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皆由痰作祟

在漫长的医疗实践中,中医对痰病、痰证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将痰分为广义和狭义两大类。狭义的痰,一般是指呼吸系统的分泌物,可吐出,故狭义的痰又称外痰。广义的痰指内痰,内痰的形成主要是机体内的体液在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失去了正常的运行途径和规律,逐步停蓄凝结成为一种黏稠状的、有害的液体。这种液体一般不咯出,而留伏在体内产生病变。“痰随气行,无处不到”,因而可产生各种病证。

浏览更多博文请点击:blog.sina.com.cn/wneldbk100

某些中青年妇女,形体丰满肥胖,食欲旺盛,妇科检查,没有发现与不孕有关的病理变化。但婚后长期不孕,这是“痰阻胞宫”不孕,通过以化痰为主進行治疗,可以祛痰而使之孕育。

有的人周身皮下出现结节或肿块(也有仅仅在颈项和肢体的某些局部发生),经细胞学检查并非恶性肿瘤。这种病证称为“痰核”或“痰结”。如常见到的颈淋巴结核、皮下脂肪瘤等。中医按化痰散结医治可起效。

有的人肢体某一部位发热,有的人一些部位凉冷如冰,或肢体某些地方麻木不知痛痒,而精神、食欲均好,经检查并无阳性指征,这就是内痰阻遏气血运行而产生的病证,通过化痰,可以收效。

有的人常年头痛、头重如裹,闷重不适,遇阴冷天病证更为严重,舌苔白腻,厌食油腻和多饮水,这是痰气上注于脑,阻碍头部清气正常运行的病变。称为“痰厥头痛”或“痰湿头痛”。这类病人中,有的血压较高,但长期服降压药效果并不好,特别是头重、头痛的症状得不到改善。如果按中医化痰的方法治疗症状则可很快消失。

有的人肝脏或脾脏肿大,胀闷不适,并兼有面色灰暗、食欲不振等证。肝功能检查可见轻微不正常,所以常按慢性肝炎治疗,但效果并不好,肝脏肿大、胸闷不适的病证中,有一些是痰、瘀交阻,中医称之为“肥气”,如按化痰活血治疗,则肝脏肿大、胀闷等证可逐渐消失。

有的人皮肤溃疡、糜烂,常年渗流黏稠痰水,但不特别瘙痒、灼热,这就是“流痰”之证。这种病用抗菌消炎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以化痰为大法,却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有的人咽喉中整天如塞败絮,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或者时有时散,而实际上咽喉处并无实物可见,这是痰气阻滞于咽喉,多因情志抑郁不畅所引起。治疗这种病也要化痰解郁,方可收效。

有的人身体尚好,但多吃一点腥荤油腻食物则感恶心或呕吐。这是因为脾胃虚衰,腥荤油腻食物容易转化为内痰的缘故。有的人一闻到腥荤油腻之气,甚或一看到腥荤油腻食物就恶心、呕吐,这是脾胃虚弱、痰湿内盛的反应。这类病人如能经常以健脾和胃化痰的方法治疗,恶闻腥荤油腻之证也不难减轻或消失。

有的人大便并不干结,但常年不爽,或大便中夹有黏液,每因不能顺利排便而深感苦恼。人们常将这种大便不爽称之为“习惯性便秘”。大便秘而不结称为“便秘”,当然不确切,认证不准,用药自然无效。这是痰浊与肠中津液互相胶着遏阻,因而不能顺利排便,只要進行温化痰浊,大便即可通畅,收效很快。

以上仅列举一些人们日常见到的痰病和痰证,并不是中医痰病学说的全部。中医痰病学说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是中医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由于痰病涉及临床各科,所以我国古代医家提出了“百病多由痰作祟”、“百病兼痰”以及“痰之为病,变幻百端”等学术见解。又由于痰病、痰证的临床表现离奇古怪,故又有“痰多怪病”之说。我国古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中指出:“痰生百病食生灾”,可谓一语中的,对痰病的广泛性作了高度的概括。

痰饮是由外感六淫,或内伤七情,或饮食所伤,使肺、脾、肾、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津停滞,湿聚而成的病理产物,又是一种继发性病因之一。一般认为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凝成痰。就形质而言,较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

