老生常谈:运动日与休息日
“ 运动周期中安排休息日,不是指彻底停止运动,而是科学地安排交叉运动。而一周中,安排彻底摆脱运动意识的一天,也是很有益的。”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在信息不发达、很少受到科学的运动理论指导的年代,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在连日大强度的训练后,再穿插几天小强度的交叉训练,或者游戏式活动,甚至就是因为场地被兄弟队占了,干脆改为自主练习。几天之后,或者到下周再集训,发现状态竟然好了很多,有精力十分充沛的感觉。
这种情况,在去年的这个同时期,也有体会。在去年那个工作生活全部家庭化的禁足时期,偶尔趁着大清早去户外跑步的时候,也会有“好像状态没有下降,反而有点停不下来”的这种感觉。
看来,良好的休息,是运动的一部分,这句话,的确不假。
我之前写过一篇小文,《运动、愉悦感、良好的饮食,是健康的基本条件》,对此,就有朋友问,怎么上面几个条件中没有“休息”?我很赞赏朋友看重休息这一点。我的回答是,“在我的理解中,运动二字,本身就包含有休息的意思”。换句话说,运动和休息,是一体。
一、有两种不赞同运动需要休息的观点
关于休息,我在网上看到的观点中,除了大部分人认可运动期间需要安排休息的观点外,也有持“不一定”态度的,大致是两种。
一种观点是,正常强度,每日持续。“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松”,这句来自武术训练的谚语,是他们的立论佐证。
另一种观点是,每日运动很微量,如每天跑3-5公里,不算什么,因此不必安排休息。
说到“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松”,我想起自己上学时代的训练节奏。学生时代,我几乎四季都在清晨4-5点钟起床自练。基本上每天都精神抖擞,但是有时候会出现某天特别困的情况。
下午4点半后,一般是全体同学都上运动场的时间,几乎大部分爱好运动的同学的生物钟都是这样的。但在特别困的某天,连这样的生物钟都无法维持,而改为睡觉。最疲倦的一次,勉强到运动场运动,状态迷迷糊糊。晚饭后直接睡觉,睡得香甜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睡到第二天接近中午醒来,又觉得精神抖擞了。
这种“酣睡到无论如何都不能醒来”的状态,现在回过头来想,就是身体的自我调节:在连续的大强度下,身体违背主观意志(脑子里还想着参加运动),强行寻求休息的一个机制。
所以,我对于“运动必须穿插休息”的观点,持完全的臣服态度。
至于“每天3-5公里不必穿插休息”的说法,我觉得是因人而异。对于一个前不久跑800米都恨不得死掉的人来说,3-5公里就是ta的极限运动了。而对于一般10公里日跑的人来说,或者对于每天徒步2-3公里上班的人来说,可能3-5公里跑,是个轻量运动。但即使是轻量运动,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日期安排不同的科目来训练,以期实现交叉练习。
二、“休息”是个积极的概念,不是完全停止
有的朋友说,我每天训练,长年不休息。实际上ta指的是,每天都在运动,但每天项目可能不同。
每天都在运动,和每天不休息,是不一样的概念。
譬如,一个以跑步为训练“主业”的人,2天按照计划跑步,随后1天中安排力量训练。再跑2天,接下来1天打球,然后完整休息1天周末——这天中,陪陪家人,或者跟夫人一起购物逛街,或者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一家人出游踏青摄影,结果这天走了1万步。
上述案例中虽然任何一天都有运动量,就跑步这个“主业”来说,就是跑2休1。
可能有的人会说,这个跑2休1是假的,因为数了一数,一周中七天都有不小的运动量——甚至完整休息日还走了1万步。
没错,这就是我们说的“积极的休息”。
除了上述以跑步为主业如此,以健身房里撸铁为主业的,也是如此,在撸铁哥的计划里,安排穿插一天去游泳3公里,就是撸铁哥的“休息”。
“休息”是个积极的概念,而交叉训练可能是休息最好的方法。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跑步不是一个单纯的腿的动作。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要想跑步跑得好,跑得有效率,跑姿不容忽略,那维持一个良好的跑姿跟谁有关?跟俗称为“核心力量”的腰腹背臀力量有关。单纯靠跑步能不能提高腰腹背臀的能力?能,但很有限。占跑步中时间分布比例最广的有氧跑,甚至对与跑步关系最为直接的腿部力量,都没有多大帮助!
