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自己的幸福(说得真好)

文 | 有书悬悬 · 主播 | 路遥
你还记得幸福的味道吗?
人到中年,前无通路,后无归途。
生活一地鸡毛,幸福也好像落上了一层厚重的灰,逐渐成为一声叹息。
美国教育家杜朗曾试图寻找幸福:
他从知识里找,得到的只是幻灭;
从旅行里找,得到的只是疲倦;
从财富里找,得到的只是忧愁;
……
直到有一天,他在火车站看见一位年轻妇女,怀里抱着一个熟睡的婴儿。
一位中年男子从火车上下来,径直走到妇女旁边,吻了一下妻子,又轻轻地吻了婴儿。
然后,一家人开心离去。
这时,杜朗才惊奇地发现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他高兴地松了口气,从此醒悟:“生活的每一个正常活动,都是一种幸福。”
幸福不是一种定义,而是一种感受。
詹姆斯·奥本海姆说:
“愚蠢的人,从远处寻找幸福;聪慧的人,从脚下根植幸福。”
用力争取,用心感知,才是对待幸福的态度。
忙,是幸福的起点
幸福要争。
争,不是和他人争,而是和懒惰争。
古诗有云:
“人闲是非多,百忙解千愁。”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如何过一天,就如何过一生。
忙起来的人,日子过得充实有滋味,生活就会幸福而绵长。
佛经中,记载了智仁和尚的故事。
他晚年外出游学,二十年后回寺。
弟子们看见师父依旧充满活力,像临走时那般年轻。
心里疑惑,于是问师父:
“您这二十年都是怎么过的,怎么还是活力满满?”
智仁笑答:
“这二十年,我过得很好,每天讲经说法、读书画画,和你们外出游玩一样开心。”
第二天,弟子们还在梦中酣睡,智仁已经起床诵经,做早课。
早课结束,紧接着就是为弟子们讲经说法。
闲暇时间,还会练习字画。
从早到晚,没有一刻停歇。
如此几天下来,从未间断。
于是,弟子又来问师父:
“师父,您整日忙碌,不觉得辛苦吗?日夜不停歇,怎么不见一丝衰老?”
智仁笑答:
“每天这么忙,可没时间变老了。”
人在忙碌时,会忘记自己的年龄。
这世上,再也没有比躺着刷几个小时手机、看几个小时电视再容易的事了。
如果日日沉溺于安逸,懒得改变。
得到的快乐无所凭依,心里也会空落落的,逐渐失去感受幸福的能力。
相反,忙起来的人,内心富足而踏实。
忙起来,是一种生命力的释放,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
会持续不断地带来心灵的满足和愉悦,是一种真实且长久的幸福。
闲,是幸福的支点
生活有两个层面:一个是生动,一个是沉静。
生动的时候做事,沉静的时候思考。
对闲暇时光的把握,藏着一个人的前途。
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
“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著书。”
能真正享受闲适的人,多非等闲之辈。
胡适先生在一次讲学中,总结自己一生的成就。
提到白话文,便说完全是空闲时间的充分利用。
他每天至少十几份兼职,忙的不可开交。
可一旦闲下来,便会思索如何能让普通大众都听懂自己的课。
不断探索,不断尝试,用不同方法测试白话文推行的效果。
在别人闲逛的时候,胡适让白话文“占领”了中国,成了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人物。
他曾说过:
“一个人成就怎样,往往靠他怎样利用他的闲暇时间。
他用他的闲暇来打麻将,他就成了个赌徒;
你用你的闲暇研究历史,你也许会成个史学家。
你的闲暇往往决定你的终身。”
曾有人做过一个分析:一个人的一生如果按72岁计算,那么睡觉占了20年,吃饭占了6年,生病占了2年,文体活动占了8年,工作占了14年,而闲暇时间还有22年。
怎样利用空闲时间,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高度。
很多时候,人生中一些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董卿,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人,让人一看就心生美好。
其实,她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利用闲暇养出来的。
小时候放暑假,她便窝在家里看唐诗宋词,读《红楼梦》。
后来工作繁忙,也会忙里偷闲,每天挤出一个小时读书,直至今日。
真正厉害的人,都把“闲时”当成自己的“增值期”。
梁实秋说:
“人在闲的时候,才最像自己。”
在这段专属于自己的美好日子里,放慢脚步,悄悄努力,是一件再幸福不过的事了。
静,是幸福的节点
漫漫人生,路长且折。
浮躁的世俗中,充满着太多欲望和诱惑。
拒喧嚣于门外,揽清醒于心间,唯有守静。
心静,才能不被世俗干扰,幸福才能自然生长。
克劳狄说:
“自然界给了每一个人幸福的机会,人们都知道,却不知如何得到它。”
在浮躁的生活节点上,我们不妨停下来,静一静心,梳理自己。
石原恒和,一个温柔谦逊的制作人。
由他牵头制作的游戏《口袋妖怪》,截至去年,全球总销量近3亿份。
由此改编的动漫豆瓣评分高达9.1,“黄色皮卡丘”形象更是成为无数孩子的童年偶像。
不过,就是这么一个平和的人,也经历过情绪带来的影响。
在风靡全球的“皮卡丘”出现之前,石原是一家广告公司的技术人员。
一直以来,他们这支团队都像家人一样亲密无间。
后来,石原带领的团队接到一个制作时长长达2年的大项目。
但是,由于程序编写过程并不顺利,过了约定时间,当初的设想依旧未能成形。
那段时间,石原每天工作到深夜,心情也开始逐渐浮躁。
他甚至逼问员工:“为什么做不到?”
渐渐地,团队内部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项目主负责人之一甚至提出要离开。
最后项目虽然完成了,但石原的心里却很受打击。
石原坦言:
“在那之后的很多年,我都不敢拿出当时的作品,哪怕再多看一眼。”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与思考,石原才逐渐变得平和起来,开始接受新一轮的挑战。
又经过6年的潜心开发,《口袋妖怪》横空出世,在全世界创下了爆炸性的关注度。

