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唐诗解读——李白之《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解读: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诗人将要离开金陵东去扬州时赠给友人一首话别诗。从全诗内容来看,诗人是以辞行者的身份表达出对一群朋友为之送行的感动和自己难舍的情怀。
在唐代,由于农业、工商业、交通业的发展,饮食行业也很兴盛,各种饭馆、酒楼等供应膳食的酒肆也日益普及,诗题交待了送别的地点是金陵酒肆。隋代的饮食店主要集中都城的各个市内,到了唐代则打破市的界限,一些大一些的城市如长安、洛阳、广州、汴州、金陵酒家、店肆很普遍,饮食也是多样化,同时还出现了为人承办电视宴席的业务。诗题中提到了此次送别的地点是金陵,也是唐代这一时期商业文化的折射。
全诗以景起笔,交待出送别时季节与环境,暮春柳烟轻笼的金陵,江畔酒旗飘摇的人家,和煦的春风伴着阵阵酒香,吹起柳絮。好一派江南水村的宜人春景!此时酒店的女主人正殷勤地招呼着客人品尝刚刚酿好的美酒,欢声笑语之中,弥散出来的如米酒般沁人心脾的芳香。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这两句点出诗题中“酒肆留别”的主题。此时春风拂柳、美酒飘香,好友齐聚,情深谊长,诗人应该是
诗兴满怀,酒兴大开,可一想到码头上一叶待发的行舟,不免离愁别绪涌上心头。欲行而不忍行,只能一而再、再而三举起酒杯,与友人一一辞别,此刻的不舍和未来的思念皆融入这满满的酒中。
面对着金陵子弟的款款深情,面对着滚滚东流的长江之水,诗人将眼前之景与心底眷恋作一观照——“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仿佛是在对在座的送别诸君说,又好象是对所有读者的泛言,诗人并不亲自去问,而是借眼前默语东流的江水,为离愁之际增添了几份有趣味的可爱,寓抽象情感于具体事物中,设问巧妙,更显笔法奇特,韵味无穷。
整首诗可谓语浅情深,于白话之间表露真情。景致描写清爽明快,弥漫浓郁的乡土气息,言情则热情饱满,叹而不伤,体现出诗人一贯洒脱飘逸的姿态。乾隆皇帝经历敕编的《唐宋诗醇》中说这首诗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味在酸咸之外”可谓至评,深得该诗之旨。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排行十二,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隋末窜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随家迁居绵州昌隆县(四川江油)。陈寅恪先生曾认为李白其先为西域胡人,陇西李氏乃伪托。其出生地亦多异说,或谓生于条支(今阿富汗加兹尼),或谓生于焉耆碎叶(今新疆库尔勒与焉耆回族自治县),或谓武后神功年间迁蜀而生于蜀中者。曾官翰林供奉,故称“李翰林”。贺知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世称“李谪仙”。在蜀中度过青少年时代,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李白出川漫游,先后隐居安陆(今属湖北)和徂徕山(在今山东)。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因得罪权贵,三年后,即744年赐金还山。此后漫游梁宋、齐鲁,南游吴越,北上幽燕。天宝末期,安史乱起,李白应召入永王李璘幕府,后王室内讧,李璘兵败被杀,李白受累入狱,获释后又被定罪流放夜郞,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于途中白帝城遇赦,返回江夏,重游洞庭、皖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闻李光弼出镇临淮,时已届暮年,仍欲从军,半道病还,次年卒于当涂(今安徽马鞍山)。代宗即位后,曾以左拾遗召,然李白已经去世。旧《唐书》有本传。李白一生以大鹏自喻,以“安社稷”“济苍生”为己任,欲以布衣取卿相,不愿从科举入仕,然始终未能得志。其作品散失甚多,今存近千首。《全唐诗》存诗25卷,《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36首、断句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