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曹皇后

宋仁宗的第一任郭皇后因故被废后,18岁的曹氏在景祐元年(1034)九月被选聘为后。曹皇后出身名门,可惜没有留下名字。她的祖父是有“宋朝第一良将”之称的曹彬,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曹彬却没有受影响。曹氏一门从此手握重权,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曹家家风好,为人处世比较谦逊低调。

《清平乐》中的剧照

曹皇后出生在这样的人家,耳濡目染,眼界格局自然非同一般。“曹氏是曹彬的孙女,入宫后很得赵祯的欢心,时间不长,便被册立为皇后。曹后宽仁大度,驭下恩威并施,正位以后,宫中莫不畏威怀德,禁内肃然。”(余耀华《这才是北宋史》)而吴钩也认为:“宋仁宗对曹皇后虽然不是十分中意,不过曹氏生性慈俭,贤良淑德,无可挑剔。”(吴钩:《宋仁宗:共治时代》)

曹皇后嫁给宋仁宗已经是二婚了,当然她的头婚说来也颇为蹊跷。据宋人笔记《甲申杂记》记载,曹氏的第一任丈夫叫做李植,“自少年好道,不乐婚宦”,但李植与曹氏有婚约,“及礼席之日,曹氏已入门,化先逾垣而走,曹氏复归”。可以说,这是一桩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主导的婚姻,和古代许多婚姻没什么差别。新婚之日,新郎李植居然逃走了,这对于曹氏来说当然是非常难堪。

曹氏什么方面差强人意吗?史书对曹皇后的评价非常高,认为她“性慈俭,重稼穑,常于禁苑种谷、亲蚕,善飞帛书。”(《宋史》卷二百四十二)除此而外,曹皇后在一次宫变中所表现出的临危不乱,也不愧将门之女。庆历八年(1048)元宵节后数天,宫里出现内乱。四名禁兵趁着夜色摸入宫禁,杀人放火,图谋不轨。当晚,宋仁宗宿于曹皇后寝殿,夜半闻变急忙起身并开门欲出。曹皇后赶紧将他拦住,不让他出门并叫人紧紧关好门窗,又遣宫人急召都知王守忠等领亲兵入卫。她预计叛兵必会纵火,又让内侍准备了灭火的水桶。叛兵果然以烛焚帘,因为曹皇后早有防备,火很快就扑灭了。对派出去的每一个内侍,曹皇后都要先剪掉他的一束头发并叮嘱道:“贼平加赏,当以汝发为证。”最后,大家都争先出力,乱兵很快被消灭。

对待后宫争宠之事,曹皇后也很大度。张贵妃恃宠而骄,有次想借皇后的仪仗出游,仁宗让她去找曹皇后借,曹皇后非但没有不舍得,还爽快地借给她。曹皇后宽厚之举,反而让仁宗有些不好意思,他对张贵妃说:“国家的礼仪规章,上下有序,你坐皇后的车出行,外廷也不会为你安排。”张贵妃很不高兴,但也只能作罢。

曹皇后在历史上的影响力,前不如婆婆刘娥,后不如儿媳高滔滔。仁宗死后,英宗继位之初就病倒了,这时曹皇后被推上前台来垂帘听政。在曹皇后临朝的一年多时间里,以其令人折服的胆略,力持平衡,稳定政局,出色地完成了承前启后的使命。神宗即位后,尊曹太后为太皇太后,改太后宫为庆寿宫。神宗对太皇太后十分尊敬,每遇大事,必恭听训。

曹皇后所做的对历史最有影响的一件事是在“乌台诗案”中对神宗的进言。苏东坡由于“乌台诗案”获罪,御史们认为应该把他处死。此时已是太皇太后的老祖母对神宗说:“我回想起当初仁宗在科举中发现了苏轼兄弟,高兴地说:'我替子孙们获得两个宰相。’现在苏轼因为写诗而获罪,是不是被仇人中伤呢?即使写诗有过,这罪也是微不足道的啊。我最近身体越发不好了,不要再用冤案滥杀而伤了福报。”神宗哭着赦免了苏轼。

曹皇后稳坐后位28年,历侍三代帝王。她在后宫的45年生涯中,被史书记录的内容并不多,作为母仪天下的皇后还是非常合格的,既有巾帼风范,也有贤德气度,当然还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