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西北游记(四,完结篇)中国最美国道、塔尔寺、青海湖
编号接上回(可以通过文末的“上一篇”和“下一篇”阅读连载)
九、中国最美的国道G227(10月2日)
G227国道,是指从西宁到张掖的这条国道,也称宁张国道。在这次出游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条路,和对这条路的这个“最美国道”的赞美说法。直到已经在旅途中了,才开始研究这条路。网上做了一些学习后,大致确立了途中该如何拍摄,如何记录这次行程的方案。
这张路线图昨天已经预告过,今天正式再出场一下:
关于这条路沿路的重点风景,网上很多文章谈及,但绝大部分是顺着从西宁出发往张掖的顺序来介绍的,我们这次是反向走,所以,下文介绍的顺序,与一般大家所见的不同,就是倒过来而已。
为了应对全天在国道上、无服务站的实际情况,我们特地认真准备了食品和水,上厕所则只能做好了就地解决的心理准备。
由于已经是进入假期的第二天了,所以,沿途过去,从西宁而来的车果然很多,而从张掖过去的则较少。我想如果在7-8月的暑假,门源县60万亩油菜花盛开的季节,不知道通行还是否顺畅。
我在上一篇(三)中说过,过去无法想象甘肃的植被这么好,完全没有大西北戈壁的感觉。而刚踏上这条国道的时候,国道两边杨树参天,一起步就在景色上有先声夺人的体验,强化了“最美国道”的认知。(手机拍摄)
已经是正式假期的第二天,车多起来了,主要是对向的,偶尔能见到警察在路口执勤,但气氛都很平和。由于国道只有双向单车道,而路边又很窄,在开始一段,完全没有机会停车。如果要拍摄外面的风景,只能用手机来拍摄。这是等红灯时停下来手机拍的,车外有警察叔叔在执勤。
摄影小tips:在这里我顺便推荐一下我老人家发明的行驶中手机拍摄法:在副座上,右手握持手机的底部,把摄像头端向外伸,屏幕朝自己,左手操作对焦和拍摄。这样做的好处是稳固,遇到车速很快逆风很大时,右手要用力紧紧握住,但左手是轻松操作的-----我们都知道,按快门的手指必须是放松的,否则是摄影之忌讳。这样的拍摄法,使我在沿途拍了不少无法停车路段的照片,也比从车内隔着挡风玻璃拍出去要有效得多。但再三说明,由于握持在手机底部,也就是大部分手机的面积是受风的,当车速很快时,遭遇的推力是很大的,需要右手有“铁桥”功夫。
这种排法,可以免受挡风玻璃的影响,效果也蛮好。
(祁连山里大车真多)
下面按照顺序介绍各个景点。
1、扁都口
第一个休息场所是扁都口景区。扁都口还属于张掖地界,距离城区约30公里左右,差不多从城里出来没多久就到了。但这与上面所说的道理两侧杨树参天的景色不同,区区几十公里的路程,已经有点草原/高原的味道了。从网上介绍的资料看,6-9月是最美的季节,整个西北似乎都离不开油菜花的装点,此处也是。我们到时因为已经过了油菜花的季节,显得非常冷清。但虽然没有了油菜花,一望无际的草原青色,还是令人心旷神怡,就是不知道怎么拍摄罢了。而且因为这里还处在行程开端的这一段,多少有点赶路心切的心情,没有多作逗留。也因此谢绝了几个做生意请骑马的当地老乡(我老人家对于骑马比较推脱的原因,除了赶路,还有十八年前在坝上被马先生踢中迎面骨的阴影在作怪。)
这是沿途随处可以看到的油菜杆,就在地里让它自然风干,过段时间要将上面的籽收入归仓---这是当地的老乡告诉我的,不是杜撰的。
但这里有正规的厕所,这是最要紧的正经事。
扁都口此时的景致大概是这个样子。可以想象,旺季的时候,也就是一个多月前,这些货架应该都是用来做生意的。
2、俄博岭垭口
