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属性。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由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阴阳相互对立,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八卦分五行,五行分阴阳,阴阳是《易》之纲。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内部均可分阴阳两音分。而每一事物中的阴和阳的任何一方还可再分阴阳。这种事物即对立又相互联系的现象是无穷无尽的,即“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矣。
阴阳代表着事物相互对立、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但不局限于某一特定事物,阴代表阴性事物,阳代表阳性事物.一般地说,凡是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温热的、明显的、进行性的,机能亢进的,都属阳;而沉静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冷的隐晦的、退行性的、机能减退的,都属阴。足见,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可概括为阴和阳两类。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的对立斗争
阴阳学说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双方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既是相互制约,又是相互斗争的。如:夏季本来是阳热盛,但夏至以后,阴气却渐次以生,用以制约炎热的阳;冬季本来是阴寒盛,但冬至以后,阳气却随之而复,用以制约严寒的阴。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变化都遵循着一定规律,即经历着生、长、壮、老、死的必然过程。它是由初生而成长壮大,当发展到极度就归于消亡而变为另一种新的事物;当新事物成熟时已隐伏着:消亡之因。当旧事物败坏之时,已孕育了新生之机。大宇宙拥此,人体这一小宇宙亦如此。
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阴阳双方也不是平静地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是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所谓人体“阴平阳秘”也是阴阳对立斗争中的动态平衡。总之阴阳双方的对立斗争,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变化。
2、阴阳的依存互根
阴阳双方即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如没有动,就无所谓静;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热,就无所谓寒;没有表,就无所谓里;没有实,就无所谓虚等等。所有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都是这样,阴依存于阳,阳依存于阴,每一方都以另一方为依存的条件。阴阳这种相互依存关系,称“互根”。结合人体的生理来说,也是如此.阴指物质居于体内,谓“阴在内”;阳指功能表现于外,谓“阳在外”。在外的阳是内在物质运动的表现,所以说阳为“阴之使”;在内的阴是产生机能的物质基础,所以说阴为“阳之守”。如果阴阳双方失去了互为依存的条件,即所谓“孤阴”和“独阳”,也就不能再生化和滋生了。
3、阴阳的消长转化
阴阳双方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但它们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它们总是处于“阴消阳长”或“阳消阴长”互为消长的运动状态。如自然界从冬至春及夏,气候由寒逐渐变热,这是“阴消阳长”的过程;反之由夏至秋及冬,气候由热逐渐变寒,这是“阳消阴长”的过程;就人体而言,各种机能活动(阳)的产生,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营养物质。(阴);这就是“阳长阴消”的过程。而各种营养物质(阴)的新陈代谢,又必须消耗一定的能量(阳),这就是”阴长阳消”的过程。阴阳的消长正是推动了事物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在正常情况下,阴阳消长是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中,如果这种消长关系超出一定限度,不能保持相对平衡时,将会出现阴阳某一方的偏盛偏衰,以人体而言即会产生疾病。
事物的阴阳两个方面,当其发展封一定阶段,还可以各自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谓“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就是说明阴阳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互相转化。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这种由阳转阴,由阴转阳的变化是常可见到的。阴阳的对立斗争,依存互根,消长转化是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其基本规律贯以八卦象数疗法的始终。
总之“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要想掌握八卦象数疗法,必须掌握阴阳学说。
(李山玉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