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两海》:夏、商、周与红海、地中海

《自序与小结》

2003年10月23日至今,距离我因无意中碰到到一本三星堆的书籍而起考察文明源之念已有一年。这一年,我写了三本书。在第二年的开头,我写下了这第四本书。

在过去的一年里,尽管也有小的挫折与波澜,但总体而言很顺利。我得到了包括世界各地华人的支持。来自不同方面的热情支持与厚望既鼓舞了我,但同时也给了我压力,甚至我也开始考虑一些“学术”问题,偶尔我也考虑如何给自己的工作定性。

我对于我的工作很满意,当然,研究中也存在着不少漏洞和谬误,很准确地说,我一面前进一面因学养的欠缺而在不断补课与修改我的路线。我甚至不愿意在其他地区再版时出版我的第一本书(即《三星堆文化大猜想》,简称《大猜想》)了。不过,那是我的第一步,作为文化思想呼吁已经够了,尽管歪歪扭扭却也反映了我最初的大方面。假如为了展现我的思考全过程,我还是愿意把这本书的谬误也展示出来。这本身就是一份不错的“原始手稿”,它虽然不成熟,但奠定了研究基础,说明了我最初的宏观思路是正确的:把“西来说”的源头直接引向中东的南方,坚定地指向埃及文明,并且直接与犹太人联系在一起。埃及文明与犹太文化这两条主线贯穿了我的整体研究。以往的“西来说”多偏离了这条主线,止于中亚与两河流域,所以才导致了西来说的“灭顶之灾”,以至全军覆没。第一本书由于根本没有参考旧的体系反而奇迹般地避开了这个误区,也由于以往的“西来说”对于中亚和西亚对比得很充分,所以我更多想把注意力故意放在前人忽视的地区,这也算是一点矫枉过正的意识。

   《三星堆文化大猜想》一书最有价值的部分是提出了世界上存在着四个大的文明板块,他们以每千年为期次第向外传播的规律,这记录在书末的“文明列表”中。另外一项具有重要价值的假设是,2500年前左右是人类文明的分水岭:之前是人类自由迁徙的原始浪漫时期,人类文明得到了广泛充分的传播与交流;之后是国家、民族与宗教的发展导致全球相对封闭的一个时期——这才是真正的“巴比塔效应”,这个分裂人类或者“反迁徙”因素的出现造成了战争与文明交流的停滞时段。没有这个历史分段,将无法把握人类文明的传播规律,认识不到这一点实际上将无法探索人类早期的文明扩散秘密,许多历史迷团将无法解开。

(看看这些,就知道为何十年后我才能开辟出文明学来吧,因为我一直在用文明规律和模型在研究人类起源阶段,只是今天扩展到两端而已——今注)

同系列中的第二本书《向东向东,再向东》(后文简称《向东》)创作也很偶然。由于在出版第一本书之前需要《圣经》资料的补充,在查询确认中我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圣经》信息。于是干脆另起炉灶,尝试以《圣经》为蓝本来解读中国文明起源。它比第一本书更加“系统”地提出了我的假设框架:中国夏商周文明主要起源于中东。考虑到大多数中国人不熟悉并且手边根本没有《圣经》,并且为保持《圣经》在《向东》中的相对连续性,我引用了大量《圣经》原文。一些读者由此批评我是“抄袭、巧要钱”。其实,引用和压缩这些《圣经》片段耗费了我许多精力,根本不是象某些人说的“直接抄袭”。一本书厚到那样的程度对于市场是很不利的,并不是更能“赚钱”。我在跟香港的出版社谈到这一问题的顾虑时,提议是否可考虑删削一些《圣经》引文,但他们一口回绝了。

第三本书《历史也疯狂》不是框架性的文本,是我的读书笔记与旅游散记,但这本书却是我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一个偶然事件我与西北这条中国的“丝绸之路”有了特殊联系。对西北地区(从甘青到新疆)进行了一个月的实地考察,开阔了我的眼界,也更坚定了我的研究信念。同时,确定夏文化以及半坡文化的语言为早期的腓尼基文字,是这本书以及整个体系最重要的一部分。在这本书里,我也开始关注到中国本土的古代文化实际上有明显的“东方”与“西方”之别,它们又可以表述为“北方”(西方)与“南方”(东方),揭示了“西来说”在中国的两大主线,这一具体化过程对整个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从第三本书开始,阿拉伯人与中国人之间的联系由“夏甲”这里开始再次引起我的注意。我开始调校方向,从一般性的中东开始向具体的地区瞄准。文字语言与人种之间的复杂关系开始得以重视考虑。在第三本书(历史也疯狂)的最后,古典“南部阿拉伯文字”与甲骨文的比较是我最为兴奋的一个发现,它为第四本书(也就是本书)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这本《锁定红海》的撰写依然是非常仓促的。许多长久以来困惑我的问题出人意料地在这本书中被我潦草地揭开谜底,我在动笔之前根本没有想到会有这些收获。我想当你们拿到这本书之后也肯定会有同感。