从扁都口向南继续沿G227行驶30公里,到达了本次路程的最高峰俄博岭垭口,海拔3685米。
俄博岭是典型的祁连山丘陵草原风光,在垭口向两边张望,一片开阔的丘陵型草原,估计夏天这里是碧绿的,现在绿黄间杂,草皮比较茂密,不似戈壁那样嶙峋,非常好看。路旁一个丘陵上有西藏常见的经幡,很多游客会在这里拍张照片留念。
走上去已经有比较明显的高原感觉了,不头晕,也不影响说话和拍摄,但不能剧烈动作。前几天热得晒得一塌糊涂,还嗟叹衣服带多了,这下连羽绒服都穿上了。
从俄博岭继续沿着祁连山谷前行。我脑子里不断地泛起黎汝清先生著的《碧血黄沙》里所描述的西路军的情境。我望着植被很薄的低矮地的草原,总在想,一支队伍要在这样的地方求生,那是多么艰巨的一件事情。一行人不断感慨在这样的条件下,几万人如何在这里生存与作战。对前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俄博岭属于张掖民乐县,下岭来就属于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这段路是连续下坡路,有的路段坡陡弯急,速度很快,连“伸出手去手持拍照”都要特意把车速降下,好在我们同向的车少,可以时不时慢一慢。
再往前就是同属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门源回族自治县了。这里是一派“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地势平坦,草地丰美,牛羊成群。遇到牛羊们路过,大家都会自觉停下,由着这些高原生灵慢慢悠悠地从自己的面前晃悠而过。
3、门源地界
(1)岗什卡雪峰
在门源地界,有著名的岗什卡雪峰,沿途有一个专门的岗什卡雪峰的观景点,顺着路可能还能更往近距离观察。但是岗什卡雪山因其5200多米的海拔高,所以在很多角度都能看到。
根据网上查来的资料(照录):按照当地藏族人的说法,岗什卡是华热西藏十三大神山之祖,又称为阿尼岗什卡,意为众雪山中最荣崇的尊者。它是蒙古族、藏族群众心目中的圣山。在昆仑神话传说中,它是西王母的三处宫邸之一,每年中秋节西王母都要在这里大宴神。前凉张轨时曾立西王母祠于其上,唐穆宗长庆年间与当地吐蕃议和的使臣刘元鼎、明洪武年间西平侯沐英等,都曾到此致祭过西王母。
岗什卡雪峰海拔高,气势雄伟壮丽,所以沿路基本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我自己和家人最喜欢的还是这张。
(2)油菜花
门源最著名的关键词就是油菜花,可惜这是7-8月间盛开的植物,我们到此已经过了这个季节,本不存念想。令人意外的是,在路边有一片还在开花的油菜田,根据季节,应该是补种的,也不指望收成了(根据季节也不可能有收成了),随后就让它烂在田里变成新的肥料。在这种情况下,进到田里去拍摄时,多少心情释然一些,毕竟不算破坏庄稼^_^,但大家在进去取景时都比较谨慎-----纵然不存在破坏庄稼的可能,但不踩坏尽量让更多的游客有机会错季观赏,也是美事一桩啊。
不过由于非当季的缘故,植物很矮,肯定不如当季的那般美。
在夏季,门源的60万亩油菜花漫山遍野开放,想想的确是令人美不胜收。
我们在油菜花往前不远处,找了一家饭店,吃了中午饭。这里是回族地区,都是牛羊肉,但也有一些汉族地区的点,如成都小吃等。所以,这条路不像想象中的补给困难。事实上,我们随车携带的食品基本没有多大的消耗,而且在后面西宁逗留的日子里,也没有将其消耗。
再往前,就是著名的达坂山了。它还属于门源县。
(3)有鬼门关之称的达坂山盘山公路
