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断
图文:雨石
隔,形声字,从阜,鬲声。“鬲”之甲骨文由炊具之形而来,其底俱三足而中空,似鼎。分食物与火而可烹,故而含隔离之意。《说文》:“隔,障也”,“隔”之本义为阻隔、遮断。
“隔”是弗相见,绝相伴,故而引而为指隔绝。人生之变莫大于生死,所谓生死之隔,此“隔”大矣。与此相比,皆为小隔。梁溪城西有惠山寺,旁接“起云楼”,盘阶而上,中有石门,容一人过,门额有书曰:隔红尘。门外红尘滚滚,门内即万念空空,以一门而隔断红尘便算是入得“空门”了。
古人造园辄有高墙,以隔外界纷扰,嚣喧。园植兰竹花木,修亭台楼閣,围塘池跃鱼,又罗天下玲珑奇石于园内,高墙之内得造山林之观,穷尽奇巧欲夺天工之美。
辛丑春日应姑苏晓明先生所邀聚狮子林,与海内闲客雅士论道笔墨。所至者:京城范治斌,赵修。江城朱雅梅,钱忠平,杭州林御之,成军,海上庞飞,聚姑苏而甚兴矣!狮子林原名师子林,始由元代高僧维则始造,为弗忘其师中峰明本修行地天目山师子岩,故起名“师子林”。维则祖师原妙亦居师子岩,足不越门十余载缚柴为翕,风穿日炙,冬夏一衲,不扇不炉直至圆寂。维则不忘初心造园,于园内植卧龙梅,万竿绿玉。围池,“清池云影间”。立石,“秀云峰似百头僧”。造涧,“天目岩前涧水声,绝崖荒径少人行”。筑屋,卧云室,立雪堂,指柏轩,问梅閣。斯时禅院初成,云林子爱其萧爽宁清而为之作师子林图,并诗曰:密竹鸟啼邃,清池云影闲。茗雪炉烟袅,松雨石苔斑。心情境恒寂,何必居在山。穷途有行旅,日暮不知还。好一句“心情境恒寂,何必居在山”。此不就是维则想要的吗?弗居山林如居山,一墙隔断门外喧。
国人大概心中都奢望有个园子,一个安放内心的地方,在那里可以居城廓而得山林之萧寂,可以避开世间的尘杂,可以归隐,可以释怀......隔墙之内,可以为所欲为,也可以无所欲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