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医内证
揭秘中医内证
循天园
什么是内证?
内证,本来是古代修道者在修道过程中的副产品。也可以看作是修道的工具或者副产品。
内证就是用天目穴和心及元神,心神合一,共同观察事物的实践证明方法。内证的观察工具,是进行内证的修道者的身体。内证,既能观察人体内的生命物质运动过程,还能观察身外的物质运动过程。内证和中医中药结合,更是中医的根本。没有内证,不可能有中医。中国文明开始,就是内证。伏羲以八卦闻名,那八卦不是画出来的,是内证才能得来的结果。
除非极个别人是天生奇才,有内证功能的人,基本上全是按照师传进行长期修道的结果。不修练道德,要想内证,是不可能的。内证的能力有强有弱,层次有高有低。但无不是经过长期修习道德的结果。而且,有戒才能有知。子不语怪力乱神,天机不可泄露。所以,在中国古代,内证是不能轻易谈论的内容。倒不是内证有什么神秘和见不得人的,只是因为有此能力者,一定要用这种能力作好事和善事,作的事要合乎道德,否则,能这种能力倒是一件坏事。
内证有什么特点?
内证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利用研究者本人的身心作为“仪器”,来观察研究宇宙、人体、患者、疾病、药物及四者间的关系的。而内证方法,一定是要通过学习得来的。在中国古代,特别重视老师的口传心授。关于内证与人体,我们下来有专门述说。
中医的行医和学习,本身也是一个中医人一生的内证过程。只不过,有的人是自觉的,有的是不知不觉中进行的。中医的行医,就是对中医医理、经典、对中医的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全面内证过程。所以,内证,并不是少数人的事。广义来看,西医的行医过程,也从另一方面,对中医进行了证明,只不过,西医多属于外证吧。但现代医学已经大踏步地向内证的领域进军。这是发展的必然。
内证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较高的道德水平:没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就不可能进行较好的内证。中医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术,道德水平低下,心术不正,要成为一代大医,显然是不可想象的。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中医大师和内证大师,很多人被后人尊为圣人,如孔子,孙思邈,张仲景等。埋名隐姓的内证大家,但对中医贡献大者,人数就更多了。对社会、对大众索取太多的人,显然和内证的道德要求是相违背的。所以,内证是以道德作为前题和归宿的。
二、超长时间、高反复性、绝真理性:内证不是一次一人就能完成的一个试验过程,中医中每一个生命现象的内证,都是经过至少6000多年时间以来,经过无数代中医、修道者反反复复无数次的内证。而且,每一次内证,对同样的一个生命现象的内证,只能有一个唯一的结果,不可能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内证观察到的结果不一样。
《黄帝内经》的核心内容,就是经过无数代人,5000多年来内证和实践观察证明了的客观真理。一个中医或者修道者,如果平均一生有20年的时间可以用来进行内证,那么,中医已经经过了6000年共3000多代人的内证。可以这样讲,《黄帝内经》中的内容,就是现在,我们内证的结果,仍然和5000年前先圣的内证结果一样。所以,可以这样讲,内证,就是长时间、反反复复的实验证明。这如同化学的基本试验,在那个中学的化学课堂,实验结果应当是一样的。
比如现在用解剖刀还挖不出来的中医的经络,在内证状态下很清楚,如果该条经络旺相,有的会呈现出金色,如一条金线。有的,呈现出蓝色,如一条蓝色的河。穴位,在旺相时,是一个旋转的小小汽球,就是一个小太极球,这个旋转的小太极球也是有颜色、有运动方向的。一般的穴位,在旺相运动时,直径有一个人的四分之一同身寸。《黄帝内经》等经典已经告诉了我们经络和穴位。但为什么不告诉我们更细节的内容哪?这是因为,当时的科学水平和中医水平需求就是这些,这是其一。其二,是有些细节隐而不传。古代的圣人也认为,事不秘不成。其三,是因为内证的很多内容,属于老师口传心授,不由书本传述,然后由中医本人在实践中再内证的范畴。其四,有些知识在古代中医界是常识,而现在已经失传。
所以,从长期证明,跨越久长历史时间被无数人反复证明这种特点来看,中医的真理性,是绝对无法否认的。
内证是否定中医者和反对中医者,永远无法跨越的大门。你想否定或者反对中医很简单,哪你就去找个老师学习内证之道吧,内证所研究的是中医最基本原理的生命物质依据。平常人学习内证,最短的时间,也是以年来计算的,没有5年以上的学习,怕是达不到研究内证的水平的边沿。你要认为运气学说和花甲子没有什么用,那你怕先得用六十年的时间学习研究吧,试问,有哪位中医的反对者,用过这么长时间研究中医了?
