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阳明篇——阳明病来路

阳明七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濈然微汗出也。

1 伤寒,脉浮而缓,太阳表闭之浮,太阴阳明之土缓,手足自温者,是阳明与太阴所同,浮缓而不大,且先以系在太阴。病在太阴者,表闭里湿,湿热外蒸,身“当”发黄,此为一定之理,若小便自利者,湿有泻路,则不能发黄。太阴与阳明,其脉俱缓,何从别之?必验之大便,太阴大便利,阳明大便硬。至七八日,大便硬者,此为阳明病也。伤寒转系阳明者,太阳之浮去,阳明之大来,阳明外证者,濈濈然微汗出也。

2 浮为太阳,缓为阳明与太阴,阳明缓而有力,太阴缓而无力,因湿滞而无力也,但手足自温者,缓为土湿,还是土燥,又可观其大小便,此教人辩证与辩脉也。小便数者,阳明便硬,小便不利者,太阴便利,此也为一定之理,辩证用之。小便利则湿泻有路,则不至发黄,湿退燥盛,故至七八日,阳明渐实,缓变为大,大便硬者,是为阳明病也。伤寒转系阳明者,太阳外闭转为阳明腑热,潮热外蒸而汗出也,汗出则表解。此也是在表寒之闭,内湿转为内燥,故至七八日,内燥转属阳明也。七八日,大便硬而汗出,阳明腑证也。

来路四章

阳明八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热,大便难是也。

1 阳明之病,或自太阳传来,是为太阳阳明;或由本经自入,是为正阳阳明;或少阳传来,谓之少阳阳明。

2 太阳阳明者,小便数而大便难,是太阳膀胱水腑,小便见数,水腑津涸,脾胃失润,而阳明腑燥也。脾胃失润,胃阳强而脾阴弱,弱则脾气耗伤而约结,粪粒坚小,阳强阴弱,胃阳约其脾阴,里气不和,而成阳明腑病。此麻仁丸证。

  正阳阳明者,里阳素旺,一有表伤外郁,腑热自发,胃腑阳实也。此承气汤证。

  少阳阳明者,发汗利水,是为少阳误治,胆液枯槁,因而胃中燥热,大便坚难。此大柴胡证。

3 太阳阳明者,膀胱水腑,便多水涸,寒水之枯,则转阳明。(此太阳水腑,不是太阳皮毛)

正阳阳明者,里阳素旺,外感一闭,腑热自发,则转阳明。(此太阳皮毛,风寒之郁)

  少阳阳明者,发汗利水,少阳误治,相火之旺,则转阳明。(此少阳误治,坏入阳明)

按;少阳禁汗,禁下,禁吐,误治成坏病,而传阳明者,少阳阳明之义。

黄元御医学研究

读《伤寒论》学古中医,每天分享三条提纲,研究黄元御学术理论,为每一个想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59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阳明九

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是名阳明也。

1 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亡津,或下亡津液,或利小便亡津,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燥热内实,大便难者,是名阳明也。

2 师解阳明病,来自太阳者多,少阳者少,皆是误治亡津而来也。太阳发汗,是为正治,若解于本经,不致内传。汗出太过,或迟解表,或又误治,皆可内传阳明也。

3 胃为阳腑,从大肠化气为燥,亡津则内燥,转属阳明,恶热大便难是典型的阳明腑实。此是重申阳明病,亡津伤燥而来。

阳明十

本太阳病,初得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

1 本太阳病,初得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此先汗出不彻,仍是表寒不解,郁其腑热,转属阳明。

2 注意,上条,汗出过多,因亡津伤燥,转属阳明也。本条,因汗出不彻,就是表邪不解,转属阳明也。汗能解表,也能亡津。汗出不彻,能传阳明,汗出亡津,也传阳明,必当细学。

阳明十一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拂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拂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烦躁,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

1 二阳合病者,太阳之表,闭其阳明之腑,阳明未实,太阳未解,是为二阳合病也。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者,太阳表退,阳明腑热外蒸也。腑热宜下,若太阳表证不罢者,此是指有恶寒无汗之证也,不可下也,下之为逆(结胸痞证之坏病),此为一定之理;如此可小发汗者,未传阳明,阳明不实,仍在太阳。设面色缘缘正赤者,此阳气在表,不得出路,郁蒸头面之故,当解之薰之,此仍是未传阳明,阳明不实,仍在太阳;仍是汗出不彻,表证不罢。薰之是汗蒸解表之义。表解汗出,不会转属阳明。若发汗不彻,或汗出不足言,阳气拂郁,不得外越,当汗不汗,经气内壅,胃热内遏,必至烦躁,又觉疼痛,痛不知其处,或在腹中,或在四肢,按之绝不可得。表闭内壅,隧路壅阻,呼吸短气。凡此诸证,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皆以表寒不解故也,更发其汗则愈。此更发汗者,仍在太阳,未传阳明。此何以知是汗出不彻?以其脉涩,故知之也,涩者,阳郁而不滑利也。