痰包括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指视之可见,触之可及,闻之有声的痰而言,如咳出的痰液,呕恶而出的痰涎。无形之痰,指视而不见,触之难及,闻之无声,只见其症,不见其形的痰而言。无形之痰,虽隐伏难见,但通过临床症状及舌苔、脉象(有痰饮的患者舌苔多滑腻,脉象多滑、弦或沉迟)等来确定为痰饮证。

痰饮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痰饮形成后,饮多留积于肠、胃、胸胁、腹腔及肌肤;而痰则随气机升降流行,内而脏腑,外至皮肉筋骨,无处不到,形成多种病证。

痰饮的致病特点:

1、致病广泛,症状复杂:痰饮可随气而行,全身上下内外无所不至,可引起许许多多的病证。如痰饮逆于上,可见眩晕;痰饮流于下,则见足肿;痰饮停中焦,则影响脾胃的运化;痰饮在肌表,可见身重。这些病证上达于头,下至于足,内至脏腑,外达肌肤,故有“百病皆由痰作祟”、“怪病多痰”之说。

2、阻滞气机,阻碍气血:痰饮停滞易于阻滞气机,使脏腑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又可以流注经络,导致经络壅塞,气血运行受阻。例如:痰饮停留于肺,使肺失宣降,出现咳嗽喘息、胸部满闷;痰饮流注经络,使气血运行受阻,出现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甚至半身不遂等。痰若结聚于局部则形成痰核、瘰疬等;痰气凝结咽喉,可出现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称为梅核气。

3、易蒙蔽神明:痰饮扰及神明,出现一系列神志失常的病证。如痰迷心窍,可见胸闷心悸、或痴呆、或癫证等;痰火扰心,可见失眠、易怒、甚至发狂等症。

4、病势缠绵,病程较长:痰饮为水湿停滞积聚而成,具有湿邪重浊粘滞的特性,因而痰饮致病均表现为病势缠绵,病程较长。临床上由痰饮所致的咳喘、眩晕、胸痹、癫痫、中风、痰核、瘰疬等,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治疗困难。因此,痰病又常被称之为“顽痰”。

一碗神奇的水?

生姜红糖水(姜糖水)是生活中的常见食物,但也是养生与治病的良药。若能善用生姜红糖水,既可以养生保健以预防疾病,又能促進疾病的康复。由此,我在微博里创作了不少关于生姜红糖水的文章。

经常有网友问我关于生姜红糖水的问题,此类问题我多已在微博里有过解释了。但因为散在各处,查找也不方便。由此我想,如此能把我曾写过的关于姜糖水的所有微博都汇聚起来,编辑成一个文件,当可十分方便读者阅读。我把我的意思向若素提出来,她马上答应了下来。过两天就整理出来了这篇文档,在此基础上我又加以补充并编辑,特别是增加了关于姜糖水的制作方法,并分了几个标题,以方便阅读。

若素说:“我已经遵您吩咐,把您微博里有关于姜糖水的论述文字全部挑捡出来了,请您过目,您再看一下,做些删减。感谢老师这几年的付出,字字句句都推心置腹,每看一次就感动一次。老师辛苦了。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若素敬上。”

感谢若素的辛苦整理。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姜糖水的养生作用,从而在生活实践中提高健康水平。

   生姜红糖水的做法

姜糖水是咱老百姓治疗感冒风寒最常用的方子,如果您不小心着了凉、淋了雨,回到家马上喝上一碗热乎乎的姜糖水,周身微微汗出,即觉浑身舒畅。可以说,姜糖水是我们居家生活的必备,更是养生保健以及大病康复的必需。一般来说,不管是大人小孩,还是轻病重症,都可服用姜糖水。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了解一些姜糖水的做法与功效,对于我们及家人保持健康大有好处。

姜糖水的做法非常简单,以下是最常规的做法:

取生姜一大块,洗干净,切片或切丝,加少许红糖,再加水适量,煮开一两分钟即可。可乘热服下。服后最好能有微汗出,并需避免风寒。

有人嫌每天做姜糖水麻烦,亦有改良的做法:把生姜洗净,用机器打成姜汁,连渣一起倒入碗内,加适量红糖,再加水,把碗放在锅里隔水蒸熟。凉后可保存在冰箱里。每天早晨取一两勺,加开水冲开即可服用。