不用合乎中医规律的超长时间来研究中医,随便看看就要反对中医,这大概也算是科学界的芙蓉姐姐们吧。
三、巨复杂性:
内证所观察到的人体隐形部分,是极其复杂的。我用了一“巨复杂性”,一点也不为过。内证观察到的人体,呈现多个层次,多个关系,多个系统,多种形态。虽然可简单用阴阳二字统称,但这一隐形部分,一点也不比西医所用的解剖学内容和基因科学简单。正确的讲,应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对这一部分的研究探索,绝对代表着人类医学和生命科学的未来主导方向。
美国人发明了隐形飞机,现在把这些战力强大的隐形战机放在中国家门口耀武扬威,大家想想,飞机隐形尚且如此不易被发现,如此复杂,人体的隐形部分,岂能简单!
内证所观察到的人体隐形部分的巨复杂性,导致了中医的复杂性。从历史上的中医方法来看,有针对人体隐形部分不同层次、不同系统的医疗方法。所以,对中医的方法,我们应当历史和科学的看待,理性运用,不能轻易一棍子打倒它们。就现在而言,继承和保留是最重要的。
四、内证是科学的
从内证的以上特点来看,内证是一个客观的观察方法,没有什么迷信和神秘的东西,要讲神秘,只是因为学生们按老师的要求,不轻易讲出来罢了。自身合于道,行医合于善,止于自善,是中医的大道。重行轻言,这是中医的传统。
内证是由内观作为工具寻找最基本的生命物质与运动规律,再根据具体发现寻找医疗方法,然后再由中医的医疗实践来反复验证。它所遵循的,仍然是实践、认识、再实践这样一个科学发现和应用过程,而且整个过程极其客观,在各个历史阶段,不断地被一个一个探索者所反复证明。所以我们讲,中医内证,作为历史悠久的中医研究方法,是极其科学的。
从当代科学及西方医学的发展来看,同样,中医内证面临着未来科学化的问题。西医所走的路,是用发明仪器观察研究人类肉眼所看不到的东西,中医内证,眼下也必须走这样一条路。未来的中医内证,必然是科学内证。不要因为中医内证的东西,暂时用肉眼看不到,而忽略了其无比巨大的科学价值。要发展和研究中医,内证实现代化研究,应当是最最重要的战略,国家中医发展的决策者,不能轻视这个问题。
从肉眼看不到的东西,产生了中医。从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到发明仪器能够看到,产生了西医。我想,从这个最简单的医学发展历史,我们就能看到内证和中医的未来。值得深思。
中医要现代化,内证是最重要的内容。内证科学化了,中医药科学化和现代化才能实现。
中医内证的科学化,才能使中医和西医各执一端、庸医杀人的现象大量减少。
内证看到的人体窍与道
1、窍:按道家的传统分法,分明窍与暗窍。明窍如眼耳鼻,眼睛能看得到。暗窍,是眼看不到的。
2、窍道:窍和所联系的主要器官之间的直接通道。每个窍都有窍道和所系脏腑相通。窍道是专用的。
3、气道:供人体中的气专用运动的管道,如心气下降有两条气道。气道也是固定的通道。气道一般直径较粗,有的直径达一个同身寸。
4、经络:就是中医平常所讲的经络。不过实际的经络是一个中间能够流动东西的管道。
5、光道:沟通人体不同器官的特殊通道。如耳与心脏。
经络与气道
本来这个气道的气字,我想写成无字下面四个点的那个气,我这电脑没有造字程序,只好用气了。
人体内的阴阳之气,分好多种,气不同,运动所用的管道也不同。人体中传输阴阳气物的管道,主要有经络、气道、窍道等。
敬述之。
一、经络: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
《灵枢·本脏》云:“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经络是管道,中间主要运动两种物质,一个是本经之气,一个是控制本经气的本经的另一种阴阳物质。
一般情态下,十二正经直径不会超过1厘米,多在0.5厘米左右。上有穴位。穴位者,经络管道上开的孔窍。好比笛子上的孔。经络中的物质是多方向运动。
二、窍道:主要是指暗窍的窍道。
窍道是固定的阴阳通道。它主要是在固定的时间进行运动。窍道是管状的通道,直径大小不一。舌下的心窍和肾窍的窍道,每条的直径0.3厘米左右。暗窍的规律,有待于进一点观察。
三、气道:气道,在我以前读过的中医书中,未见到讲过。我以为中医书上没有气道一说。只是在内证观察中才有的。写这些文字时,用电脑一查,哈哈,真是个瓜瓜。《黄帝内经》真的有“气道“一词。先圣是这样讲的:
《灵枢·营卫生会》指出:“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贯,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捕,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灵枢》经还讲:
黄帝曰:人之太息者,何气使然?岐伯日:忧思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也。
注意,这个气道,不是气管。
气道,在人体中也只有在内证观察下才能见到。
主要有下面几种气道:
1、心气下降的气道:两条。左右各一,每条长于30厘米为。宽约1同身寸。约为1.5-2厘米。
2、脾和心之间通道:两条,直径约同上。一条较长,一条较短。脾给心输气的气道较短,心给脾输气的气道较长。相互传输的不是一种阴阳气。此仅供参考。
3、脾和肝气道:观察是从脾脏给肝输送阴阳之气。气道长约24厘米。直径同心气下降气道。
气道是人体中一种较为普遍的存在,观察还很少,希望同道用自己的观察结果指教给我。
五官的内证
眼睛的内证
关于眼睛,我想先讲了,希望能为天下人的眼睛光明,讲下中医内证中的基本眼睛观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对这个窗户,其实还有很多不了解。
中医关于眼睛的结构,和西方医学是完全不相同的。在内证下有特殊意义的,分别为眼睛的网络和眼睛内在框架结构。眼睛网络和眼睛内在的框架结构,是最为独特的内证状态下的中医眼睛解剖学内容。粗述如下:
一、眼睛八廓图:是否有新穴位?
