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平辽东

曹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年),太尉司马懿率四万大军进攻四千里之外的辽东公孙渊。此时的公孙氏割据辽东已五十年,长期处于半独立状态,地域遥远,政权牢固,并时有不臣之心。当然,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早在公孙渊的爷爷公孙度占据辽东时期,“太祖(曹操)表度为武威将军,封永宁侯,度曰:'我王辽东,何永宁也!’”(《三国志·魏书·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根本不理会朝廷的命令。

曹魏政权当时鞭长莫及,只好以怀柔政策为主。到了魏明帝时,辽东传到了公孙渊之手。此人更是骄横跋扈,公开和东吴孙权勾结,和曹魏唱对台戏。曹魏终于忍无可忍,于是请出了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来解决这个问题。

魏明帝问他估计公孙渊有什么对策,司马懿说:“事先弃城逃走,是上计。凭借辽水抗拒我大军,这是次计。坐守襄平,那他就要当俘虏了。”魏明帝又问:“公孙渊会采用哪种?”司马懿回答:“只有聪明人能正确估量彼此实力。预先弃城,不是公孙渊所能做到的。他定会认为我们这次孤军远征不能持久,先在辽水抗拒,再退守襄平,这是中计和下计”。魏明帝又问:“往还需要多少时间?”司马懿说:“往百日,还百日,攻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一年足矣。”(《晋书·宣帝纪》)

临行时亲友相送,司马懿感慨作歌:“天地开辟,日月重光。遭遇际会,毕力遐方。将扫群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齐八荒。告成归老,待罪舞阳。”这也是司马懿留下的唯一诗作。

司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人,从京师进至辽水。公孙渊果然急令大将军卑衍、杨祚等人率步骑数万,依辽水围堑20余里,坚壁高垒,阻击魏军。司马懿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先在南线多张旗帜,佯攻围堑,吸引敌军主力,而以主力隐蔽渡过辽水,逼进敌军的襄平本营。部将不解问其原因,司马懿说:“敌人坚营高垒,就是想让我们兵疲粮尽,若攻城,正中其计。古人说,敌虽高垒,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现在他们大军在此,老巢却空。我直指襄平,敌军必惧,惧而求战,破之必矣。”接着整顿阵列前进,敌军果然出来截击。司马懿对诸将说:“我之所以不攻其营,正是要等现在的局面。”于是指挥魏军痛击,三战皆捷,遂乘胜进围襄平。

适逢连降大雨,辽水暴涨,平地数尺,魏军恐惧,诸将思欲迁营。公孙渊军乘雨出城,打柴牧马,安然自若。魏将领请求出击,司马懿却阻止了诸将的做法,并说:“自发京师,不忧贼攻,但恐贼走。今贼粮垂尽,而围落未合,掠其牛马,抄其樵采,此故驱之走也。夫兵者诡道,善因事变。贼凭众恃雨,故虽饥困,未肯束手,当示无能以安之。取小利以惊之,非计也。”(《晋书·宣帝纪》)

过了一个多月,雨渐渐停了而积水也逐渐退去。魏军很快完成对襄平的包围,并昼夜强攻。城内粮尽,死者甚多,公孙渊欲从城南突围,司马懿纵兵击破其军,公孙渊最终兵败被杀。入城后,司马懿屠十五岁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撤军时又强行把辽东数万居民迁往中原。

司马懿屠灭襄平,消灭了曹魏的一个大患,辽东郡数万汉人被强行迁移到内陆,导致十室九空,胡人开始逐渐进入辽东地区。到了西晋初年,辽东基本已经成为胡人的天下,可以说司马懿平辽东为胡人的崛起继而“五胡乱华”也间接地创造了条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