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汤美学: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品茶家?

今天的文思来自《吴军·硅谷来信³》第186封信。其中他讲到谷歌前任主厨查理的故事,一位很有性格、很有想法的厨师。

一位中国同事跟他说:“上次的回锅肉很喜欢,再多加点儿辣椒就更正宗了。……像这种大家都喜欢的菜能不能多做几次,不用花样换得那么勤。”

查理说:“你肯定不是美食家,而且也成不了美食家。”

看到此我就笑了,因为也曾有人跟我说过:“你再泡浓点儿就更对我味了,而且也不必非要一个茶一个味儿,大概齐差不多就行了……”

我当时只是呵呵,心里其实就是查理这番话:“你肯定不是品茶家,而且也成不了品茶家。

道理查理也说了:只喜欢吃自己过去熟悉的菜肴的人,他所能了解的美食一定有限

同样,只喝自己过去熟悉的茶类、茶品、滋味的人,他所了解的茶也一定有限

然后查理又问大家是否去米其林餐厅吃过,都摇摇头。查理讲,在很多米其林餐厅吃什么菜就由主厨定,因为主厨每次给你带来的,都会是你没吃过的菜

只有对没有吃过的菜保持好奇心,才能成为美食家。而且,那些大厨做的菜一定有特色,你在其它地方是吃不到的。

换作茶,你只有对每一款茶的个性汤感保持好奇心,保持探究精神,才可能成为品茶家

“如果某一道菜我吃不惯怎么办呢?”

查理讲,除非你比厨师还高明,但更可能的是你的包容度还不够,缺乏探究精神,对美食也没什么了解,或者你体会不到两种做法之间的区别。

他说得对,那道回锅肉他虽然没有放够多的辣椒,但却加了迷迭香,朋友没吃出来了。查理讲,那就说明你并没有真正在品味这道菜,而是看到这道菜和自己见过的样子很像,就天然地以过去你脑子里的那个标准来要求这道菜。

其实很多人喝茶也在犯同样的毛病——

呈现出的毫香,你喝出来了么?

泡出的层次变化,你品出来了么?

落口的余韵多久,估计你也没顾上掐表……

那您这是喝什么呢?——“找我自己泡时的味道呢……”

您这是跟王佩瑜的调儿里寻摸公园大爷的腔儿啊。

喝来喝去,总是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中寻找着旧相好的老味道……

何苦来的?——只能说又浪费了一道好茶。

什么,品茶家?——我说过么?!

我们每一个人脑子里可能已经有了一个关于“什么是好的”的标准,然后我们就把不符合这个标准的都认为是不好的。……,如此我们就很难拓展自己的认知范围——吴军

泡茶找空山,这里是空山茶话
相    关    链    接
开汤美学:体验控制
(0)

相关推荐

  • 那些“吃货”作家笔下的苏州美食,看完我决定明天就去吃!(上篇)

    陆文夫在他的小说<美食家>里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所以能居于天堂之首,恐怕主要是因为它的美食超过了杭州." 苏州,一座典型的江南古城,在饮食方面有着独到的精致 ...

  • 开汤美学:从味觉到直觉

    味    觉 口器作为低等动物阶段便已拥有的器官,主要工作是摄取能量物质(即食物).用来判别摄入物质是否具有摄取价值的味觉系统也便随之产生并开始发挥作用. 很多低等生物,可以没有听觉,可以没有视觉,但 ...

  • 开汤美学:自信三讲 —— 文化自信

    时下创业圈儿里流行用"点-体"逻辑来分析你的职业是处于哪个产业链中的一环?权重比例?以及所在行业归属于哪个业态领域经济体?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 -,进而评价你的职业前景. 就比如 ...

  • 开汤美学:自信三讲 —— 品味自信

    唠叨之前,先问个问题:一个日日朝不保夕.三餐无着之人与一个世代养尊处优.锦衣玉食之人相比,谁对生活必需品的渴望最强烈?谁又更懂得这些日常之物的个中高下? 好了,我边讲着,您边想着 - - 话    说 ...

  • 开汤美学:自信三讲 —— 体验自信

    人们苦苦寻找的所谓"生命的意义",往往来自于某种深刻体验 - - -- 约瑟夫·坎贝尔 回到最初的那个"点体逻辑",如果把悠久而厚重的"中华文明&qu ...

  • “开汤美学”创业者交流群主题分享

    其中三次的题目分别为: 一.开汤--茶的重新思考与解读 · 中国茶与日本茶.英式茶的对比: · 制茶者与饮茶者: · 茶之为茶的核心: · "标准开汤"小白版. 二.茶 -- 回归 ...

  • 开汤美学:去整体感受 … …

    上次我们提到孔子的儒家思想比较看重"整体感受",而我们之前也讲到过"体验的完整性". 这次我们就"整体感受"进一步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要明确 ...

  • 开汤美学:说“意境”

    有人让我说说"意境",-- 那就说说 - - 意境的概念在中国的传统审美领域中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不论书法中常常提及的"点如高山坠石,横若千里阵云",还是诗词 ...

  • 开汤美学:说“意境”(补音频)

    有人让我说说"意境",-- 那就说说 - - 意境的概念在中国的传统审美领域中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不论书法中常常提及的"点如高山坠石,横若千里阵云",还是诗词 ...

  • 开汤美学:含蓄——品味的“试金石”

    继续我们"感性认知"的学习. 含 蓄 的 产 生 当中国人在积累感知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相应的理论体系之后,人们忽然发现那些"不可言说"或"言不尽意&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