在内证状态眼睛的八廓图比一般中医书所画的八廓图更为复杂。主要的经络在眼四周都占有重要的穴位,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这些穴重起震通作用。但在内证观察中发现,眼内角除了现在已经有的晴明穴外,还有两个穴位,一个在晴明穴上约1分的地方。另一个,在睛明直靠眼睛下边,左眼向左,右眼向右边约2分的地方,各有一个穴位。这三个穴,在肝经旺相时,同时震动。在现在中医中,关于八廓图的描述已经较细致,在此不多加述说,容以后再谈。图略。
二、左眼和右眼阴阳结构不同
阴阳结构不同:中医一直认为,左眼和右眼性质不同。这种不同,是指在阴阳结构意义上的不同,是基本生命物质上的不同。古代的中医典籍和《修真图》都认为,左眼属于甲,右眼属于乙。这所谓甲和乙的不同,是阴阳物质的结构的不同,是内证状态下也较为深层的一种阴阳结构,古代内证家用黑白圆圈结构来表达左右眼在阴阳物质上的差异。
阴阳结构,是内证观察到的一个特殊物质层次。在《黄帝内经》中也是用“阴阳”两字来表示。阴阳结构层次的阴阳物质,一是可分阴分阳。二是结构多样复杂。三是有具体形态。四是可以计量。述者的观察,和《黄帝内经》关于阴阳的论述是一致的。
这是双目的生命物质结构客观存在的不同,不是我们经常认为的玄学或者思辩、哲学上的观念不同。
关于人体内阴阳结构情况,大家可参阅宋代刘牧的《易数钩隐图》。这本书是一本描述内证观察结果的书,只是宋代以后,对这本书的误解太多。今天,当科学发达,我们有了如此多的科学工具和理性的思维,陈抟及其弟子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生命内证。在此,让我们向1000年前的他们鞠躬。我在这本书中的先圣的称谓,包括他们在内。
三、眼睛网络:
眼睛网络有两层含义:
1、眼眼表面的网络:平常,我们的眼睛表面,有约由10条经线和10条纬线构成的一个小小网络,网络系由一个一个经线和纬线构成的的正方形的方格构成,每个方格的长约0.1厘米左右(此数据仅供参考)。
这种眼表面的网络,是物理性的长久存在。它有自己的色彩。平常在眼睛表面起什么作用,有什么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这个网络,应当是人的眼睛的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其重要性,应当不亚于眼睛的其它部分。图略。
2、围绕眼睛旋转的眼睛总网络:在特殊时间或者特殊条件下,眼睛表面的这个网络,会和眼睛四周的、同属于眼睛网络的这个眼睛总网络,围绕整个双眼的全部已知结构进行多方向旋转。而且,是左右两只眼睛的眼睛网络共同旋转,且围绕着一个轴心进行旋转。这种旋转观察起来,象是一个介绍眼睛的FLASH,观察者感觉很舒服。这说明1所述的那个眼睛表面的网络,只是这个围绕眼睛运动旋转的眼睛总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眼睛总网络,只是人体网络系统(不同于经络系统)的构成部分。关于人体网络,我们在其它卷介绍。图略。
四、眼睛内在框架结构:
西医关于眼睛,已经作了很细致的解剖研究。但都是分割的、有形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有结膜、角膜、晶状体、血管、视神经、玻璃体、视网膜、虹膜等。
但在内证观察中发现,每个眼睛内部,还有一个整体的结构框架。前面介绍的眼睛网络,是眼睛表面的和外在的网络结构。眼睛内在的结构,是存在于眼睛内部的一个独特精致的框架结构。这个眼睛内在结构,和西医解剖学中的结膜、角膜、晶状体、血管、视神经、玻璃体、视网膜、虹膜存在于人体的同一个空间。一为显形,一为隐形。
眼睛内在结构,大约分为三层,每层很低,约0.1到0.2厘米左右高,扁平,较长。象是用竹子编的一个长方体的小多层笼子。顺其长,其中有稍长的分格开的格子,格子虽然小,但可以让比格子大的圆形的阴阳气态球通过。