在出发前,了解到驴友们把达坂山这段叫“鬼门关”,心里暗暗吃惊,不知道会险成什么样子,等到从祁连山穿越过来,尤其是进入门源地界,一马平川,就心里很放松了。等到翻越达坂山的整个过程,才体会到鬼门关三个字来。
到山下,远眺盘山公里逶迤而上,其高度与陡度,要用仰望来达成,而盘山的折返距离又很短,通俗地说,就是刚拐过来又马上要拐过去。加上当地的车辆都仗着地形熟悉,屡屡在本来只有双向单道的险路上超车,嗖嗖地从身边过,也有不少对面来车常常在如此险道上上借道超车,真是有点战战兢兢的味道。
请读者老爷们原谅,我一路驾车上山,几乎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驾驶这件事情上,儿子可能中招高反,竟然在这样的山路中睡得说“一点不知道”(事后语),所以这被称为“鬼门关”的一路,我没有办法拍一张照片,一直到观景台为止。
由于我们是从西北向东南行进,所以与一般所谓“穿过海拔海拔3792米的达坂山公路隧道到达观景台”的顺序相反,我们是先观景台,后过隧道。感觉上观景台比隧道高,那观景台应该在4000左右的海拔了。
观景台是最好的几个观赏门源油菜花海的地点,如果是在当季,从观景台大视角拍下来,应该是非常非常美的,可是现在已经过了油菜花的季节了,只能拍到一大片广袤的草原,也另有一番美态。具体是这个样子滴。
读者老爷可以想象一下,途中那大片的开阔地都被金黄色的油菜花填满,那是一番怎样的景象?现在看上去满眼褐黄色的,是油菜被割到以后,放在地里自然老化风干,等着被收。
观景台相当于一个休息场所,可以停车,也有一些商贩在做生意。需要指出的是,此处已是高原,一般动作没有什么问题,但激烈动作要避免,难保会喘。
下山的路途与上山一样属于肚肠小道,而且车速都较快,后车请求超车的比例,比上山时还要多。这里一定要小心驾驶,宁可慢,宁可让熟悉本地路况的车辆超车,不能斗气。
况且沿途有很多山体,已经进入红黄变色季节,慢慢行走,也煞是好看。
到这个地方,儿子突然醒过来。这个从昏睡到突然醒来的过程,与我四年前去达古冰川时,从高海拔坐缆车下来,车厢中几个昏睡的孩子,到2000米海拔处突然醒来的情景,很是相像。
从观景台下来,又走了3个小时不到一点(以照片时间为准),我们到达坐落在西宁市湟中县的塔尔寺。我问售票的师傅,是否可进,回答原则上下午4点停止售票,我们购票时,是3.59。当然在我们后面的游客也买了票。
4、青海塔尔寺(湟中县)
塔尔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4月13日,入围“神奇西北100景”。
具体的资料请读者老爷自行在网上查询,能找到非常详细的介绍。
出于某种习惯,我在寺院里很少拍摄,只是静静地参观瞻仰。在这里发现了民国名人戴传贤(季陶)题写的一块匾额,佛法宏大,真是无远弗届。
正好赶上喇嘛们在做晚功课,这个角度近出口处,人多不好停留,记录了一下他们的功课现场。
从塔尔寺返回西宁城里只需要45分钟,至此,我们抵达最后一站,结束了跨省的旅程,但在西宁还有一个重要节目:青海湖。
但在接着写青海湖之行之前,要插播一个小段落。
十、好运气避过了一场大雪
在我们尽情领略G227的风光的同时,一场大雪正在酝酿中。
这个消息是回到北京后,由国庆驾车钻进祁连山的峰哥告诉我的,说,好在你们时间安排得早,要不然遭遇大雪封山。
我赶紧通过各种途径去找,大致是这样报道的:10月5-6日在军马场下了大雪(我们没有去军马场),而与我们走过的路径相关的,是一个游客在俄博岭的录像,画面日期是10月5日,他说,从“昨天晚上11点到现在,被困了11个小时”,那么可以推断,这是5日上午的录像,从4日的午夜开始他就被困了,那么实际阻碍交通的时间肯定更早,保守推断,有可能4日白天就可能开始下了----当然这只是推理,因为没有找到俄博岭大雪的官方报道,媒体报道的都是关于军马场的。从报道看,当地政府和民众还是付出了很大的热情和精力,帮助被困游客转移解困。赞一个。