2 此汗出不彻,就是表寒外束,皮毛不解,也未传阳明,此只是说明来路,而未成实,介于表里之间,阳气弗郁之象也。寒从外伤,故见体疼,阳不外越,故烦燥而不知痛处。表闭则肺逆短气,外寒闭其里阳,不得外越,故不滑利,故见脉涩。凡此诸证,就是表寒不解。

3 涩脉,多为血少或血瘀之象。本条为汗出不彻,就是阴寒闭其经阳,寒闭之涩,阳郁之滑。

论;没有仲景这些理论,谁知道本条是汗出不彻,前十一条没有一个药方,全部都系统理论。若不知道这些理论,即合后面给出的药方,也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反而会误治误用。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要迷信灵丹妙药,不懂仲景理论,纵有神方,也不能发挥神效。

(0)

相关推荐

  • 太阳变证—(一)概论

    ​ 1.表证兼里实,先汗后下. 2.实人伤寒发其汗,虚人伤寒建其中. 3.表里同治:大.小青龙汤,五苓散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 ...

  • 《伤寒论》第134条解读

    一以参详|群疑冰释 <伤寒论>是一部医学经典著作, 对学中医者来讲,乃是必修之课. 历代为之研究与做注解者有数百家之多, 大家都墨守着"六经辨证"这一常规, 鲜有敢越雷 ...

  • 伤寒论.第185条

    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见<论>.第185条) 作者:蒋远东 风寒袭表,先伤荣卫,风伤卫自汗出,桂枝汤证:寒伤荣不汗出,麻黄汤证,寒伤荣卫也不汗出,大青龙汤证. ...

  • 《伤寒悬解》阳明篇——阳明经病

    伤寒悬解卷六 阳明经上篇五十章 胃 阳明实证 阳明以戊土而化气于燥金,阳明者,胃之经,胃者,阳明之腑.阳明病,有经有腑,经主传输而腑主受盛.病在太阳之经,若胃阳非旺,则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六日经尽汗解 ...

  • 《伤寒悬解》阳明篇——三阳合病

    阳明四十 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1  阳明与少阳合病,必见下利,此太阳表病不解,木贼克土,胃腑不容而下利也 ...

  • 《伤寒悬解》阳明篇——栀子豉汤,白虎加人参汤,猪苓汤

    阳明六十五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烧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苔者,栀子豉汤 ...

  • 《伤寒悬解》厥阴篇——阴盛厥证与阳复热证

    厥阴十一 伤寒,先厥,后发热,而下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 1 伤寒,先厥后热,热必利止,此一定之理.见厥复利,此也为一定理(上条). 重点说利,本条垂理,厥则下利,热必利止,见厥复利. 厥阴十二 伤 ...

  • 民间中医蔡长福讲伤寒——论太阴、阳明篇(三)

    (上接二) 太阴阳明的关系我们每个人都能看到,人生死这条路就在这太阴十穴.乳腺也是它的病,胃胀.胃寒.不能吃.易,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等这都是太阴.阳明的事,这一课可能今天讲不到了,若能讲到 ...

  • 七章阳明篇(1)

    阳明篇简论 阳明经多血多气,攸关生死!阳明经腑之证为历代医家所推崇重视,阳明和顺,形神乃安.阳明之病,近者好医,远者难疗,统帅三阳经热证并非少见,然经热证被众多医家所忽视.阳明经病,医者临床须善思明辨 ...

  • 七章阳明篇(2)

    独辨阳明经表证葛根汤 蔡长福先生弟子徐风瑞录制并整理 太阳走,阳明守,少阳等. 三阳经我从阳明开始讲,太阳少阳暂且不谈. 我今天谈论阳明经表证,何谓阳明表证,各位翻开<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 ...

  • 七章阳明篇(3)

    ​(四) 当初我喜欢听戏,记得特别清楚,一个唱花旦的女人,三十多岁,只是嗓子有音,鼻子没有音.听戏听长了,人也认识了,她就问我,你是中医吧?我说是的.她讲,我有一种病,已经十几年了,影响我的发音,嗓子 ...

  • 七章阳明篇(4)

    阳明经病循经找病 第一证阳明经热兼太阳风.脉洪大重按有力,自汗出,舌干,口渴,全身胀,肌肉酸痛,心中烦,医误治,时间日久,发展至口黏,口臭,面垢,旋顶光,头汗黏湿沾枕头,臭气熏人,四肢关节烦疼,关节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