这种眼睛内在结构,主要功用是什么,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我曾见过老师针灸眼睛,主要取穴在眼睛内在结构的框架之中,是在眼睛内在的框架之中或者边沿。
由于我在外面出差,暂不能绘出眼睛的内在框架结构图。暂省了吧。
五、肝的窍与通向肝的窍道:
1、暗窍: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在双眼上,还有可能存在肝开的暗窍。暗窍,待以后研究吧。
2、双目与肝相通的窍道,是肝和目专用的通道。这个窍道直径约0.5厘米。窍道不是肝经。这种特点,可以用图绘出。并可写出较细的数据。
窍道这个词,在中文中用的很多。真实的窍道,就是此。
有一种观点认为,左目为甲,入足少阳胆经。右目为乙,入足厥阳肝经。
《云笈七笺·服气精义论》说,“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
其日为甲乙和一入胆经一入肝经之说,有待于和大家一同来探索了。
鼻子的内证
我们的鼻子,中医讲的,至少有四层的结构意义。在此敬述其三。
一、阴阳结构:中医认为左鼻孔为庚,右鼻孔属辛。这不仅仅是讲左为阳右为阳,两个鼻孔具有实实在在的阴阳物质结构的不同。
二、左右鼻孔呼吸时间各有安排和规律,鼻棱上有一穴位,是控制左右鼻孔呼吸的开关。左右鼻孔有些区别,并不象看起来那这一模一样。曾有一天晚上,未查资料,那个时间是凌晨三时,寅时,肺正旺相。这时,右鼻孔的中间,有一个穴位图上没有的穴,开始了旋转运动,这个运动很怪,把左鼻孔关闭了,左边不再呼吸,然后,这个旋转的穴位,把右闭孔开动,让右鼻孔一个孔呼吸。这种呼吸,只有右鼻孔呼吸,一直维持到第二天上午。我曾经看过有关资料,有一个位修道的道长讲过,在一个时间段,是左鼻孔呼吸,在另一个时间段,是右鼻孔呼吸。看来,这是中医所发现的客观现象。那个启动右鼻孔呼吸的鼻子上的穴位,从没有记载过的穴。是中医所独有的。老道长看来早已经内证过一次,我又学习了一次。
三、暗窍与窍道:窍,是人身体中最重要的机关和玄机所在。窍分明窍和暗窍两种。道家把鼻子、耳朵、眼叫明窍,窍都有各自专门的通道,和这些窍所归属的脏腑等直接相通。暗窍也是肉眼所看不到的,必须在内证下才能观察到。暗窍也各自有专门的窍道,专用的阴阳传输通道了。穴位全是共用一条或者数条经络,没有一个穴有专门的通道的。鼻子本身是道家所称的明窍。鼻梁上有两个重要暗窍和一个穴位。一个穴位在鼻尖上正中的位置,叫作鼻尖穴。另处两个暗窍,全真教龙门派认为是两个暗窍,道家叫金桥,又叫上鹊桥。这两个暗窍,一个直径大,按道家全真龙门派的名称,叫作上鹊桥吧,直径约为1.5厘米左右。另一个暗窍直径小一点,按先圣起的名,叫金桥吧,直径约为1厘米左右。这两个暗窍有专用的窍道通于人体其它部位。这些穴位和窍位,是已知中医经典和穴位图上没有的。
没有鼻子上这几个窍道和穴位,我们这个漂亮的鼻子,绝对是没有办法正常工作的。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我们的鼻子,毕竟只有一个呀。地球上动物的鼻子,也和我们的差不多。
舌头的内证
有舌头也不能乱说。更不能乱吃乱舔。
中医解剖学,观察到舌头有四层结构和性质上的特殊性,敬述其三:
一、舌与心脏有窍道直接相通:中医认为舌开窍于心。舌是心的明窍,窍自有窍道直通到心。舌和心之间有直接的窍道相通。该窍道宽约近1同身寸。图略。
二、道家认为,舌后部有四个暗窍。《修真图》讲:
“舌下有四窍,二窍通心,为液。两窍通肾,为气。”
通过内证观察得知,舌下的四个暗窍,分布在舌的后半部,靠近舌跟的地方,每2个一组,前面的一组为通肾的暗窍,暗窍表面为圆形,直径约0.5厘米。后面的一组,通心脏,直径约0.5厘米。在舌背后,可以观察到这四个暗窍的4条专用通道。看来,《修真图》的作者,对这些内容,全经过了无数次内证,讲的非常精确明白了。这些内容,在全真龙门派,一定内证的无数次了。图略