我一直觉得本次旅行如有神助,各方面都很顺利。这次与大雪擦肩而过,我又生出这种感受。之所以时时会有这种感受:
一是在这样以拥挤为特征的假期,我们自始至终没有遭遇到拥挤,最长的排队就是在丹霞的摆渡车,不超过三分钟。
二是以物价调高为特征的假期,我们整个旅程---无论是省际间的飞行,还是城市间的交通住宿,都在不减低预期舒适程度的前提下,组合到合理的价格资源。这是我在实施项目管理时非常重视的一点,光会堆资源做成事不算好汉,能把资源尽量组合好,组合得经济高效,才是项目管理的高手。
三是每到一地无论需要购物,还是想要临时安插一个什么节目,都很顺利地达成,一次都没有发现“已经关门了”的事件,而且都能从容地把节目执行完毕。
第四点就是这场大雪了。如果我们晚一天两天通过,会怎么样?
所以,我在前面说过,人只有把自己心的频率,与所处的环境和所处理事情的频率共振起来了,才会有可能心想事成。做什么什么都顺。
十一、另类眼光看青海湖(10月3日)
青海湖是按计划本次旅行的最后一站。
前面一周都是艳阳高照,但是在最后一天,却天气翻转,这也是老天作美,否则我们就没有机会感受到高原的各种气候。
预报11点到13点有雨。我们依照计划,早餐后按时出发。
由于在这里要停留两晚,所以去青海湖是轻装简从,感觉十分惬意。
离市区100多公里的国道,我们走北线,可能是因为早,人车不多(都3号了,不应该不多啊)。途中下了点小雨,但很快就停了。
感受到最冷的一天,衣服穿得比通过俄博岭时还多。而且一下车就冻得瑟瑟发抖。这不完全是因为气温,显然是因为那毛毛细雨,和干冷强硬的风。
没有了阳光,让我拍出了以云层为主要对象的湖区照片,朋友说,云层也很震撼。我本来想拍蓝天白云下碧绿的湖水互相映衬的湖景,改为彤云密布下的景色,也增加一份神秘感。更何况青海湖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景观,拍点不一样的,还有点新意呢。所以我很欣赏这天的“另类眼光看青海湖”。
湖边拍摄都是这样的,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表现。
藏族同胞们在湖边做营生的途径,主要是请客人骑牦牛照相,直到回北京来后,夫人还在说,应该当时骑着白牦牛照个相。可是,事实上在现场下车冷得发抖,都没有这个心思了。就当留点遗憾吧。
(这里也以油菜花为景点的重要元素)
逗留时间不长,可能也是旅行的势头到了“强弩之末”的心情作祟,也可能是没有拍到蓝天白云湖水碧绿的照片的缘故(虽然拍了彤云密布),也可能是因为冷,或者越来越多的车和人,甚至可能是因为快到中午饿了,在湖区呆了两个小时不到,就返回去在湖区的餐厅里吃饭了。
等到午餐后,从南线的109国道回城时,才让我体会到“长假里青海湖怎么可能人少”这一英明判断。大概大家都是早上10点来钟出发的,都在午后1-2点钟到达。这次我们又是处在与人流反方向的“返程”。
明天就要离开西宁返回北京,下午4点多到城里,竟然还找到一个新华百货(物美的控股单位)购物,顿时感觉仿佛回到了北京。
补充:
10月4日下午的航班,上午有时间去了一趟西宁城里的著名景观:
北山土楼观。它是佛道在一起的一个景点,山脚下是道观,半山腰是佛教的悬空寺。可惜悬空寺在整修,未得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