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字为什么是房子中有一头猪,而不是一个人呢?

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非常清晰,就是房子里面有一头猪。尤其是商代的金文,一头肥肥的家猪活灵活现。

那么,“家”字在造字之初,古人为什么选择了房子与猪的组合?

这一不同寻常的思维逻辑,恰恰印证了古人的超级灵感。

房子里有人不一定是家,房子里有女人也不一定是家,而房子里有猪就不同了。

第一,养猪需要饲料,粮食只有有了剩余可以喂猪,所以,猪成为财富的象征。比如大汶口文化中,就有随葬猪头或者猪下颚骨的习俗,显然就是把猪头或者猪下颚骨当中一种财富,甚至还有可能是当时原始的货币。粮食的剩余,才导致了私有财产的出现;私有财产的出现导致了家庭的形成。

第二,猪和牛羊不一样,牛羊可以采用放牧的方式,而猪必须圈养。所以,养猪需要稳定的住所,如果是四处游牧,就不可以养猪。只有停下来,长久地住在一个地方,才可以有真正意义上的家。

因此,家有两个必备的特点,一是粮食的剩余,二是定居。而这两方面都和农耕文明紧密相关。由此我们知道,在古代,家是农耕文明的发达的产物。

早期的家,是比国低一等的族群建制,至少是士大夫阶层才可以拥有家。后来家的概念才逐渐扩大到普通民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