在最繁忙的一段时间里,我身体并不太好,我甚至遗憾地想万一我突然去世,这些工作别人难以为继。现在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尽管体系紊乱、文字潦草,但主线已经清晰,任何人都可以看出整体思路的来路去脉,有兴趣的人可以基本沿着这个思路前进了。中国古代主要的宗教体系、语言、人种、神话、文学等都已“栏杆拍遍”。

    整个四本书展示的是一份真正探索的发展足迹,而不是一个正确真理的宣告。我的书写就是一份仓促的“手稿”。我觉得这样处理很好,并且不以这样的“浮躁”为耻,因为我想及时让社会知道我的工作进展,也让更多的人来批评帮助我的研究。我的当务之急不是细密鉴别,而是建立宏观大摸样,要树立一个简要的框架,只有在完整框架的基础之上才能建立出初步的一些历史模型。所以,这里我也顺便提醒大家,阅读的过程中发现我的书假如前后有矛盾者,以后一本书为准,因为我的观点也在研究探索中不断修正,探索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随着新资料的获得我已经修改了许多内容,但是大方向始终没有改变。

心平气和地说,我的工作是一份为一项巨无霸工程初步收集资料的工作。认识到这个定位,我以后不打算对我的文字做过多的修饰,都会以最“毛糙”的形态出版,因为这会最大程度地保留“资料”。许多信息若按照规范的学术体例是必须拿掉的,但考虑到资料收集的不易与重要,我愿意放弃“学术”的“规范”考虑,不惜“以意害辞”。借用一下孔庆东给老那《城市蜿蜒》的“夸赞”:刀工不讲究,玩意儿可是大补哇。我要的就是这个“大补”。

糊里糊涂收集了一年多的资料,我这些研究到底属于哪门学科,或者说与哪门学科最接近,我自己最初并不是很清楚,或者干脆我认为这个根本就不重要。我确实一直把这个工作当“破案”,破文明起源的案,管他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假如非要我凑一个专业,我倒认为它可能是“文化人类学”。假如还想再保险一些,直接称呼为“人类学”就更可以了。“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或者干脆直接用ethnology也无不可),是分析和比较人类文化,如社会结构、语言、宗教和科学技术的学科;而人类学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人类的,包括族源研究与人类体质以及他们的地理分布、流动等,不难看出这正是我一直关心的。至于上面提到的“历史学”或者“考古学”甚至(汉)语言学都不能囊括“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它们在此只能作为“文化人类学”某一方面的工具而存在。我是这么看的。

(文明学,其实又名“人类文明学”,所以,西来说研究就是我的文明学研究的基础,而且这前面十几年的工作可谓不可替代——今注)

尽管我的工作实际上是一个非常“个人”的事情,但是无论从哪方面都还是惊动了一些人,并且使一些行业凸显出来。比如人们往往会想,你一个外行侦探在做这些事情,那么我们国家的专业人士上哪里去了。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我不想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太复杂,但我彻底回避也不可以,因为这会牵涉到我的诚信问题。不过我想“苏格兰场”的存在其实从来并不影响“福尔摩斯”的存在,反之亦然,互补更好。当然我知道中国人并不习惯,中国人更喜欢“单位”。不过我认为“单位”对于青蛙倒是一盆正在升温的热水,所以有一些人愿意在单位之外试探生存,一个健康的社会是应该给予一定的宽容的吧。科学,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地区,都不一定与单位挂钩,科学首先需要的是自由与独立。

张光直先生也有“单位”,不过是在美国的“单位”,美国是个自由竞争社会,没有煮青蛙的大锅温水,所以我比较信任那里的科学家,并且从他的许多言论中我获得了信心,尽管他并非是个文明同源论者。在提及钱穆先生关于中国古代史研究特点时,张先生曾经说中国历史学界“自我中心”和“向里面看”。他还说[1]:“中国有世界上最完备的历史,却全是自己的历史。二十四史从头到尾不离开中国这个舞台。”“中国人独善其身的哲学,即'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种态度,显然也是应用到史学上的。自司马迁以来,一直到当代学界,中国很出了不少著名的史学家,但都是'中国’史学家。中国古今学者中有几位对中国以外的历史或一般世界史做过重要的贡献的?”“据我所知,没有一个(中国)人在外国史上被哪国史学家尊为大师,也没有一个(中国)人在国际上成为有地位的历史理论家。[2]”“中国史学一向缺乏研究世界历史的传统,积习所在难免影响到国人对国外各种多姿多彩而风格迥异的古今文明的忽视或轻视。[3]”“中国学者的一个习惯,是研究中国不研究外国。[4]”“研究中国史而不研究世界史这种作风,不但使我们成为世界史的文盲,而且常常使我们不能充分了解中国自己的历史。[5]”

