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张家川县刘堡镇窑儿村发展乌龙头产业侧记

张家川县刘堡镇窑儿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山大沟深,有6个自然村,全村共有224户1080人,居住分散,群众以前生活非常艰苦,改革开放前,连走出大山的路都没有,饮水无法保障。2013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66户351人,贫困发生率31.17%,2017年被确定为深度贫困村。全村共有耕地1968亩,人均1.8亩,由于基础条件差,土地贫瘠,道路不通,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改革开放后,大家争相外出发展,全村举家外出户212户505人,占总人口的46%。人口外流,导致土地荒芜,村庄破败,老人呆不住,青年人不愿回来。在家的人种一些传统作物,只能解决基本口粮,留守在家的群众,大多数生活在温饱线以下。近年来,在张家川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帮助下,窑儿村的贫困发生率降至9.8%,村内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面貌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在如何立足村情实际,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快产业发展上,该村屡次尝试,始终没有走出好路子、新路子。2016年以来,在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县委主要领导亲自挂点,政府主要领导单列专项资金,县委、政府分管领导靠前指挥,从本村实际出发,瞄准市场方向,把发展绿色山野菜乌龙头作为窑儿村“一村一品”特色种植业,立足“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在农业、林业部门大力帮助下,该村群众先后掌握了人工驯化、制种、育苗、大田移栽等关键技术,攻克了反季节栽培等技术难题,结合实施退耕还林、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等项目,目前全村乌龙头种植做到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闯出了一条特色种植产业新路子。
  一、人无我有,发挥优势,创产业新路。2016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在窑儿村开展“三带头三走遍”调研活动时,发现该村群众有采摘野生乌龙头带到县城去销售的传统习惯,通过了解,乌龙头市场前景特别好,但大田规模种植是个空白。于是,县上压担子,要求县农业、林业等部门帮助该村尽快探索掌握野生乌龙头驯化、制种、育苗、大田种植等技术、县财政在资金上提供保障支持。该村群众开始采摘林缘区野生乌龙头籽种进行育苗试验100亩,次年春季,亩均出苗5万余株,育苗初步取得了成功。2017年,他们分别按照700株/亩、400株/亩、330株/亩的标准开始试验。通过试验,因乌龙头有自我繁育的特性,认定330株/亩最为合理。同年,全村成功栽植乌龙头300亩,到了2018年,全部长势良好,为全镇乃至全县大规模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2018年2月,在县农业局、林业局专业技术人员帮助下,成功掌握反季节栽培技术,为乌龙头一年两茬的采摘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科学决策、果断拍板,大面积推广。面对新生产业,大面积推广,群众有担忧,该村党支部书记马甲平把这一情况向刘堡镇政府汇报,镇政府向上级反映,因为乌龙头产业前景非常好,所以得到的反馈是,以敢死拼命的精神大力发展乌龙头这一新兴产业。于是,该村党支部一班人和镇上、县上干部,一户一户做工作,一家一家讲效益,从市场价格谈到以后的前景,达到盛产期后,按照每亩最低400斤的产量,每斤10元的最低市场价格,每亩收益4000元,同时给大家讲清楚乌龙头“一年种植、两年收益、三年丰产、多年受益”,且劳动强度不高,是典型的“懒人产业”,留守老人就能做,慢慢的群众打消了顾虑,开始在自家承包地里种植。2018年4月,该村迎来了一个难忘的日子,市委书记王锐、副书记赵卫东在窑儿村调研时,认为乌龙头产业是一个很好、很有前景的产业,这个肯定,更加坚定了全村发展乌龙头产业的信心。通过努力,今年全村乌龙头种植面积达到1048亩,在该村在带动下,目前,全镇累种植乌龙头4800亩,全县种植乌龙头14820亩。
  三、加强组织、规范标准,造美丽田园。为了抓好产业,在县委、县政府支持下,刘堡镇成立了乌龙头产业党委、窑儿村成立了乌龙头发展研究中心党支部,真正做到了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开始探索抓党建促产业促脱贫的新模式,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新路子。同时,县上、镇上还指导该村成立乌龙头种植专业合作社,规范种植管理流程,要求禁施化肥农药,创建有机乌龙头示范基地,同时下拨资金新建日光温室两座,开展反季节乌龙头种植。2018年5月,在县直部门协调帮助下,村党支部书记马甲平将乌龙头苞芽送至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乌龙头属于富硒蔬菜,蛋白质含量比牛肉的蛋白质含量还要高,是蔬菜中的黄金菜。这一检测报告,给全村又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让群众信心倍增。今年4月,县委、县政府又给该村发出了建设乌龙头产业园的号召,把乌龙头列入退耕还林工程,为群众发展乌龙头产业稳定增收上了“双保险”。同时,该村积极开展农村“三变”改革,县上又开出了“三变+田园综合体”的“药方”,要求通过3至5年的时间,将窑儿村变成乌龙头产业园、游乐体验采摘园以及康养健身园,这个“药方”让群众信心倍增,更加有决心和信心,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如期脱贫奔小康。

(0)

相关推荐

  • 牛鼻滩镇同春垸村奋力谱写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美丽乡村入画来.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同春垸村坐落在常德市城区以东二十公里的沅水之滨,与国家级贺家山原种场接壤相邻.该村土地平坦肥沃,蔬果成片,生机勃勃.2016年,由原上林村.三星村.渔码头村.同春村 ...

