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上波涛
水波纹,亦称波涛纹、浪涛纹,史前彩陶上已把水纹作为装饰纹饰,在甘肃、青海一带马家窑文化彩陶器上非常流行水涡纹,至宋元时期水波纹成为瓷器上盛行的纹饰,元代开始多以条带状辅助纹饰的形式装饰在瓶、罐、壶等类瓷器上,明清时期陶瓷与宫廷服饰上的水波纹与岩石结合称为海水江崖(牙)纹。
在宋元时期的磁州窑、吉州窑、耀州窑等窑口烧制的陶瓷产品上,水波纹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很多时候占据瓷器的装饰主体或重要位置。笔者选取三窑场的水波纹代表产品,对其流行背景与纹饰寓意予以初步考证,结合宋代马远《水图》及《梦林玄解》等文献以及以上几处宋元时期窑场陶瓷产品中使用的水纹装饰,认为从北宋开始,水波纹除了作为构图装饰作用,宋元水波纹在深层次具有代表富裕、吉运的吉祥寓意,因此在宋元时期民窑瓷器上表现突出。
水波纹在磁州窑的表现
水波纹在宋元时期磁州窑为主的陶瓷枕上使用较多,常樱撰文对陶瓷枕上的水波纹进行过整理,对单纯以水波纹作为陶瓷枕装饰纹样,认为其源于具备纳凉、吉祥寓意、工艺简便等原因,对陶瓷枕上大量使用的水波纹笔者不加复述。仅列举《中国出土瓷器全集·河北卷》收录的几种磁州窑瓷器:
图1 金 磁州窑白釉黑剔花水波纹如意头形枕
金 白釉黑剔花水波纹如意头形枕(图1),高12.7、枕面长31、宽23.2厘米,1955年河北省邢台市出土,现藏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枕呈如意头形,圆折边,前低后高,两端略翘,中间微凹,后壁上方有一气孔。灰色胎,坚致。白釉略泛赭灰色。较光亮,施满釉。枕面以三条曲线纹和一道粗线纹墨绘出边框,内绘水波纹图案。此种做法是在白色化妆土上加施黑色化妆土,然后再划出水波纹,这种技法称为黑剔花;枕周壁上下各有一条粗线纹,中间绘连续的卷叶纹。磁州观台窑烧造。
图2 金 磁州窑大定五年墨书款 白釉黑剔花海兽衔鱼纹椭圆形枕
图3 金 磁州窑棕黄釉划花水波鱼纹折沿盆
这类水波纹作为主体纹饰主要流行于磁州窑金代时期,除了独立的水波纹,还有与海兽等结合的图案。河北省大名县挖渠出土、现藏于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的金大定五年(1165)白釉黑剔花海兽衔鱼纹椭圆形枕(图2),高13、长32.3、宽24.5厘米。椭圆形,顶面外缘为弦线间连茎草叶纹边饰,中部为黑地线剔海兽衔鱼纹图案;周壁弦线边框内绘卷草纹;底面露胎,写有墨书“大定伍年四月十三日买到枕子一个坚考至记□”题记。另外水波纹与鱼藻、花卉等纹饰也结合使用(图3),在磁州窑白釉刻花瓷器中也有较多反映。
宋元吉州窑陶瓷上的水波纹
吉州窑彩绘瓷器上水波纹表现突出,在枕、炉、罐、瓶等多种造型上都有水波纹,以一些实物为例:
图4 南宋 吉州窑彩绘水波纹鬲式炉
南宋 彩绘水波纹鬲式炉(图4),口径12.1、通高9.4厘米,1977年江西樟树市征集,现藏江西省博物馆。平沿外折,圆唇,直颈,溜肩,鼓腹,下腹急收,三乳状足微外撇,涂抹褐彩,给人以稳重感。沿面绘变形回纹,颈部饰弦纹五周,腹部绘水波纹,三足间以开光形式各绘写意螺旋形菊花一朵。
图5 南宋 彩绘花卉纹束腰形枕
南宋 彩绘花卉纹束腰形枕(图5),长21.8、宽8~10.4、高8.9厘米,1982年新余市渝水区基建工地采集。呈长方形,束腰,内空。胎质坚硬,胎色灰白,薄施白釉,枕一侧有支烧痕和排气孔。枕腰四面呈弧形内凹,六个面相交处均绘褐彩宽边,形成六个开光,枕面、枕侧分别绘水波纹和折枝花卉。
图6.1 南宋 吉州窑诗文枕(前侧)
图6.2 南宋 吉州窑诗文枕(后侧 水波纹)
杨永德捐赠广州南越王博物馆的一件南宋吉州窑诗文枕上,正面的枕墙装饰狮戏纹(图6.1),后侧则为水波纹(图6.2),明显水波纹与狮子戏纹同时作为吉祥装饰纹样使用。
图7 元 吉州窑诗文枕
图8 南宋 吉州窑彩绘水波纹长颈扁腹瓶
图9 南宋〜元 吉州窑彩绘水波花卉纹长颈瓶
图10 元 吉州窑彩绘水波纹盖罐
南京出土、现藏南京市博物馆的元代吉州窑诗文枕上也有水波中开光描绘折枝花果的图案(图7),这类水波纹在江西省博物馆藏品(图8、图9)及2012年深圳展出吉州窑的瓶、罐等类器型上都有描绘(图10)。
图11 元 吉州窑彩绘水波纹带座炉