三、舌与上腭:据有关资料记载,上腭有两个暗窍,通达人体的督脉,也是人体督脉的最下端。舌抵上腭,联接了督脉与任脉。在作传统的武术等运动时,总要舌抵上腭,用舌连接上腭的两个暗窍,通过这两个暗窍,使督脉和任脉相接,使人的全身成为一个直接交通的循环网络,形成先圣所谓的周天通道。图略。
耳朵
先圣们认为,耳,肾开窍于耳。然而,心本来开窍于舌,但舌在人体内,功能太多。心又寄窍于耳,所以心也开窍于耳。在内证中,观察到的情况,确实如此。这种观点,可参看药王孙思邈的著作。关于耳,仍然有四层含义可讲,敬述其三。关于耳与大脑关系,后述。
一、耳的阴阳结构:左耳和右耳的阴阳结构是不同的。古代传统以为,左耳为丙,右耳为丁。左耳属于阳,右耳属于阴。内证到的情况,这种结论属实。确实如此。左耳和右耳各有不同的阴阳物质结构。当然属性也完全不同。
这是双耳的生命物质结构客观存在的不同,不是我们经常认为的玄学或者思辩、哲学上的观念不同。
关于人体内阴阳结构情况,大家可参阅宋代刘牧的《易数钩隐图》。这本书是一本描述内证观察结果的书,只是宋代以后,对这本书的误解太多。今天,当科学发达,我们有了如此多的科学工具和理性的思维,陈抟及其弟子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内证。在此,让我们向1000年前的他们鞠躬。我在这本书中的先圣的称谓,包括他们在内。
二、耳的暗窍:
耳膜是耳朵的特殊窍道。耳上的窍位在耳膜。这个暗窍是直径约同身寸三分之一寸,就述者本人来讲,约相当于0.7厘米。当心肾旺相时,这个左右耳中的暗窍也在运动。图略。
三、耳的窍道:指左右耳和心脏、肾脏直接联接与沟通、传输阴阳信息的专用通道。
1、左右耳通达肾脏的窍道:左右耳本身是肾开于人体表面的明窍,当然有专用的窍道。这个窍道从左右耳根内开始,斜向内下下行,相交于喉节上的廉泉穴。然后环绕下行,从背后抵达双肾。左右耳的窍道,直径约三分之一同身寸,就述者本人来讲,约相当于0.7厘米。图示略。
2、左右耳和心相联通的窍道:最奇特的窍道:光通道。
耳与心之间并无肉体内存在的阴阳物质构成的窍道,但心寄旺于耳为窍,肯定有窍道直接相通心与耳。这个窍道,并不是用的耳与肾相联接的上述那条窍道,而是另有两条特殊的通道。光通道。
心耳窍道,是金黄色泛红的两束光,这两道光,产生于心经旺相时,从左右耳根,直接通到心脏上边,左锁骨右侧最头的地方下面的小窝中,左右耳发出的光全部交叉在这一点。光走的道路,不是人体内,是在人体外,但是是在古代先圣所讲的人体小宇宙内运行的。图示略。
内证到牙齿:牙的经络
我的手头有一本家族承传的中医药手抄本,据先人讲,这个手抄本来自明朝。其中有张《牙齿经络图》,并伴有关于牙齿保健和牙病治疗的方子。方子中冶牙疼的药,全是按牙的经络归属开的。
一讲到牙齿,我就想到一件事,牙疼的记忆。俗话讲,牙疼不是病,疼来要人命。那年我十五岁,放暑假了,不知为什么患上了牙疼,十多天时间,一直治不好,村上的赤脚医生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当时整天疼的我,只能把疼的那棵牙那边的脸贴着地,躺在地上一动不动。
我的父亲略通中医,能背《脉经》。父亲突然想起了他在南泥湾五七干校劳动时带回来的陕北野生的黄莲,那黄连是很长的一根,折断了,一直挂在我家的墙上。和现在药店卖的川黄莲全不一样。倒很象甘草。父亲把黄莲折了二寸长一节,放在一个小小的搪瓷缸子中,倒进滚开的开水,然后放在院子当中的土地上,盖上一个小碗。那天恰巧是阴历十五前后吧,月光照耀大地。父亲说,让月光和黑夜的阴柔帮助加工药。放上一晚上再用。第二天早上,我把那浸泡了一晚上的黄莲汤喝了一口,因为那缸子小,药水也就只一点点。一共也只有一口半药汤。顿时牙就不疼了。从那以后,我的牙疼再未犯过。父亲老是讲,药对头,汤一口。这一口,我算是亲身体验过了。所以后来只要是面对一大堆中药,我总是想起那经过月光宝盒加工过的黄莲汤。
