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祥荣山水画近作欣赏
江祥荣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市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连云港市海州画院副院长。
江祥荣绘《塔山文峰清韵图》
江祥荣绘《石棚山》
江祥荣山水画近作欣赏
阿 迪
意境深邃,秀逸丰神,浩瀚尘超。看泾上尺素,鸿蒙万里,华滋水墨,葱郁幽遥。点染氤氲,皴擦微妙,万水千山入我毫。挥洒间,摄山精水魄,云海松涛。
胸罗江月天高,翻不尽沧海亘古潮。饮墨香半亩,贤者雅兴。山重水复,黄鹤山樵。仰望唐宋,慧心大涤,搜尽奇峰打草稿。到今日,唯乡情不老,家国妖娆。
—— 《 沁园春 · 江祥荣山水近作欣赏 》
江祥荣山水已然脱离自然形态的对景描摹,也不同于古人囿于“南北宗”的程式窠臼,而是直抒胸臆,以华滋水墨描绘出山川之沉雄,河海之博大。画家以乡恋的心境营构自己的山水,石棚山的古雅,云台山的雾岚,花果山的神幽,······,家乡特有的地貌气候为江祥荣画风的形成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启迪,碧海连云,彤天映日。经过画家的精心剪裁,反复加工,以浑厚的笔墨、灵动的皴法和积墨的渲染表现出郁州山水的那种潮润和蕴藉。江祥荣山水近作虽带有写生特点,但恰是中国画“以形写神”的优秀传统的承续和光大,其皴法结构就借助地貌学去认识和提炼,克服了明清以降山水画概念化、程式化的流弊。而这种写生方法确实需要画家天才的记忆和娴熟的技巧才能实现。画家近作皆为体会真山真水的会心之作。可谓从传统学习,逐步感悟自然,走向个人艺术语言成熟的标志。傅抱石曾说:“非写生无以积丘壑,非临古无以娴技法。”江祥荣悟得此语之三昧,并身体力行,以至别开生面,有画处笔精墨妙,无画处皆成妙境。
江祥荣对古代画家董源、巨然、范宽、黄公望、王蒙、沈周、石涛、“清四王”、龚贤等及近代黄宾虹的作品心慕手追,下过功夫。但他目标明确,不以学某家技法为目的,而是研究各家之长,只是学习和借鉴,旨在发挥自己的性情与天赋。
江祥荣山水浑厚华滋,即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画中山水之脉络正侧暗通遥接,树木之光暗向背浅深,笔墨表达出气势浑成、形质厚重。讲求繁中求简,熟中求生,平中求奇的笔墨布局,在对比矛盾中构成含蓄、温润、大气的艺术美感。
江祥荣山水以书入画。画家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有着精湛的书法功力。笔笔中锋,纤毫不弱。或篆或隶,或行或草,浓以立骨,淡以取润,烟霏雾结,氤氲气佳。画家笔下流动的线条和五彩的墨色是随心而成,匠心而为。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以期澄怀味象。
江祥荣山水墨色响亮。石面上、树皮上、夹叶点叶间、山石间、树干间,均精心留有大小不同的空白,如光束照临,使画面极具闪烁的动感,幽暗中分外亮堂。运化笔墨而含纳万象,在勾皴点染中保持着激情与细微的感受,在实写与虚写的交奏中幻化物象,意蕴高远。在墨色交响里,尽情地展开对生命的遐想和乡愁的眷恋,单纯而有力地表现内心的欢愉和希冀。
江祥荣山水水墨淋漓。画家极善用水,笔墨交融。泼墨积墨,或拖泥带水,且皴且染,笔墨相依,浑然一体。心灵与自然体合为一,静默坐望于山水中间,如树、如石、如水、如云······。
宋程颐诗云:“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艺术家的最高境界莫非“技进乎道,意与神会”。道法自然,一以贯之。意,艺术家运笔弄墨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是艺术家的自主意识。神,艺术家孜孜以求的“气韵与造化”,是艺术家的修为、涤心,澄怀而观的“道”。江祥荣山水绘画充满着理性,一方面,他的点线从容而悠闲,得以窥见他内心的诗境;另一方面,一种理念又在制约着他,那就是绘画的传统本原。但他能将自己所有的生活感受,以及对书画文化的自信,经理性认证,产生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绝似又绝不似的飞跃。江祥荣山水既继承了民族绘画意象创作的精髓,又更多的是以精神内涵贯注到自然山水中去,并赋予了个人对山水自然的特殊情感,形成了审美经验高度融合下的纯真艺术意境。意远能静,境深尤幽。咫尺万里,天游绝俗。
而今迈步从头越,胜景已欣然!
江祥荣山水画近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