元代 彩绘水波纹带座炉(图11),口径20.6、边厚1.5、底径13.4、通高17.2厘米,1966年江西新干县城东宝塔山出土,现藏江西省博物馆。敞口,平折沿,方唇,斜腹,下置凸棱形腰箍,圈足外撇。通体彩绘,共六组,沿面绘卷草纹,上腹绘水波纹,腰箍绘双线复层莲瓣纹一周,下腹绘锦地纹,圈足绘回纹,足沿为褐地白花S纹,各组纹样间以弦纹相间,线条流畅,纹样清晰,主次分明,繁而不乱,是一件典型的元吉州窑彩绘水波纹瓷器。
图12 元 吉州窑丁未款褐彩水波纹残罐
1983年吉州窑永和窑址出土一件丁未款褐彩水波纹残罐(图12),现藏江西省吉安县文物管理所。底径12.8、高20厘米。敛口,短颈,平沿,溜肩,球腹,圈足,口及上腹部分残缺。罐外壁薄施一层白釉,器内无釉,有明显的旋削纹,足边露砂胎。罐体以褐彩绘画,共有四组纹饰,各组纹饰之间以粗细弦纹间隔,颈部饰卷草纹一周;肩部褐彩书写“□□作称心买卖答者,丁未岁下市朱有成用工”铭纹一周;腹部绘主题纹饰水波纹,中间有一个竖长方形开光,书“□入敬神会,永充供养者”,开光上部绘以荷叶,下部托以莲花,布局与宋元时期荷幡形落款相同;下腹部饰以卷草纹一周。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淳祐七年(1247)、元大德十一年(1307)、至正二十七年(1367)均为丁未。经考证,南宋孝宗淳熙年间釉下彩绘在吉州窑刚趋成熟,尚未见细密繁冗风格出现,南宋末与元末两个年代因战乱国力衰落亦可排除,为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的可能性最大。
图13 元 吉州窑带铭褐彩波涛鸾蝶纹净水钵
2012年深圳举办的吉州窑陶瓷展上,陈列有民间收藏的另一件吉州窑带铭褐彩波涛鸾蝶纹净水钵(图13)。此钵由两庆书屋提供。此钵内壁绘鸾蝶,腹部以波涛为地纹,开光内书写“吉州路总府刘仕达舍入皈敬堂永充供养至元己卯岁腊月谨题”。元代有两个至元己卯,分别为前至元十六年(1279)和后至元五年(1339),根据《元史·地理五》记载:“至元十四年,升吉州路总管府,置录事司,另一司、八县。元贞元年,吉水、安福、太和、永新四县升州,改吉州为吉安路”,说明在元贞元年(1295)已经升为吉州路总管府,该钵制作年代只可能为前至元十六年。
以上两件珍贵的带自铭元代吉州窑褐彩绘画瓷,与元代纪年墓葬、窖藏和韩国新安海底沉船出土的吉州窑卷草纹长颈瓶等资料结合,可知吉州窑元瓷的真实面目,并反映出波涛纹是元吉州窑非常流行的纹饰。彭明瀚在研究吉州窑的论述中提出,“南宋的水波纹,水波纹之间较为稀疏,浪头弯曲度小;元代的水波纹,水波纹之间更为紧密,浪头弯曲度大,一个为平湖细浪,一个为狂风巨浪”,显示了这类独立的水波纹形态从舒缓细流向激流卷浪演变的趋势。
水波纹在耀州窑的表现
耀州窑是宋金时期北方瓷器中刻印花纹饰丰富、构图素材多样的窑口,《宋代耀州窑址》考古报告在对宋代耀州窑纹饰研究中有一类为水波纹样,是用篦具划出的分格旋转式水波纹,最早出现在唐代擂钵的纹样中,是该窑场水波纹的雏形。到了五代,又采用竹签划花的手法,划出二方连续的水波纹边饰。进入宋代,水波纹样的造型逐渐多样化。所见的水波纹样有:六分格旋转水波纹、四分格三层浪花水波纹、多重鱼鳞形水波纹、多重鱼鳞形浪花水波纹、多层涡形浪花水波纹、鱼鳞排列多重浪花水波纹、S形排列三重浪花水波纹等。
图14 北宋 耀州窑青釉刻花水波纹碟
图15 北宋 耀州窑青釉刻花水波三鱼纹碗
图16 北宋 耀州窑青釉刻花水波游鸭碗
在宋代耀州窑青瓷刻印花图案的水波纹中,有的单独用水波作为内部、边饰和侧面的图案装饰(图14),但多数则和植物、动物及人物纹样结合使用,如“水波三鱼”(图15)“水波游鸭”(图16)“双鸭戏水”“鸳鸯戏水”“水波鸳鸯”“水波莲鸭”“摩羯戏水”“落花流水”(图17)“水波莲花”“水波花草”“水波莲花游鱼”(图18)“水波莲花鱼鸭”“水波游鸭”“水波游鹅”“水波鲤鱼闹莲”“水波龙纹”“水波鱼龙变化”“水波莲化生童子”“水波化生童子”“水波螺化生童子”等。如此众多的与水波纹样有关、相结合的图案出现,说明形态多样的水波纹在宋代耀州瓷的装饰纹样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图17 金代 耀州窑青釉刻花落花流水(水波萱草)纹碗
图18 金代 耀州窑青釉印花水波鱼莲纹盘
文章来源:《收藏家》201909期《瓷上波涛——谈磁州窑、吉州窑与耀州窑瓷器上的水波纹》
作者: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