还可以这样做:把一大块姜洗净,切片,放入锅中,再在锅中放入等量红糖,小火熬制红糖溶化即可。取一个干净且无水珠的密封盒,把姜糖浓汁倒入,盖好盖子,放入冰箱保存。喝的时候,先烧开水,再放一勺姜糖浓汁,稍搅拌两下即可。或者,取一小勺姜糖浓汁用热水一冲即可服用。

另外,也可以买到包装好的姜糖粉或晶等商品,加开水冲泡即可服用。或者,若吃姜糖片,亦有类似姜糖水的作用。

生姜红糖水的作用分析

早在春秋末期,孔子就已认识到食用生姜能抗衰老。他晚年时常说“每食必姜”、“不撒姜食,不多食。”意指一年四季食不离姜,但每次不宜多吃。古人早已发现,凡早行山行,宜含生姜一块于口中,可不犯雾湿山岚等不正之邪。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自古以来中医也有“生姜治百病”的说法。可见这普通的生姜,却有不普通的作用。

几种药用姜:

生姜具有温通阳气,发汗解表的作用。因加工炮制不同,姜的药用有生姜、干姜、炮姜等不同。

生姜用鲜品,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又能止呕,多用于风寒感冒及呕吐之证;

干姜为母姜的干燥品,味辛性热,走散之力已减,温中之功加强,为治疗脾胃虚寒证的关键药,并能回阳、温肺化饮;

炮姜经过火炮,辛味减弱,味较苦涩,温经止血是其所长,多用于虚寒性出血证。由此可见,防治感冒的姜糖水用生姜最为适宜。如果一时找不到生姜,干姜或炮姜也可代用。

中医认为,红糖具有益气养血、健脾暖胃、驱风散寒、活血化淤之效,特别适于产妇、儿童及贫血者食用。有中气不足、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等问题孩童,平日可适量饮用红糖水。对老年体弱,特别是大病初愈的人,红糖亦有极佳的疗虚進补作用,老人适量吃些红糖还能散瘀活血,利肠通便,缓肝明目。

生姜其味辛性温,能升阳出阴,宣畅阳气,祛五脏六腑的阴浊。逢春则天地之间阳气升发,正合乎生姜之性。早晨太阳升起,正对应于春天,因此,春天的早晨最适合于用生姜。晨养一日之阳气,春则养一年之阳气,善养生者,此时可晨服生姜红糖水,借生姜以升阳,用红糖以养血,血足阳升而肝气自然舒畅。

常用的三种糖:

红糖性温,色红入血,故能补血。生姜红糖汤可以升阳养血,最利于晨服。

白糖清凉,有补益中气之功,乌梅白糖汤敛木火扶中气,治温病发热最效。白糖对伤口不收有生肌作用,开水烫伤可抹白糖水。夏天西红柿拌白糖服可以去暑热。

冰糖润肺生津,梨加冰糖可润肺止咳。老人口干,可含一块冰糖。

若以生姜红糖汤养生保健,要求必然是早晨服,饭前饭后可随意,而且,春夏两季最好。至于秋天能否继续喝生姜红糖汤。我的观点是可以继续喝。秋天也是由一天一天组成的,每天都有早晨,也都有阳气升发。只是姜可略少,糖可略多,以加强养血敛阴之功。以上只限于健康人群,若另患他病,则不可滥服。

有网友问:生姜红糖水是否一年四季都可喝?我的观点是肯定的。此方平和,即使长期饮用亦无明显弊端。但需根据季节变化稍微调整一下生姜与红糖的比例。一般来说,春夏养阳,因此方中姜可多些;秋冬养阴,方中糖可多些。再者,易汗之人可少姜,汗少之人姜多亦不怕。怕辛散太过,亦可改生姜为干姜。

对于中焦虚寒患者,炎炎夏日晨起喝生姜红糖水完全不会引起上火症状的,大可放心地服用。生姜有温中之效,红糖有补血之功,二者同用,一辛一甘,合而化阳;一入气分,一入血分,合而调和营卫。因此,生姜红糖水有类似于桂枝汤的功用,且皆属食物,制作方便,口味绝佳,于平和中收取卓效。

