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辽博不遇
我很惭愧,虽搜肠刮肚一时也没能找到一个比较贴切的词来形容这如此之大的景象,只好“勉为其难”地暂用“硕大”一词描述它吧。
硕大的广场,人身在其中渺小如沧海一粟。本应植满鲜花的几处花坛,却全部被杂草充斥,宽阔的草坪看不到一株可以遮挡烈日的树木,见不到一座稍作休憩的亭台能,寻不到一张可以缓解劳顿的椅子,倒是有许多露着沙土的小径直接通向连接处,很是显眼。两条四车道宽阔的马路置于空旷的广场南北两侧,眼见得把本就“硕大”的广场又扩大了倍数。这硕大的广场到底有多大,我无法估算它的具体数值,我只能说它是我见到过的广场最大之一吧!(天安门广场已经够大了,但我觉得它不会比天安门广场小到那里去)它大得着实让我震撼,震撼得当我置身其中时,左顾右盼地竟有些茫然不知所措。那一刻,我无法描述我心中的感叹,只是情不自禁地念念叨叨:“太大了!怎么会这么大呀!”“大”字忙不迭地脱口而出……
你会问我,这是在说哪里呀!它是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科技馆、辽宁省图书馆以及辽宁省档案馆四个馆舍所在地的中心广场。我不知道这个中心广场是否有名字,我想四个馆舍都与文化有关,我暂且私自把它称做“文化广场”吧。
不仅“文化广场”硕大,分置于广场四角的四个馆舍也完全称得上“高大上”。图书馆、档案馆并排坐落于广场北侧,图书馆在东,档案馆在西,正门朝南;科技馆、博物馆则肩并肩矗立在中心广场南侧,科技馆在西,博物馆在东,正门朝北。四个馆舍形成一个巨大的方阵,仿佛应了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厚重的文化”使它们夯实庄重,“悠久的历史”让它们安然大气、相互守望,如同“四君子”稽首互敬,站在任何一个馆舍面前,都会让人心生一种敬畏之心。四个馆舍整体造型成方成矩,远远相看并没有多大的区别,走近了才可以看清它们的不同之处。博物馆整体造型是个规则的长方体,科技馆正门东北角则有一个立体镂空设计的球体,档案馆正门东南角醒目竖立着一面镶嵌着红色篆字的装饰墙,图书馆东西侧面墙体又有浅褐色立体物面凸出。当然每个馆舍正门右角墙面都有馆舍标识字牌,这是最可靠的区别。
我原本是想到辽宁省博物馆去观赏我朝思暮想的唐代仕女画孤品《簪花仕女图》和堪称书法精品的宋高宗赵构的《书曹植洛神赋卷》等辽博镇馆之宝的,可我此行的“功课”没能做好,不但约50公里的路程耗费5小时方抵达目的地,劳顿之极实不敢多提,而且又偏偏选在了周一出行,博物馆闭馆。一睹为快自然是做不到了,我只好顶着烈日,心有不甘地围着博物馆整整转了一圈,然后垂头丧气地走向科技馆。看到科技馆镂空球体造型,心情虽有好转,但醒目的周一、周二全天闭馆的提示牌,又再度让我灰心丧气。我无奈地折返,朝着档案馆红红的墙体一路走去,可档案馆里毕竟没有我要看的东西,我只得奔向朝图书馆。图书馆门倒是有人进进出出的,我强打起精神走进去。这一去,收获还不小嘞!
哦!一座宽敞明亮的新图书馆就是“与众不同”。新落成的省图书馆建筑面积达10.3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省级公共图书馆。新馆设置阅览座席7000个,藏书能力达到1000万册。馆内信息节点4000个,网络带宽1000兆,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省图书馆地下一层,地上四层。最让我耳目一新的是,这里新增设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全天不打烊,市民可以随时前往,享受“深夜书房”静谧又温馨的阅读时光。此外,大厅内还设置有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机、电子阅报机等。这些新型电子产品被应用到图书馆当中,让我无形当中有了一种紧迫感!(得抓紧学习哦,跟上时代的脚步)看着这些“新式武器”,我不由得喜上眉梢并参与进去,在大厅前的电子触摸屏上快乐地成了“玩家”。
规划好的出行,我们有时难免会错失既定路线,但我们要及时调整思路,也许能弥补损失并有新的发现和收获。本不在计划中的图书馆之旅,终让我“满载而归”,心情大好,不由得感慨起我们的省文化馆舍就是“高大上”,牛气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