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灞桥 白杨】原创//每日心经 夜半随笔

   2019第144期    

   总第758期   

夜半随笔

即使夜深人静的时候,也永远能听到从远处传来持续不断的低沉的轰鸣声,只要人们工业和交通不停摆,这种声音恐怕永远不会消失。白天听不到这种声音,不是消失了,而是白天噪声更多更大,这种低沉的轰鸣声被淹没了。而我们早已不知不觉地习惯了白天的噪声环境。

越是靠近大城市或交通大动脉的地方,这种声音越是明显。无法分辨出具体的声音,像是各种声音混合。可以猜想,即便后半夜,远处高速公路上仍有汽车来往穿梭,铁路线上依旧有列车奔驰,夜不停工的工厂仍有机器轰鸣。各种声音混合,不断从远处传来。可能十几公里,几十公里,也可能上百公里,没人做过这个研究吧。

这也从一个细微处印证了那句话,人类社会是一列不断加速的高速列车,不到毁灭的一天,绝不会停下来。相反的,远离大城市和交通大动脉的地方,比如偏远山区的小县城,那里的夜晚才是真正的夜深人静,没有大工厂,没有火车汽车深夜奔驰,夜,静得可以听见自己的心跳。我有过这样的体验。在那里,才能真正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真正的宁静。

可以想象,在工业社会到来之前,古人的生活环境更接近于自然,没有各种机械噪声,没有各种长夜不灭的灯光霓虹,没有雾霾和空气污染。夜就是夜,黑暗寂静,人们很容易接近自然,容易听到自然的声音,看到自然的光线。虫鸣鸟叫,星月天河。长安城的市民在大街上就能经常看见巍巍秦岭,悠悠南山。晨钟暮鼓的声音可以传至几十公里外。越是接近自然越容易生发诗意,所谓触景生情。亭台楼阁都能入诗,高楼大厦的水泥森林难有诗意。

没有现代文明各种污染的阻隔,古时人们更容易观察自然,在科技不发达的条件下,仅凭持之以恒的仔细观察,也积累了大量生产生活的经验和规律。也是在这种亲近自然的环境中,形成了朴素的天人合一的观念,与今天所说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点不谋而合,这一点今人并不比古人高明多少。

反思现代文明,并非厚古薄今。现代科技和工业源于西方,带来了人类社会大发展。而其与自然对立的思想也带来各种问题。所谓“科学发展观”,所谓“可持续发展”,所谓“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都是对现实问题不断反思的结果。西方现代科技文明弥补了东方文明的短板,而人类命运的的终极走向,恐怕还要从东方文明中汲取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就看中国了。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照片

作者简介

白杨,西安灞桥人,毕业于渭南师范学院,爱好诗词摄影,《汗滴化雨伴笔耕》特约撰稿人。

汗滴化雨伴笔耕  

文学交流的平台   文友聚会的乐园

搜索关注:k524522468  

美文不断  精彩常现   喜欢就关注我

读者赞赏作为稿酬

其中三成留作平台维护费用,七成发给原创作者!

赞赏金额系统设定七日到账,到账后及时发放

平台公告

汗滴化雨伴笔耕平台承蒙各位文友支持与厚爱,目前发展良好,为感恩各位,特决定推出三重好礼送文友。

一曰:文之有礼

每周选出最具人气文章一篇(阅读量不少于200且最高),送红包(10元)!

二曰:转之有礼

每周选出转载量最多的文章一篇(转载量不少于20次且最高),送红包(5元)!

三曰:言之有礼

每周选出留言最多的文章(留言获赞量不少于30个且最高),送红包(5元)!

以上好礼从2019年5月4日起执行。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具体实施以平台解释为准。

        告作者书

      由于编辑时间有限,无法保证逐字句推敲审核,为提高文稿质量,建议所有来稿请自行核对,对文中文字、标点符号严格把关,减少失误,如编发后发现错误,会在文后留言更正,同时,来稿尽量附作者简介和照片,方便对作者宣传推广。

       谢谢合作!

 投稿邮箱:524522468@qq.com

主编:康国光  首席评论员:祝红利

欢迎关注我们

有您参与更精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