当我琢磨牙齿经络图时,我想,小时那次牙疼,一定是和心经相通的牙齿上火引起的牙疼。黄连去心火,釜底抽薪,只用了一点,就治好了牙疼。用不着复杂的内证,从牙疼和治疗,就能够了解牙齿的经络归属。
古代还传下来一些擦牙方,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牙膏和刷牙所替代不了的,家传的方子我曾经试过,效果确实。并不是前人吹嘘。中医关于牙的一切方子,仍然和经络直接相关。因为牙,有牙经络图。对中老年人来讲,中药擦牙,应当大行其道。
我也曾观察过,牙,确实和经络直接相联。牙确实有自己怕经络归属。古代的中医们,已经把经络研究,细化到牙这样细小的地方,这需要很高的内证水平和长久的中医实践。现在的天然药物牙膏,要走到自觉用牙经络保健牙的那一步,看来还需要时间。西医的牙科技术虽然发达,但还是停留在修、拔和换上,能让牙到死不落,才是上工。这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未来中医的了。
笑一笑:笑的内证
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但是,人们却常常笑的太少。任何一个时代,我们不是因为物质而幸福。绝对是因为笑而幸福。任何时候,任何时代,只要我们能笑,没有办不成的事。没有过不了的关。
我们只所以没有笑,是因为欲望的天平,没有满足的星星。
为什么要笑哪?不论贫富,你所具有的,只有笑,这是你能调动的唯一天财。
在内证中观察到,不止一次,只要我们轻轻笑着,大脑就开始轻微的向外膨胀,然后,是大脑中的气,很快就自然正常地旋转开了。我们老祖宗所讲的大脑九宫,就开始和谐地运动。(大脑解剖:脑有九宫在以后述及)白色的、蓝色的、金色的。多美的大脑中的阴阳之气呀。然后,大脑也指挥全身,进入通泰状态。多美呀。
但当我们愁眉苦眼,那大脑中的美丽的气,就聚结成团,也成了阴郁的一种,活象二个字:郁闷。大脑中美丽的九宫,九个宫殿,如同圆明圆给八国联军烧毁,没法子看了。给全身心带来的,是什么,不言而喻。
人生最大的权力是笑,笑吧,你看看,高僧如佛,不是老在微笑。为什么呀?高道如老子,也似在笑的有无之间。这种笑,叫作玄妙之笑。
笑,笑有玄机,凡人唯笑。
笑一笑,十年少。此时不笑,更待何时!
首乌——中药的内证
曾有一位我所尊敬的老师,年轻时就少头发。还有斑秃。他的妻子是位医生,让他终年吃首乌片,我记的还有胱氨酸片、谷维素片,全是些小瓶瓶。大约用了数年时间,他满头的乌发,黑的象个小孩子的发,让人羡慕。这件事,让我印象很深。还有几个吃首乌、喝首乌井水长寿的事,我就记住了这种药。
后来因为爱好中药,就买了些来吃。吃法,是一次放3-5克首乌,大的就是一片。用开水,放在紫砂壶或瓷的茶杯中泡。可泡最多三遍。多了无效。
一、首乌归经:写这些文字时,我手上没有中药工具书,只是凭我试验时的记录和记忆来写。首乌从人体背后,第五腰椎处入位(入位,指每一味中药进入人体的固定位置。同一种中药,这个位置是不会变的。所以叫入位。)然后沿脊柱上的督脉快速上升,直达人体头顶的百会,停止。我试验过两种首乌,一种是从西安中药店买来的切片。一种是广西一厂家生产的糖衣首乌片。两种归经是一样的。
1、天然的首乌片,力劲较强,在督脉运动时,督脉超出平常的宽度,宽达2厘米左右。路径的边沿也很不规则。象水漫过一样。
糖衣首乌片我吃三片,多少克记不清了,较小的片。但不会少于3克。这种首乌力量小,沿督脉上行的路很细,比正常督脉观察时的路径还细,约不到一厘米宽吧。边沿很规则。气不满经。
2、到达头顶时,天然首乌片在人体头顶向左右覆盖面积较大,大约是后脑的三分之一吧。而糖衣首乌片则最多覆盖五分之一。而且,时间也短的多。
首乌首乌,名字的意思就是头黑。先圣一定是在内证中早观察到这种情况才给她起了这么个名字。这名字,是不是神农给起的?