采访中,石原面对着镜头露出欣慰的笑容:

“如果没有经历那一次的情绪波动,我也不会找到生活的真谛。
我觉得幸福不是植入执念,而是守住平静和童真。”
内心安静的人,是不会被外界环境打扰到的。
心静,才能守住幸福。
《后汉书·郭泰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
有一天,郭泰在路上看到一个人背着瓦罐走路。
途中,瓦罐突然落地,摔的粉碎。
但行路人却好像没事发生一样,继续走路。
郭泰赶上前去,问他为何连看也不看,就弃之不顾。
这人答道:
“破都破了,再看还有什么用呢?”
生活中的幸福,是拿得起的欢喜,与放得下的豁达。
最实在的幸福,就是不与情绪计较,守住宁静,脚踏实地地做好当前的每一件事。
醒,是幸福的拐点
人这一生,最难的是清醒。
清醒做事,不纠缠琐碎,不轻言失败,心中多一分光明坦荡,人生就多一份坦然和舒心。
杨绛说过:
“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
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世人都尊称杨绛为“先生”,但她本人却谦逊低调,待人处事和善真诚。
在她的认知里,自己并不是什么名人,只是一个文字工作者。
这是一种难得的人生境界。
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活着,是人生路上最坚定的幸福。
西晋时期,诸王争战不休。
张翰担任齐王的幕僚,住在洛阳。
有一年秋天,秋风渐起,张翰不禁怀念老家吴郡的鲈鱼脍与菰菜羹。
他说:
“人生能够适意是最可贵的。
我怎么可以在数千里外做官,只顾追求名声与地位,而舍乡情于不顾呢?”
于是辞别齐王,吩咐备车,回老家去了。
不久后,齐王作战失败,洛阳乱成一团,而张翰却早已在老家过上了安稳平静的生活。
清醒是一种自我省察、自我觉悟的心态。
保持一颗真诚的心,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才是根植于灵魂深处的最大幸福。
享受追求幸福的过程
人生是一个过程,每一段旅途都有自己的美丽风景。
用心品读,用心感受。
每一次努力,都是向幸福的招手。
每一次感悟,都是对生命的升华。
曾在这样一个高评分影片中看过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齐木是一个超能力者,他可以心灵感应、预知未来、隐身、分身,只要你想得到的他都会。
就是这样的他,却常常觉得生活无聊。
因为世界上所有的难题,对他来说,都轻而易举。
没有难题,他几乎找不到让自己开心的理由。
因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其实是踮起脚尖,拿到自己想要东西的过程。
我们感受的不是得到结果的瞬间,而是有笑有泪的每一个过程。
忙碌的时候用心,悠闲的时候修心,浮躁的时候静心,独处的时候醒心。
这一条人生路上的风景,才是我们无可替代的幸福。

有书君说

人生就像旅行,一处有一处的风景
每一个年龄都有它独特的风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