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物语:茶勿诡道
兵者诡道也,可纵横于沙场,可捭阖于商界,然不可于茶……
少不经事,总被人以善意之名劝诫为人不要太过简单、通透,不然容易受伤害。
予天生愚钝,不擅机巧迂回,故总于勾心斗角中败下阵来,于生意场铩羽而归。虽屡受打击终死不悔改,处处碰壁后还是在茶上找到了归宿。
因为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直白通透更容易让茶的光芒照耀出来,使一款茶的核心特质以及更多微妙细节熠熠生辉。你与茶坦诚相见,茶也与你坦诚相见。这不仅让汤感呈现有了更丰富的内容,同时也让种茶者、制茶者、卖茶者的思想认识淋漓尽致地展现,甚至是“无所遁形”。不仅仅原料的产区、时期、工艺、仓储等等信息可以被感知,就连制茶、仓储的心思、心态也都表露无遗。
我们就曾喝出过用心与不用心做的茶,甚至用心到能够呈现出一位制茶人自己的性格,也能觉察不用心处的点点滴滴。如是在采制时没下到工夫,还是在加工过程中野蛮粗放,或者在仓储时用心不够导致了一些负面倾向。
也能喝出制茶者或仓储者想赋予茶的某些风格特质。这并非是自诩,而是当你想赋予茶的与茶自身要呈现的相抵触时所表现出的那种明显的突兀,使这一切变成了和尚头顶的虱子——无所遁形。
妄求霸气者,就连易武茶也习惯于在杀青时焖炒出苦底;而图恋花香者,往往连青涩气也一并留存;一些茶人认为仓储就是为了存出个“平和”,于是他存出来的茶大都“空空如也”,我戏称其为“平淡仓”。
其实如上“风格”,多属谬误,皆与茶之自性相悖者,并非我们所提倡。也是某些阶段茶学认知局限性的具体表现,没必要抓住不放。
茶汤入口,便尽在不言中,遮掩不来,迂回不来。所以“通透对通透”才是茶与茶人该有的关系,更是茶人与消费者应有的关系。
终究藏不住,何必险中求?更何况你的“通透”还是要修炼的,不是想通透就能通透得了的,想洞察茶性就能洞察得来的。
有些人正因不得通透、不谙茶性,转而其他。殊不知,茶未成,已沦为下品……
不日,风闻一策划公司欲开辟茶业市场,最初的手笔是设计了几个高端、大气的系列套装,其中一套是——“三十六计”,共计三十六款。
第一款,“瞒天过海”;
第二款,“借刀杀人”;
第三款,“趁火打劫”;
第四款,“借尸还魂”;
……
犹豫了半天,我还是想试试那个“美人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