从上面的情况看,中药切片利用,有不可替代的功效。传统不是轻易能否定的。
所以如果要归经,我一是把首乌归督脉。
二、第二归经:归肾。
首乌的第二归经,肯定是肾。要是我写中药药典,首乌只归此二经。首乌的气是黑色的,黑的象她自己的本色,和写大字的墨一样。属于北方之水。澳,北方之气是黑色的。
我曾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利观察过,那里的气是黑色的。浓黑的。写《黄帝内经》的先圣,一定去那里观察过。
首乌如果在肾旺相时服用,然后,天然首乌,气分两道,阳气入左肾。阴气入右肾。
老师曾讲过,腰有九宫。指在腰部,有一个九宫结构。我用了好多年才明白老师所讲的一少部分。在腰的表面,这个九宫是个网络。当腰有病时,这个九宫就不见了。腰病好了很久以后,九宫才会再现。所以,这个九宫,神秘!
首乌如果在肾旺相时服用,这时她会充满九宫。
然后,首乌下行,充满常人所讲的尾巴骨。
三、首乌有催眠作用:
关于首乌的故事就讲到这。其实,很多精微的细节,先圣早为我等体验过了。
首乌有催眠作用,喝了头两泡的首乌茶较多后,人会深睡。所以,最好在睡前喝。
内证和《黄帝内经》
中医的这本唯一的、至高无上的经典,为什么叫《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这几个字,讲的意思很简单,就是:黄帝时代,记录人体内证实践的经典。
内证是医学实践、对人体反复进行内证式观察研究的结果。没有内证,就没有中医独有的人体解剖学,那来中医。没有内证,不需要辨析阴阳,何来中药?
所以,《黄帝内经》,完全是内证的经典。一切全来自于人体内部。不这样理解,那就全错了。
可以这样讲,没有内证,就没有《黄帝内经》。也可以讲,没有内证,绝对没有中医。中医的根本,全是在内证之中。没有内证,是绝对无法理解和解释中医的。
细看《黄帝内经》,其中的绝大部分内容,不光是经络,包括五运六气,没有内证,根本无法写出《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有时只有几行的文字,但内证时,可能要经过很长时间,更不要讲,达到内证《黄帝内经》水平的人,从古到今,也没有几个人。
太远的讲不好,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明代写《类经》的张介宾,经注者对他们的著作和方剂研究,他们全是精通内证者,并有极高的修养。张仲景的小柴胡汤,能在人体中某个部位,产生一个特殊的阴阳气结构,这种效果,不经过反复的内证,是不可能有的。药王孙思邈在道教中被敬为药神,全真教的道观中,多有孙思邈的神位。他的著作中的内容,和《内经》中的内容一样,经过内证证明。
内证,中医内证到什么?
传统的内证之法,主要内证下面几个问题:
1、阴阳:阴阳这种基本物质是什么?什么样子,分几种类型?(阴和阳如同细胞、基因,是很具体的生命物质,可以度量,计算。)
2、五行:五行是什么样子?(当然,五行也是实有其物的。不要把五行当哲学概念看。)
3、经络:经络是结构,什么样子,如何运动的。(十二经,每天运动一周,《黄帝内经》所记录的规律,是严格和绝对正确的。但运动过程,则复杂多了,不相中医教材上讲的那样。那样太教条了,不是内经所传。)
4、内景:五脏六腑和十二经,在一天、一周、一月、一年、六十年周期中,如何运动。什么景象?
5、五运六气:内证五运六气的运动规律,五运六气是如何作用人体的?
6、一味中药、一剂中药,服用后,在人体如何运动?其内在结构?
7、疾病:在内证状态下,疾病如何发生发展?
