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已是汉廷对匈奴的恩赐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次入朝,获得的财物赏赐倍于从前,单于因此感恩戴德,特别向汉元帝提出,他愿意娶汉朝的公主为妻,甘当汉帝的女婿。当年的冒顿单于即使娶了汉帝的女儿为妻,也决不肯自称为婿,而是要坚持与汉帝称兄道弟。如今的呼韩邪单于却主动要求称婿,这说明此时的匈奴早已不复当年之勇,汉王朝与匈奴的实力对比完全颠倒了过来。
鉴于这样一种形势,汉元帝虽然答应了汉与匈奴的翁婿关系,但他却并未像前朝和亲那样,从皇族宗室中挑选女子远嫁塞外,而是打算在嫔妃选美落选的女子中挑选远嫁匈奴的女子。按当时的惯例,汉帝后宫的佳丽,都来源于全国各地的选送。由于人数众多,故每个人都要先由画师画像,然后再将画像送呈汉帝,而汉帝根据画像的美丑挑选,被选中者自然有可能成为受宠的妃子,而落选者则往往成为一般的宫女。汉元帝打算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公主,便是在这样的落选者中挑选。
这之后的情节大家基本上都耳熟能详了。当时掖庭令带来的宫女中竟有一人主动要求远嫁去和亲,汉元帝放眼望去,这位宫女长得亭亭玉立,而且气度非凡。这位宫女就是我们熟知的王昭君。王昭君,名樯,字昭君,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人。她自幼聪明伶俐,资质过人,又兼人也长得漂亮,在当地颇有才女之名。几年前,昭君被当地官府选中,被送往长安。而昭君自恃才高貌美,根本不屑使钱贿赂画师,结果她的画像必然比不得其他佳丽,她也就落选成为了宫女。汉元帝看到衣着靓丽、容貌美艳的王昭君,当然是很震惊。可为了不失外交礼节,他还是把昭君以公主的名分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值得一提的是,昭君出塞已与汉初的公主和亲有了本质上的区别。“从形式上看,元帝将王昭君嫁给呼韩邪与汉初高帝嫁女于冒顿,都是'汉帝和亲匈奴单于’,含义相同,但是实质却迥然不同。可以说,高帝之和亲是汉朝的求和之举;元帝之和亲则是匈奴的求和之举。前者显示了汉朝的弱小和卑顺之态,后者则显示了匈奴的困境和卑顺之态。所以,王昭君和亲匈奴,对于汉朝而言,只是赐给忠仆的一份礼物;对于呼韩邪单于的匈奴政权而言,才具有强烈的政治支持含义或军事后援意义。有鉴于此,和亲后的王昭君在当时的匈奴政权中,是一种鲜明的实力标志。”(芮传明《异域和亲悲喜录》)
王昭君出塞后,被呼韩邪单于立为阏氏(匈奴单于正妻的称号),并且号称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这位阏氏,国家就能安宁,足见昭君在当时的象征意义。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昭君当时刚刚二十出头,而呼韩邪单于已年近五旬,年龄上的差距注定了两人无法到白头。嫁到匈奴的三年后,呼韩邪单于就死了。
王昭君个人的遭遇很不幸,“但是综观昭君和亲一事,对于汉朝而言,大体上只是对正值势衰的匈奴的一种招抚或说是安慰,而非早年刘邦对匈奴和亲那样,关乎生死存亡或战败盛衰的大局。形势改变了,和亲的意义也会随之变化。”(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