张先生的话可谓一语中的,不了解世界史,怎么会全面了解中国史!越向深处研究我越发现,中国(上古)史其实正是一门“世界史”。这样一个学科背景的扩大给许多传统人提出了挑战,同时给我这样喜欢读“世界史”的“杂人”也提供了一个机遇;从某个角度说,我是从“世界史”来看(上古)“中国史”,而我知道中国上古史的专家很少有习惯向外张望,他们大概太忙了,或者他们大概认为根本没有这个必要。这个差异造就了我这个并不太了解中国史的“独眼龙”,同时中国某些相关学界也成为一个专门培养不了解外面世界的“独眼龙”。在这个研究领域内只要专业的学者不准备彻底改变思路,那么中国的读者可能就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迫地接受我这个外行“独眼龙”的不断“抛砖”,我们需要耐心等待专业学者的后玉。这是一个无奈的事实,我希望尽快得到改变,让我们在学习和反思中成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全人”。

2005-1-19 于北京王府井

目录

上部  越过千山万水

第一部分 遥远过去

阿拉伯世界与中国

特殊的阿拉伯半岛

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两个海湾

1,东北角波斯湾

2,东南角红海亚丁湾

也门人的历史

大名鼎鼎的“萨巴”来历

古老的麦因王国

萨巴王国以及中国的“西伯”

也门地区早期陆续并列的其他王国

1,盖太班王国

2,哈达拉毛王国

3,奥桑王国

4,希木叶尔王国

综合的也门

中国与也门的交往

阿拉伯人名与中国商王庙号

面对也门历史对夏商周联想

第二部分 伊甸园与《诗经》乐土

到非洲去

从《圣经》说起

埃塞俄比亚简介

埃塞俄比亚的犹太色彩

天啊,但人!

“但”与“周”的关系

《圣经》挪亚与中国女娲

附:中国女娲的传说

寻找“乐土”

“乐土”与“伊甸园”

关注人类起源

寻找伊甸园

文明传播与“南岛”文化

第三部分 永远的示巴女王

神秘的萨巴女王

示巴女王与“周”

“西王母”与“周穆王”

原始性意识与库克船长

作为女性的示巴女王

“孟那里克一世”

读《所罗门:示巴女王之鹰》

第四部分 关注红海北段

夏与夏甲

深入埃及

公元前14世纪埃及“政变”

埃及与周边的可能联系

埃及与中国

不能遗漏的沙特

第五部分 猜想“焚书坑儒”

围绕秦始皇与孔子

两地宗教猜想与对比

“礼”与以色列家族

“但”与“周”的关系

一些历史疑云

秦人信奉什么宗教

印度东北突现以色列失落部落

下部 遥问天上人间

第一部分 神话与天文星座

麻姑、天后与西王母

麻姑的传说

天 后

道教里的西王母

道教的一些特点

“牛郎织女”的传说

星空传奇

从“狗皇”到“盘古”、“伏羲”

图腾、“大熊星座”与“七星”

“大熊星座”的全球神话对比

解秘西王母“Queen Marichi”

第二部分 宗教之间

道教起源与发展

道教基本派别与信仰体系

道教与苯教的可能联系

象雄与苯教

苯教与佛教之争

卡尔雍仲

历史背景下的波斯祆教

围绕祆教源头

直面祆教

“天使”与“盘王”

“火之子”与“火神”

第三部分 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

希腊神话背景简介

希腊神话主要人物以及关系

赫拉与其他主神

“盘古”、“伏羲”是希腊神话人物

火神与盘古更多记载

“宙斯”与“玉皇大帝”

吴刚折桂与西西弗斯

“禹”与“鲧”的传说

月老红线

嫦娥传说来自印度神话

第四部分 几则全球童话与神话

来自德国的格林童话

几则童话与神话对比

中国也有《灰姑娘》

《汾河湾》和《武家坡》的希腊色彩

误解“神”“仙”?

精卫鸟是什么鸟?