当然,还有很多,多了,一下子讲不完的。
以前的文字,重新整理了一下。
其实,中国的内证,早在6400年前就应当有了。到了黄帝时代,内证的成果,就是中医的产生,和中华文明的基本类型的定性。内证方法早于黄帝时代。内证方法在中国古代,应用在各个方面。中医是用的最多的一个。
一、内证及医疗实践产生《黄帝内经》。可以这样讲,没有内证,就没有《黄帝内经》。也可以讲,没有内证,绝对没有中医。中医的根本,全是在内证之中。没有内证,是绝对无法理解和解释中医的。
细看《黄帝内经》,其中的绝大部分内容,不光是经络,包括五运六气,没有内证,根本无法写出《黄帝内经》。内经内经,内证产生的经典也。
二、只有在内证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理解《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有时只有几行的文字,但内证时,可能要经过很长时间。
太远的讲不好,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明代写《类经》的张介宾,经述者对他们的著作和方剂研究,他们全是精通内证者,并有极高的修养。张仲景的小柴胡汤,能在人体中某个部位,产生一个特殊的阴阳气结构,这种效果,不经过反复的内证,是不可能有的。药王孙思邈在道教中被敬为药神,全真教的道观中,多有孙思邈的神位。他的著作中的内容,和《内经》中的内容一样,经过内证证明。
比如述者观察发现的“气道”,本来以为《黄帝内经》中没有这样的概念,因为我对《黄帝内经》也没有能背诵那样的水平,写文章写到这个概念时,到电脑上一检索,原来《黄帝内经》至少有三次提到“气道”这个词。只是历史久远,如此重要的人体中的结构性通道,当代教课书中已经看不到记载了。连人体的最基本的阴阳通道搞不清,如何治病。
三、《黄帝内经》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人体生命中的阴阳物质,把中医的所认为的人体的基本阴阳物质及规律全部记录在案。《黄帝内经》是中医内证的数据库。
这样,当我们现在要回到中医,科学中医,最重要的一步,怕就是要明白《黄帝内经》在讲什么。不内证,绝对是搞不明白的。
《黄帝内经》中对内证的不同层次、主次内容,记录非常清楚。这本经典,已经把当时前人的成果,分类、归纳总结,使我们对人体生命的阴阳结构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根据述者的经验,最突出的,是《黄帝内经》中的多个系统思想。系统、逻辑、程序,是《黄帝内经》给中医奠定的最好基础。中医不是不理性,不是没有物质基础,只是我们很久以来,已经读不了这样的经典了。所幸的是,在我们民族的灵魂中,还藏有打开经典的钥匙。
另外,作为一本内证经典,述者认为他的总的特点是洁静精微。
《黄帝内经》所深入到的广阔,深入到的细微,深入到的精致,是在现代科学滋润下的人类,所远难以想象的。
《黄帝内经·剌禁论》说:“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
过去初看到时,我也很不理解,百思不得其解。肝明明长在右边,怎么能生在左边?
经过几次内证观察后才知道,肝生于左,其实很简单,因为肝的生气是从人体左面来的。具体观察如下:
1、从内证到的实际情况看,每天丑时,就是每天的早上1至3时,当肝气最旺相时,脾脏和肝之间,有一个直接通达左右肝区的气道,直接给肝输送脾气,这个气道,好比是一个天然气管道。输送的时间不是很长,但量很大。
2、气道数据:气道不是经络,但绝对不比经络功能弱,心气下降等,走的也是气道,不是经络。气道比经络宽,至少比经络宽1倍。平常的十二正经在旺相时,多会有气道参与。
该气道宽约近一个同身寸,宽约到1.2到1.5厘米,长约24厘米左右。
这个气道,是联贯肝和脾的专门通道,也是人体中左右向较长的一个气道。当然,把这个气道,当作一个特殊的经络来看,也行。气道是固定存在于人体中的。气道也是客观存在的东西。气道常常是随机性的、时间性的传输气和相关阴阳物质与信息。
3、脾为土,土生木,肝为木,那么是脾土生肝木。脾在肝左,所以肝生于左。这再正常不过了。而所谓脾生肝,是以直接输送气来生的。脾和肾,先圣认为是肝的父母,父母之官,当之不易,直接要给人家钱花,要给人家饭吃,要给人家精气呀。多少年来,大家争来争去,其实,事实就是这样简单。
4、阴阳之理:更复杂的原理,我认为应当到宋代刘牧的《易数钩隐图》中去看,那有二张图,一个是讲肝生于左,一个讲肺生于右。很明了。那个图,讲的东西更深,我不讲了,我也还在学习过程中。大家去领悟吧。
内证中,我经常会找古代的经典对照。发现,其实,几千年来,中医的内证结果,只要你去内证的,不论你是什么人,什么时代的,大家的结论全是一样的,只是不便于细讲。如果有两个人同时内证的不是一个结论,肯定有一个人错了。
由此看来,《黄帝内经》中的内证水平极高,“肝生于左”四个字,需要我们用几乎一生来观察。《黄帝内经》产生之难,先圣工作之苦,用心之苦,可见一斑。唯有感恩。
张颖清穴——男人的宝穴
在左右手第二掌骨的侧面,如图所法,最下面的地方,是骨结所在。按摩该处,对男人和女人的手太阳膀胱经所患的毛病,有治疗作用。
有时候,当你觉得从腰向下,经过大腿后面正中有一条线不舒适,那就是你的膀胱经有问题了。如问题不大,可自行按摩左右手第二掌骨侧最下端的小骨结。按法是死按着,左右旋转按。因是骨头,可用力稍大些。
对尿频、小便沥沥不净,男人下身不舒适等,有一定疗效。是男人或者成年男人,你自己慢慢体会吧。美女就更用不讲了。和尿有关的病,可以一试。内证的样子是什么,我也不讲了。
因为这个方法,是张颖清先生最早提出来的,因此,我把这个穴位命名为张颖清穴,以示对这位中医现代化的先驱的纪念。
对我的观点,有不同看法的,请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