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种虫害和病害在养花时很常见,养花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养花几年后各种植物的病虫害都会遇到过,从一开始手忙脚乱,到后来能快速处理各种病害和虫害。当然,养花的最高境界就是提前预防病虫害,防患于未然,定期给植物洒一些杀菌药和杀虫剂,也是很有必要的。
上面是大岩桐盆栽
定期杀菌杀虫也是很简单的,可以在家里备上小白药(呋虫胺)和小粉药(噻唑酰胺),它们是属于内吸型的杀虫剂和杀菌剂,可以每隔一两个月在盆土上撒上一些,之后正常浇水,就能让药效吸收到植物上,从而拥有抵抗虫害和病害的能力。
如果你遇到下面这些病虫害,也要学会正确处理。
1、白粉虱
白粉虱从卵到成虫的演变
白粉虱是很常见的一种小飞虫,它的幼虫是没有翅膀的,成虫会长得像很小的飞蛾,如果对枝条摇晃,它们就会飞起来。
白粉虱的幼虫会隐藏在叶子的背面,如果不注意定期检查,等发现植物感染白粉虱之后,很可能它们已经爬满整棵枝叶了,它们的繁殖能力极强,发现后一定要及时处理。
市面上很多药剂都可以清除白粉虱,就包括:噻虫嗪、溴氰虫酰胺、呋虫胺、啶虫脒、高效氟氯氰菊酯或联苯菊酯等。可以使用其中的1~2种药剂交替喷洒每隔5天喷洒一次。
2、蚧壳虫(介壳虫)
在夏天是很容易看到蚧壳虫这种害虫,就包括常见的松叶牡丹、观音莲、扶桑花和月季等植物上,都经常能看到蚧壳虫。
蚧壳虫的幼虫和白粉虱略微相似,它们的体型比较小,变成成虫之后,蚧壳虫背上会有一层蜡质的壳,和白粉虱的差别就比较大。
这些蚧壳虫会吸附在叶子上,在植物的嫩芽嫩叶叶芽和花苞上,都会爬满虫子,还会隐藏在枝叶之间,如果不仔细观察,在前期是很难发现的。
清除蚧壳虫也有很多常用的杀虫剂,有很多毒性还是比较强的,一定要在通风较好,而且要在上风向的位置喷洒。想要清除蚧壳虫,可以用到常见的噻嗪酮、敌敌畏、氰戊喹硫磷、毒死蜱或必治等杀虫剂,一般是5天喷洒一次,使用的浓度要按照说明书来进行。
3、蚜虫
养花最常遇到的一种害虫就是蚜虫,它们有不同的颜色,体型都很小,但是它们也是最容易辨别的一种害虫之一,蚜虫无论是幼虫还是成虫,看起来都是肉呼呼的,背上没有壳,也没有翅膀,它们会爬满植物叶子背面,如果情况严重了,蚜虫会爬满整棵植株,它们会吸取的汁液,导致植物生长不良。
红色的蚜虫
黑色的蚜虫
想要清除蚜虫就比较简单了,可以用到常见吡虫啉、啶虫脒、高效氟氯氰菊酯、抗蚜威等,可以每隔5~7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1~3次,就能将虫害清除干净。
4、红蜘蛛
红蜘蛛在空气比较干燥,通风不好的环境下,就特别容易滋生,特别是在阳台或室内养护观赏花卉,包括常见的绣球花、薄荷、月季花等植物,都很容易感染红蜘蛛,它们体型特别小,用眼睛是很难发现的。
如果植物感染红蜘蛛,植物叶子背面会变得非常粗糙,叶子背面也会出现一些黄色的小斑点,在情况特别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很多小的蜘蛛网。
植物感染红蜘蛛后,就要及时改善环境,增加环境湿度,改善通风,并且要及时喷洒杀虫剂清除虫害。
想要清除红蜘蛛可以用到常见的几种杀虫剂,最好是用到2~3种交替喷洒,可以取得更好的杀虫效果,就比如常见的哒螨灵、联肼乙螨唑、丙溴磷或金满枝等,一般是每隔3~4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3~5次,可以将虫害清除干净。
5、叶斑病(黑斑病、褐斑病)
叶斑病是一种特别常见的真菌感染疾病,在各种植物上都会出现。之所以会感染叶斑病,就是因为土壤周围,新买植物等都会携带这些真菌孢子,它们会随着气流雨水传播,简直就是无孔不入,只要环境和合适,就比如在雨水季节,环境通风不好,植物长得不够健壮,就比较容易感染叶斑病。
如果你发现植物的叶片上出现很多黑色、灰色或棕色的斑点,叶子会慢慢变黄脱落。这些斑点逐渐连成一片,形成斑块,那就是感染叶斑病了。如果环境闷热潮湿,通风不好,就比较容易感染这种病害。
一旦发现植物感染叶斑病,除了要及时将病叶剪掉,还要及时喷洒杀菌药,这个时候在喷洒多菌灵、百菌清之类的杀菌药,效果就没那么好了。
感染叶斑病之后,可以喷洒常见的戊唑醇,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或苯醚甲环唑等,一般是连续喷洒3次左右,每次间隔大概一周时间。
6、白粉病(粉霉病)
白粉病是植物花卉特别常见的一种病害,感染这种病害之后,植物的叶片上会出现很多白色的粉末,这些白色粉末会出现在叶面花苞上。感染白粉病之后,植物的叶片容易枯萎。
植物花卉在光照不足,通风不好和闷热潮湿的环境下,就容易感染白粉病。想要清除白粉病可以用到常见的几种杀菌药,比如常见的三唑酮、氟硅唑、戊唑醇、丙环唑或多抗霉素等。
7、炭疽病
炭疽病是植物花卉比较容易感染的一种真菌病害,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潮湿的环境下,再加上雨水较多,通风不好,植物的长势比较差,就比较容易感染炭疽病。
出现炭疽病之后,植物的叶片上会出现一些暗绿色或棕褐色的斑块,就像被烟头烫伤一样,最后这些斑块会慢慢腐烂。
一旦发现植物感染炭疽病,只要及时将病叶病枝剪掉,并改善环境的通风,还要及时喷洒强效的杀菌药。
植物感染炭疽病可以用到常见的戊唑醇、咪鲜胺、吡唑醚菌酯或甲硫福美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