第五部分 “酒神”与“萨巴”、“萨保”

1,葡萄种植的传播

2、酒神文化

3、宗教联系

4、中国历史中的“撒保”

附:香港归来有感(2004-12-8)

之一.“挪亚方舟”与“亚若方彝”

之二.“夏甲人”与“客家人”

之三.古滇文化

之四.在文明同源中猜想纳斯卡

附:“三代”王表

附:有关人类非洲起源新闻2则

《代跋:从“严谨”说起》

参考书目及感谢网站

------------------------

关于拙著《发现文明》,深圳、广州将有书店售卖,定价168元。4月起在本号打赏超过 110元者可以获赠一本。该书本月底面世,请现在不要联系我,我在此处能够看到你们所有的打赏,谢谢!

同名80集连续视频正在今日头条播放,欢迎观看!

(0)

相关推荐

  • 少年说||大山(74):推荐一本历史书

    这个是一个我疯狂读书的暑假.我读了三套历史书.希利尔的<希利尔讲世界史>只有厚厚的一本:曹余章的<上下五千年>分上中下三册:陈卫平的<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分十四册, ...

  • 最终“回到考古”

    如何让几千年前的石头.骨头.陶片甚至泥土"说话"?考古学研究对于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有什么意义?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考古学如何向西方学习,前辈先贤们又是如何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考古 ...

  • 豆瓣9.1的世界史经典,打通你任督二脉

    关于世界史的书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网上一搜, 光是豆瓣上就有五百多本各式各样的世界史. 你要是不会选,肯定看得头大. 所以今天,书单狗就给所有人推荐一本读世界史的首选. 不客气地说, 关于世界史的书, ...

  • 周小泉|我看历史

    岁末年初的两则消息,都指向了"历史". 一则2018年12月中旬广东省课改将会实行3+1+2的模式,其中的1是在物理和历史两门科目中任选一科,2是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四门科目中 ...

  • 全球史下看中国——总序

    一部以中国史为轴的全球史 以往历史研究的一大缺陷,就是把民族国家作为历史研究的一般范围,这大大限制了历史学家的眼界.事实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立地说明自身的历史问题.应该把历史现象放到更大的范围内加以 ...

  • 科学考古领路人

    科学考古领路人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4-29 05:31 X [读书者说] 科学考古领路人 --纪念中国考古诞生一百年及<李济传>读后 作者:曹兵武(中国文化 ...

  • 夏,商,周年表

    夏,商,周年表 夏代年表 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桀:公元前2070-前1600年 折叠商前期年表 汤.太丁.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 ...

  • 同是上古三朝,后世曾以夏、周为国号,为何却没有以商为国号?

    夏.商.周这3个上古朝代中的"商",一直都是人们谈论的话题,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在商朝之后,再也没有哪一个朝代以"商"为国号的国家,但是夏.周就有,比如 ...

  • 武王伐纣灭商,鼎迁于周! | 夏商史话连载29

    每天一篇中国史,本篇系经典中国通史之<夏商史话>连载29,欢迎收看. 崇侯虎是崇国(今陕西户县东)的侯,也是商诸侯中最坏的一个,他是纣在西部地区的一个耳目,因为他"谮(诬陷)西伯 ...

  • 商代后期,周族为何从忠臣变为仇敌? | 夏商史话连载27

    每天一篇中国史,本篇系经典中国通史之<夏商史话>连载27,欢迎收看. 武乙末年,商朝和周族的君臣关系有所发展.武乙.文丁时期的卜辞中有"命周侯,今生月无祸"的记载.这是 ...

  • 无法忽视的夏商玉器类别——玉器鉴定专家周漠谈有领玉环起源之谜

    周漠 北京人,从小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自学中文系教材.文物鉴定受业于前国家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史树青先生,于古物.风俗.传统文学方面小有所就,曾于1998年至今,在各收藏类期刊杂志.报纸论坛上发表文章数 ...

  • 第二节  夏商西周的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井田制可以追溯到古史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汉武梁祠黄帝象有"造兵井田"的榜文.黄帝时代是我国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代,私有制已经产生,部落与部族之间的战争相当频繁,故有" ...

  • 夏商时期玉虎的渊源与流变

    夏商时期的玉虎,经历了石家河文化晚期.二里头文化.商代中期.商代晚期前段.商代晚期后段等几个发展阶段,其中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玉虎有待发现.石家河文化晚期至商代晚期后段玉虎形制演变发展过程较为清晰,笔者已 ...

  • 华夏文明非单核发展?还有一个中华古文明不服,科技领先夏商王朝

    李白的<蜀道难>中写到,"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里提到的"蚕丛","鱼凫"都是上古传说中巴 ...

  • 夏商文化的二元对立性,决定了二里头夏文化考古学理论的破产

    (作者:赵辉)无论是"夏文化"还是"二里头遗址"都早已经不算是新的研究领域,但目前学界对二者的探讨仍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显示出"夏文化"历久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