所以,如果休息日安排交叉训练,安排核心力量,既是对“主业”跑步很好的促进,也是必须。同时因为运动项目改变,身体受疲劳的部位不同,而获得了很好的休息。
这种休息,真正实现了“东边休耕西边收”的效果,不仅“西边”有收获,而且这个收获对“东边”的未来产出还有促进作用,而同时“东边”得到了休整。
这样的休息,对自己来说,不是很划算的一件事吗?
说到这里,忍不住又说一句可能略嫌“刻薄”的话:每周七天同一节奏都跑而无休,常常被披上“自律”的外衣,其实可能是无法对抗“成瘾”的漂亮托辞。
三、通过休息调节运动强度,有助于睡眠
有一个经过我实际体验很害人的观点:累了好睡觉。几乎跟“喝酒好睡觉”的说法,一样令人不可思议。
我曾经长期遭受失眠之苦,几乎所有指望能改良睡眠的办法,都尝试过。其中就包含“把自己搞累”这个招数。
但是,这个企图,多年来,始终未遂。
基本上,把身体搞累,和让自己入睡,这两者之间似乎没有关系。要说有,应该是搞累了更不容易入睡。
我在上文中,举的学生时期连续大强度练习,往往导致某天会回补一个长时间酣睡的例子,这不是表示劳累促进睡眠。恰恰相反,是连续一段时间的大强度加上睡眠缺少导致的。也亏得有这么一个身体强行补睡的机制,否则……还不知怎么样了呢!过劳死这个词,我可记得很牢。
最有说服力的还是自己的亲身案例。
自从一年多前进入“科学运动,健康膳食,合理作息”的模式以后,过去那种几乎把我摧毁的、想起来都令人不寒而栗的失眠的黑暗,被下面这样的美好睡眠所替代,而且这种睡眠状态,形成了常态。
下图是今天早上6点过后醒来的记录。
四、每周一天非运动日
上面说的“积极的休息”,其实还是指运动,是主动地去做平时主要的运动项目之外的交叉运动。如专注于健身的人,利用“健休日”去游泳,跑步爱好者利用“跑休日”去做核心力量。
但是,的确要有一天,完全抛开运动项目,靠生活中的活动量,来替代常规的运动量。譬如,我们说的,陪陪家人逛街,摄影采风等。
有的人说,陪孩子玩球,慢跑,也是运动。跟自己主动去做训练,是不是一回事?
我理解,这不是一回事。
主动去做自己喜欢的运动训练,多少会进入一种必要的、有益的紧张状态。譬如,今天要完成一个10公里速度跑,脑子里就会形成一种类似于比赛的情绪,这种略微紧张的情绪有助于我们去认真做好即将要做的这件事。而陪同孩子在小区里玩球,虽然也借助了体育运动的外形,但是内心是完全放松的,与“今天要跑一个10公里速度跑”是完全不一样的——哪怕后者也仅仅是自己一个人单独去完成,并非与人赛跑。
所以,每周一天的非运动日,并非不可以有运动的形式,它的益处,来自彻底摆脱运动的氛围,收获心理上的放松。
行文至此,觉得有必要再度重申一下:我所主张的休息日,不是完全停止运动,而是暂时放下“主业”,进行交叉训练。而每周一天完全摆脱运动意识,您也不要用“老威说了,今天我就在床上躺一天”这样来解读。毕竟陪家人散步,买买菜,做做饭,甚至外出采风,哪怕在家听听音乐,写写字,都是我们说的“摆脱运动意识”的休息,不是只有卧床才叫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