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你之所以越来越穷,就是因为你太勤奋了,不懂得二八分配

世界上有一种特别流行的说法叫做“二八法则”,又名“80/20定律”,“关键少数法则(Vital Few Rule)”,帕累托认为,在任何事物中,最重要的只占一小部分,大约20%,其余的次要部分占80%。
运用于经济学上就是,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也就是说明,财富在人口中的分配其实是极为不平均的。这也是造成了当今社会贫富差距的一个根本性原因,那么为什么富人会越来越富有,而穷人会越来越贫穷呢?
有一个世界慈善机构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这家慈善机构先后向一些贫困户后的地区捐赠生活物和金钱,给那些老弱病残没有生活来源的人发放救助金。
当穷人们拿到这些钱,他们就可以过上一段相对稳定和不愁吃穿的生活,但是这个时期的维持时间非常的短暂,一旦时间过长,穷人们就又会回到以前的生活状态。
根据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的结论:“直接的金钱资助,是无法从根源上解决贫困人口的生活问题的”。就像中国有一句俗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很多人认为,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好吃懒做、不思进取,但是事实并不是如此,与那些经济条件稳定的中产阶级相比,其实底层阶级的人民其实是非常勤劳的。通俗来讲,他们每天为生活而奔忙,只有勤劳的工作才能有饭吃。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人类的贫富差距从根本上来说与人本身的勤奋与否其实并无关系。
其实越是底层阶级的人民他们越是会为了生活而奔波,为了维持生活,能吃饱穿暖,不断打拼,有些穷人为了维持生计也许会凌晨三四点就起床出门工作,都市白领都在吐槽“996”的工作制。
殊不知,底层阶级的人们每天都是12个小时工作,每周工作7天,但是这样的勤劳也无法改变他们贫穷的事实。
那么导致穷人始终无法脱离贫穷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心理学家认为,穷人之所以会越来越穷,究其根本就是他们“过于勤奋”。
“过于勤奋”
《稀缺:如何使我们陷入忙碌与贫穷》一书中提出“忙碌的人永远缺少时间,贫困的人永远缺乏金钱”这似乎进入了某种恶性循环。
通俗一点来说,当一个人陷入了贫穷的生活,他就理所当然地会为他的温饱而担心,用大量的时间努力还完上个月的欠款,而这个月的基础生活费又没有了着落。
这种节奏快、压力大、强度高的生活方式会给人造成巨大的生活压力和心理负担,但是对于他们的生活水平其实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穷人最应该解决的问题首先应该是贯穿于他本身的“穷人思维”。
美国经济学家穆来纳森跟心理学家沙菲尔发现:穷人越来越穷的主要原因并非不够努力,而是因为稀缺心态。越是贫穷的人越是在于钱的多少,在意账户上数字的多少,但正是因为如此才忽略了他真正应该去做的事情。
例如在外四处兼职的大学生,不同于勤工俭学,他们会利用上课的时间在外工作,这其实导致了他在上学期间没有得到应得的知识和能力,成绩不好也会直接导致他与奖学金擦肩而过,事实上可谓是得不偿失。
“稀缺心理”会间接使人类的眼界变得狭窄,只看得见当前的一点甜头,却考虑不了长远的后果,“稀缺心理”还会带来一种管窥效应,意思是你只能通过一根管子来看这个世界,使人目光短浅。
认知资源有限
由此可见,穷人越来越穷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眼界不够宽阔 ,只能看到眼前利益,不能考虑长远发展。
产生这种现象的另一个原因是心理认知资源有限,过度地消耗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格局变得越来越小,以至于生活过得越来越差。
其实脱离贫困的最好办法就是提升自己,你可以学习一些实用的技能,可以去寻找更高薪的工作,或者适当地放慢自己的脚步,寻找到更适合自己并且有上升空间的工作。
不要盲目地勤奋,试着多看看书听听新闻,改变一下自己的格局,在社交中,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多交一些不同类型的朋友,提升自己的眼界,不要盲目勤奋,最终告别贫穷。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