有人问:脸上愛长痘的女生早上能喝姜糖水么?我认为完全可以。之所以脸上长痘,是因为木火上浮于面部了;之所以木火上浮,是因为中焦虚寒了。生姜红糖水既能温运中焦阳气,又可滋养肝血,有阴阳双补之妙用。阴足则肝能疏泄,阳足则木火不起。若服后反见痘痘加重,这是阳气鼓动的反应,坚持几天就好了。

生姜红糖水方只两味,其功却大。此方作用于脾胃枢机,能升脾之清阳,则肝木左升,疏泄通行;又可涵养阴津,则阴能使阳,而升发不竭。我朋友左上肢麻木数月,嘱用此法调理,竟获痊愈;痛经时服此方可助排出血块,能活血通络,兼可止痛;面色苍白之人,多属中焦阳气不振,此方久服有助于恢复红润面色。

关于生姜红糖水的问题总结:建议晨起喝,饭前饭后都可,但不建议下午及晚上喝;姜与糖的比例可根据个人喜好以及体质来调整,偏阴虚的多糖,偏阳虚的多姜,孩子可适当多放糖;干姜或生姜都可以,要切片,无需去皮;红糖要用最原始的含杂质最多的色最黑的那种,提纯的勉强可用;三阴体质者可当饮料常服。

一般情况下,服姜糖水是不会出现上火的。因为红糖是养阴的,足可把生姜的热气收敛下来。若服姜糖水后出现上火怎么办?我的观点是停服即可。或者少些姜,多些糖亦可以。若上火明显,出现痘痘、口腔溃疡、头晕、眠差、眼红等症状,可喝点绿豆汤,或者喝点绿茶,都可清降浮火。另外,亦可服我的乌梅固本汤:乌梅10克,黑豆、绿豆、黄豆各30克,冰糖30克,杏仁10克。三付,水煎服,日一剂,或多煮此方以代茶饮,能收敛上浮之火。

民间俗语云:早上吃姜,胜过吃参汤;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这是为什么呢?人活在天地之间,天地的气机变化是晨则阳气升,午则阳气浮,夕则阳气沉,夜则阳气潜。人要适应天地的气机变化,这样才能健康无病,并且能长寿。因此,人亦要早晨让机体的阳气升起来,晚上让阳气潜下去,如此即是适应了天地规律。姜是升阳的,早晨服最适合于升阳。而晚上要潜阳,就不能吃姜。晚上偶尔吃姜是不要紧的,或者,生病了药方中有姜,晚上亦可服用。但不能长期坚持晚上吃姜,那会导致阳气不能敛藏,使机体不能顺应天地的阳气变化,这会影响我们的健康。

有网友如是说:坚持天天早晨含一片生姜,坚持一年竟然出现了:

一是不再感冒了。自从含姜至今,没有再患过感冒。

二是治好了胆管结石。该网友曾B超发现肝左叶胆管结石,从未吃过医治胆结石的任何药物,只是坚持每天早上含姜,一年后再体检时发现结石消失。据有人讲,早晨含姜,胆结石、肾结石都可以治好。

有人提出有七种人不能吃姜,包括手脚心发热的人、眩晕耳鸣的人、肝炎病人、口臭的人、便秘人群、咳痰较黄的人和脱发的人。

我对此有不同观点:姜是通阳的。阳气宣通,则诸阴自退。虽然姜会升阳,有动火之弊,但若配合红糖,则红糖之阴足以敛降生姜之火。

生姜红糖水亦有禁忌症。一般来说,对姜过敏的人以及糖尿病患者不建议服用。

小编絮语:前几日气温骤降,小编某日连冻加累,几乎病倒,夜间畏寒、胃痛、腹泻,想起曾治好家人重症的一位民间中医曾分享给小编的办法,清晨赶紧煮了两大碗生姜红糖大枣水喝下,浑身暖和通泰,所有不适立即缓解,继续喝了两天,身体几近恢复。

故找到董大夫这篇非常全面、珍贵的文章,分享给親愛的读者朋友们。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小编也才发现,生姜红糖水原来是用于防病、养生、助益治疗百病的神奇良方!——摘自肿瘤达人的新浪博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