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癌症新知——来自牛肉和牛奶
文/陈根
多年前,诺贝尔奖得主楚尔·豪森曾通过大数据发现,食用牛肉和牛奶与癌症发展有关,尤其是结直肠癌。并进一步提出,可能是牛肉和牛奶中含有的病原体导致了癌症。
2019年,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 De Villiers 领导的研究团队就在乳制品和牛血清中发现了一种新型的病原体,这种病原体是一种环状DNA,与某些细菌质粒的基因序列显示出极大的相似性。由于它们来源于牛肉和牛奶,因此研究团队将其命名为BMMF。
BMMF在人类细胞中具有生物活性,被认为可诱导癌前组织中的慢性炎症,从而导致自由基形成增加。比如,活性氧和活性氮物种以及复制细胞(如癌祖细胞)中DNA突变水平的升高。
基于此,楚尔·豪森与De Villiers建立合作,对乳制品和牛血清中发现的新型传染因子BMMF在结直肠癌的发生中起的作用展开探究。
具体来说,研究团队使用结直肠癌和健康肠道的组织样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在使用了针对Rep蛋白的抗体后,研究人员在16个大肠癌组织样本中的15个中检测到了BMMF。
检测表明,不是癌细胞本身包含Rep蛋白,而是肿瘤附近的细胞包含Rep蛋白。在固有层(lamina propria)检测到了Rep蛋白的存在,特别是肠隐窝附近,固有层是是位于肠粘膜下方的结缔组织。
进一步研究显示,在结直肠癌患者中,肿瘤环境中所有肠道细胞中的7.3%呈Rep/CD68组合信号阳性。在对照组中,这一数字仅为1.7%。也就是说,BMMF会触发局部慢性炎症,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活性氧(ROS)水平升高,进而引发基因突变,从而长期促进癌症发生发展。
显然,此次研究支持了牛奶和牛肉的消费与结直肠癌的发展有因果关系,研究团队还表示,BMMF应当被视为间接致癌物,对于早期检测到存在BMMF的人,他们应及时进行结直肠癌筛查。
事实上,此前的许多研究已经证实慢性炎症会引发癌症,具体来说,当机体受到内外源性损伤或感染时,免疫系统往往激活并招募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与细胞外基因一起构成新的微环境,形成急性炎症,以抗感染或修复组织为首要目的。
倘若启动因素持续存在,炎症将进一步发展为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持续的炎性微环境提供大量改变细胞正常内环境稳定的活性氧簇、活性氮簇、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等炎性介质。
其引发的级联反应能够诱导细胞增殖,趋化炎性细胞进一步聚集,导致DNA氧化损伤,这些基因突变的增殖细胞在炎性微环境中继续失控性增殖,修复程序混乱,终于癌变。
不论是来自牛肉和牛奶的BMMF引起的慢性炎症,还是其他不良习惯导致的慢性炎症,慢性炎症都值得人们的警惕,这不仅为人们自身健康管理提供了新的课题和关注点,还对于现代社会下,亚健康人群追逐健康有着重要的提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