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新经济观察丨湾区发展的核心引擎究竟是什么?如何打造?

林至颖
广东省政协委员

香港中国未来投资集团董事长

林至颖教授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广东省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山市委员、全国港澳研究会港区特邀代表、第二届国家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副会长、香港广东青年总会副主席。林先生于二零一一年至二零一二年期间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央政策组非全职顾问,现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农业持续发展基金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运输及房屋局上诉委员会(房屋)委员、香港贸易发展局内陆商贸咨询委员会委员。《香港商报》“2019年大中华杰出青年企业家”得奖者及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2020粤港澳大湾区杰出青年企业家”得奖者。

打造湾区发展核心引擎

2021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去年经济增长2.3%,GDP总量突破100万亿元人民币,占世界经济比重上升到17%,显示出国家迅速从疫情困扰中恢复过来。

其后中证监新闻发言人高莉在1月22日表示,经国务院同意,正式批准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明言意在发展粤港澳大湾区。

国家在疫情肆虐下依旧保持经济增长,湾区发展成为国家的重点战略,香港各界不可不察。

规则对接是湾区发展的关键

粤港澳三地制度和规则各异,规则对接打破市场要素流通的障碍。

湾区过去一年就此大有作为。

广州借鉴港澳经验,三度改革营商环境,以求对标国际标准,在《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获评“标杆城市”,为湾区资金流的畅通奠定基础。

中国(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调解中心先后成立,为技术的资讯流通做好制度建设。

三地加快推进粤港澳职业资格互认,职业资格认可由22项增至32项;港澳人才也受到广州公职机构招聘,负责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园建设的投资与合同协定,为湾区人流畅通迈出第一步。

广州海关创新审批制度,赛马藉此实现粤港通,为湾区物流畅通落下重要一子……

这些都是粤港澳三地藉着规则对接的举措,促使市场要素在湾区内自由流通,推进湾区发展。1月24日,广东省政府在其工作报告表示将会加强推动三地规则对接,其重要性足见一斑。

科技创新合作是湾区发展的引擎

湾区发展以科技创新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广东省的科技装置平台与香港科研人才的结合,是湾区增强源头创新能力的关键。

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简称超算中心)便是一大重镇。如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署理院长高民所言,中心对香港科研团队在前沿技术的研发,提供香港短缺的超级算力,帮助极大。香港科技大学甘剑平教授研究团队借助中心的算力,成功开发新的三维高分辨率中国海多尺度海洋环流模型,首次把三层环流的奥秘展现在世人面前,足见一斑。

目前广东省正锐意发展众多高水平创新研究平台,像是实验室、科技基础设施、技术创新中心等等。

科技创新合作为提升湾区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打下扎实的基础。

香港科技大学借助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的算力,成功开发新的三维高分辨率中国海多尺度海洋环流模型,首次把三层环流的奥秘展现在世人面前。
交通体系的整合为湾区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湾区发展有赖人才与物资的汇聚交流,交通承载力决定其限度,故成为湾区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铁路方面,广深港高铁的开通运营,广东省政府也在最新工作报告表示,加快打造轨道上的湾区,推动主要城市间一小时通达。

公路方面,穗莞深城际新塘至深圳机场段正式开通运营,港版“支付宝”可用于扫码乘公交。

空运方面,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开工建设,穗港澳直升机机场一期建设已完成,开始试运营;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加快建设,有助港澳发展飞机维修、增值货运、高端商贸、飞机融资租赁和通用航空等产业。

航运方面,广州港深水航道扩宽工程全线建成投产,南沙港区至珠江口全长66.6公里航线由243米拓宽至385米,航道通航效率大幅提升。南沙港区四期、南沙港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等重点项目陆续开工,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开港运营。

湾区正在提升铁路、公路、空运和航运系统的进展,是其关键发展动力。

产业协同是湾区发展的重点所在

广东省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便吸引大量港资及外资制造业进驻,湾区产业升级的需求为技术、人力、土地、基建配套的条件提出更高的要求。

湾区发展透过结合香港科技创新优势与广东制造业的基础雄厚,推动产业升级。

其中,穗港智造合作区便是粤港产业协同合作的重要平台。

目前,广州开发区港资企业超过2100家,累计投资超300亿美元,年产值超千亿元。冠柏生物、华医控股、嘉博供应链等港资企业也在此落户。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高端装备智造创新中心、宝洁中国数字创新中心、联东U谷黄埔科技总部港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加快建设。

由此可见,产业协同为湾区发展提供动力。

区域协调发展是湾区整合的要点

湾区发展需要腹地的有效整合,令各地更高效地取长补短。

广州在湾区处于中心,接壤最多湾区城市,也为广东省的政治中心,故成为整合腹地的重要角色。

广州与深圳之间主要由科技创新、产业协同、营商环境等方面互相借鉴与共建共享,共同服务和支撑湾区乃至全国发展需要。

深圳证券交易所广州服务基地成立,广州开发区与深交所合作发行全国首支纯专利智慧财产权证券化产品,共建智慧网联汽车和智慧装备产业集群。

广州医科大学等通过讬管、整体移交等方式,在深圳建设了多家附属医院。这种合作模式堪为香港参考,来日与广州及深圳协调发展。

再者,广州也透过交通、基础建设和产业合作,整合与佛山、中山、珠海、澳门、东莞等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以及清远、云浮、韶关和肇庆。

广州和深圳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的深度合作,更是广东省政府的来年目标,如是者湾区能借助更高效的区域合作,加强发展动力。

民心相通也是湾区发展的要害

民生领域的融合发展是湾区发展获得民众基础的关键。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促使广州与港澳地区形成疫情通报与防控协调工作机制,并提供防护物资保障、紧急医学救援和跨境医疗转诊等联合紧急处置。

食物供应方面,湾区就此作出严格的产品品质安全监控,在全国认定生产基地和产品加工企业,建设配送中心,以作通关。

青年发展方面,广东省也为支持港澳青年当地发展推出行动计划,设立创业基金,建成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还筹办实习计划、科创比赛和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

生活保障方面,粤港澳青年家园总部投入运营,港澳事项服务专窗和港澳青年热线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教育安排方面,广东省积极推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建立,缔结穗港澳姊妹学校和推出港澳居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政策。

广东省政府提出提升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水平,为来年湾区民心相通的工作推动,打下良好基础。

总括而言,湾区发展的核心引擎是规则对接、科技创新合作、交通体系的整合、产业协同、区域协调发展和民心相通。

以上核心引擎发展都需要湾区各地政府与市场共同推动。香港身在局中,应积极参与,发挥所长,为长久的繁荣稳定早做准备。

来源:大公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