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琼瑶电视剧到《甄嬛传》,为何都被骂“歌颂小三,三观不正”?

从90年代风靡一时的琼瑶电视剧,到2012年播出后大火至今的《甄嬛传》,近年来,都颇有“卫道之士”痛斥其“歌颂小三,三观不正”。那么,果真如此么?

笔者个人,对琼瑶小说和电视剧的看法,经历了双重否定:先是小时候极度喜欢。再是青少年一度逆反其“三观"问题。然后,近年来再一次发现它的真正价值。

琼瑶剧充斥着俊男靓女,是第一要素,这点大家都知道。琼瑶女士用三十年的时间亲自选出来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几代美女帅哥。

同时,琼瑶剧一直是同时期的大制作,服化道是相当精致的。对比一下《梅花三弄》和同时期内陆电视剧如《春秋战国》的水准,就知道服化道和打光强了太多。同一个美女在琼瑶剧里就能再上升十倍。林青霞、陈红、陈德容、蒋勤勤等一大批美女在琼瑶里留下了最美的容颜。

而且,琼瑶剧是和金庸剧一样有强情节的。也就是戏剧性冲突性特别强。即便现在的观众不剧透去看也很难不被吸引。

比如被吐槽“三观”最多的《新月格格》。里面的情感伦理冲突太激烈了。你说你爱不爱看。比如还珠格格第一部,只有二十四集,短小精悍,毫无废笔讲了几段感情线和复杂的故事,换到今天注水保准拍到八十集。

而琼瑶剧也有一部分是相当有悬疑性的。比如《昨夜之灯》、《海鸥飞处彩云飞》。

即便是“三观”问题,其实琼瑶剧也有一部分是真的反封建主义到底,正面意义号召观众追求自我追求自由和爱情。

比如《烟锁重楼》,贞节牌坊锁住了旧时代女人,女主角历尽千辛万苦冲破了。比如一帘幽梦,想想结局是什么,三心两意,优柔寡断的楚廉最终失去了两姐妹的爱孑然离去。两姐妹都成长了。

绿萍蜕变成蝶再一次在舞台上绽放自己的能量。紫萍不再幼稚天真,看清了自己应该要什么样的人。所以琼瑶的价值取向,难道真是号召当小三么?

琼瑶唯一一部主角是有妇之夫出轨爱恋的书,是《紫贝壳》,从来没有被拍过电影电视剧。然而结局是女主角主动消失于人世。新月格格最后和努达海一起共赴黄泉。她从没给过“三观不正”爱情的人任何好结局,比那些“玛丽苏物化女性”的电视剧强了不知多少。

至于电视剧《甄嬛传》,公认最不讨喜、“三观最受质疑”的剧情,莫过于甄嬛与男二号果郡王的相关剧情了。

很多人都看得出来,甄嬛的极度自私和果郡王的种种离奇行为,并对此大感违和,其实这些的根源,都在于这部电视剧或者说原小说的诸多逻辑漏洞,完全不能自圆其说。造成了其想表现想赞美的事情,在观众眼里成了反面。

首先说一个前提。电视剧《甄嬛传》时代背景的清朝,是封建王朝的鼎盛期。后宫女子过着形容囚犯的生活。是不能随便串门逛花园的。见太医也必要有多人相陪,隔着帘子,绝没有机会一对一说话,更别提给皇上戴绿帽。

关于这些,纪录片一样的《红楼梦》有详细记载。书中多次记录当有外男进入时的情景。所有的小丫头都要躲开他的视线,医生绝无可能和闺阁女子直接相见,除非是年纪太大的老太太,才会放松相关约束。

有了这些前提,就会发现这个故事的起点都完了,发展不起来了,不存在了。

那么此时,如果放松一点条件,假设后宫女子有一些自由,也可以和太医见面。但是毕竟演的是封建王朝。后宫就是内宅,内宅是外男绝不能进入的。这一点连知否电视剧都在不停地强调科普。除了未成年皇子,这里只有可能有皇帝一个男人。如果有谁大摇大摆地进来那是杀头的大罪。

所以,为什么果郡王会出现在后宫范围内,而且来去自如呢?

电视剧《延禧攻略》里,皇帝的内弟傅恒也能出入后宫,但是特意打了补丁,说是皇上心疼体弱多病的富察皇后,批准弟弟随时进宫探望。

那么再假设,皇帝特别喜欢这个十七弟,批准他进入后宫。那么果郡王和皇帝妃子的关系就是瓜田李下,需要格外注意保持距离。可是果郡王呢,看到皇嫂洗脚还要专门露面。这不是什么不拘小节没有礼貌,这是杀头的大罪!

而他的哥哥雍正帝,是对除了怡亲王允祥以外的兄弟,以心狠手辣著称的皇帝!因此,允礼的表现,不是受了多年皇室教育的人应该有的表现。这是失心疯。为了推动剧情而放弃逻辑。

此时甄嬛的表现还算是相对正常。可是后来的情节里,他们竟然共同泛舟。且不说后宫妃嫔出门一步身后必有一群丫鬟跟着,这是个制度。假设他们有机会独处。甄嬛难道不知道自己的身份,是后宫嫔妃么?难道没受过封建女德教育么?两个人同时失心疯。

后来甄嬛当了尼姑,这一段情节本就是抄袭历史上的武则天出嫁为尼,抓住机会找皇帝回宫的经历。可是武则天出家是真出家,身边绝无可能有一个人陪伴当丫鬟。谁给甄嬛那么大的面子,修行还要带几个人陪伴?寺院加妃嫔,本是身份上的双层禁锢,不仅是后妃还是出家修行。这寺院也是重重看守。谁给果郡王那么大的权力和能力,竟能频繁出入?

先不说甄嬛和果郡王的私情,是大胆妄为到给皇帝“戴绿帽”了,作为从小笃信佛教的清朝皇子,果郡王岂敢在佛门清净之地,行对佛祖不敬的“色中饿鬼”之事?当甄嬛病了,非得去学“二十四孝“玩什么“卧冰求鲤”,更不是一个正常封建男人干的事情。古人对母亲的孝行,和自己对见不得光的情人,能混为一谈么?

正因果郡王的行为轨迹,处处不合理没逻辑不符合正常人的思想轨迹和封建皇子的行为准则。如果一个正常的清朝皇子,像他那样,绝不是风流倜傥,多情痴情,完全是疯子神经病行径。

创作者们想要戏剧性,想要一个痴情人设,所以无视逻辑和现实。全程扭曲。所以让很多观众不信服,不感动,不接受。同时包括温实初这个“备胎男“,也让人看到了甄嬛隐藏于心的自私本质。

其实有人爱慕女主,女主却成为妃子。这是个宫廷大女主电视剧的老套路。

有一部80年代的老剧,潘迎紫版《一代女皇武则天》,就有两个终身备胎男为她付出一切。大概就类似于《甄嬛传》的模式。但是在这部剧里,这两个备胎行为逻辑非常合理,他们仰慕武媚娘愿意全心全意帮助她。可是却始终有礼有节,不曾越轨一步。最后他们化爱情为亲情友情,并因为看到了武媚娘的政治才能,愿意帮她实现心中理想。最后他们对武媚娘的感情,升华为家国情怀。

而当他们看到武则天越来越心狠手辣时,便没有继续无原则无底线地帮助她,反而帮助那些被她迫害的人。

相比之下,如果《甄嬛传》的处理也能如此,就不会显得果郡王这么无能,甄嬛这么自私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