  • 【长安村落】——王莽街道西王莽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与东王莽村原为一村,历史相似. 1955年农业合作化高潮中,与东王莽村.江村.下红庙村等五个村组成长安县七一农生生产合作社,成为全县农业合作化的先 ...

  • 我的太极恩师——纪念秦永远先生

    秦永远先生是我的太极拳恩师,传道受业解惑,诲人不倦.在他教导下的几年,我的人生又开启了一扇窗,生命里多了阳光,看到了更多的蓝天与白云. 秦老驾鹤,本想写本传记,只是年代久远,与他生活工作四十余年的环境 ...

  • 我们这五年|徐家湾乡:连翘产业助增收

    五年来,徐家湾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统筹推进连翘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环境优化和基础设施完善等重点工作,全乡脱贫攻坚和民生事业取得显著成效,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明 ...

  • 我是村里人

    主人公素描:全学伟,淅川县委组织部驻滔河乡陈家洼村第一书记.中等个.短发.爱笑.谈起农村.农家.农事,如数家珍,仿佛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 全学伟在贫困户家中商讨产业发展情况 我是2016年5月到滔 ...

  • 光伏照亮关帝村

    (关帝村光伏产业一角)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全县上下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首要政治任务,聚全县之力,汇全民之智,把重要人力资源全部压在扶贫一线,尤其做出了下派驻村第一书记重大决策部署.2015年6月,在单 ...

  • 天水市张家川县刘堡镇乌龙头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探讨

    冯万强 杨慧文 张家川县结合林果产业发展实际,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经济引导.兼顾生态"的发展原则,大力推广生态经济兼用特色树种乌龙头种植,充分发挥乌龙头在产业精准扶贫的特殊优 ...

  • 天水市人民政府 产业扶贫 张家川县: 美味乌龙头 农民钱袋鼓

    初夏季节,记者前往位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刘堡乡的窑儿村时,梁梁峁峁,沟沟壑壑,到处都是长势喜人的乌龙头树.这个曾经土地撂荒严重.主导产业缺失的贫困村庄,如今依靠乌龙头种植产业,成功开辟出了一条特色致富道 ...

  • 张家川县:易地搬迁“搬”出新生活

    每日甘肃网讯(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丽莎 马蓉蓉)近日,记者来到天水市张家川县马关镇实地采访,在石川村.庙湾村.小庄村等易地搬迁安置点看到:一座座新房子坐落有序.一条条巷道宽敞平坦.一座座温室大棚 ...

  • 张家川县“马关”考辩

    张 家 川 县 "马关" 考 辩 作者: 张泉林 一方水土总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每一种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必然留下属于自己的轨迹.西北高原陇上这一块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 ...

  • 张家川县纪委监委:突出三个强化 抓实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一日不解除,防控一刻不放松.针对近期国内出现多点散发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的局面,张家川县纪委监委坚守为民初心,强化责任担当,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作用,促进完善发展作用,连续跟进监督,督促推动疫情 ...

  • 汉《河峪颂》摩崖石刻学术考察研讨会在张家川县召开

    2017年1月14下午,来自北京.西安.兰州.天水.陇南等地的十多位金石研究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于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关陇古道边,实地考察新近发现的汉<河峪颂>摩崖,并于次日上午在张家川县博 ...

  • 中国传统村落(第一批)山西省---晋城陵川县西河底镇积善村

    积善村原名"大宋村".古时,村西.北山岭一带松林茂密,又是来往于河南.泽州.高平.陵川等地的交通要道,过往行人和贩客商贾很多,那里常有歹人强盗出没,劫人钱财,夺人货物.是时&quo ...

  • 中国古村落【98】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西河底镇积善村

    中国古村落【98】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西河底镇积善村

  • 【林氏字辈】2365-山东济宁汶上县刘楼镇前岗村

    林氏源流网(平台)致力于林氏文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特别是在古人墓志铭.族谱谱序.人物事迹和古籍整理,推动林氏文史学术化和规范化.[林氏字辈数据库]若找不到你的村 原因可能在这里林氏字辈2365-山东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