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生殖 |聊聊阴超下“子宫内膜回声不均”
超声声像表现:肌壁回声均匀,内膜均匀增厚,厚度为(9-21mm之间),沿宫腔形态分布,呈梭状或椭圆形的强回声,边缘粗糙不光整,其内可见散在大小不等的小暗区,直径(1-5mm),形态不一,与肌壁分界清晰。
临床表现为不规则的多量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可以在长时间闭经后出现持续的出血,也可表现为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等。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月经量稀少、下腹痛、继续闭经、不孕及复发性流产等。宫腔粘连会影响子宫内膜层的完整性,并可引起宫壁组织瘢痕粘连而导致宫腔闭锁,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不利于精子储存、成活和获能,也不利于孕卵着床、胎盘植入和胚胎发育。
超声声像表现:典型的子宫内膜息肉周围有“高回声标志线”,为息肉与正常子宫内膜分界。子宫内膜息肉通常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多为中高回声,少数呈等或低回声,与正常内膜不易区分;内膜息肉伴腺囊样改变时,声像图可显示病变内有不规则小无回声区。多发息肉时可表现为内膜增厚,回声增强且分布不均匀。
临床表现:子宫内膜息肉主要表现为子宫出血、绝经后不规则出血、不孕,也可表现为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等。
超声声像表现:粘膜下肌瘤完全位于宫腔内时,由于宫腔内肌瘤的存在,将正常的两层子宫内膜分离,宫腔内可见带蒂、与宫壁相连的低或等回声团,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若带蒂粘膜下肌瘤脱垂至宫颈管内或阴道内,于宫颈管或阴道内可见低或等回声团,上方有蒂部呈条状低回声伸向宫腔;粘膜不肌瘤部分位于宫腔内时,则可见自宫壁突向宫腔的低回声或中低回声结节。
临床表现:粘膜下肌瘤患者常伴有月经过多、月经期间出血、不孕或流产。
超声声像表现:内膜形态正常,回声不均匀,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内膜厚度内膜稍厚,肌层略厚,回声偏低。
临床表现:慢性子宫内膜炎是一种以子宫内膜间质浆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持续隐匿的炎症,在临床上往往由于无临床症状或者症状轻微(异常子宫出血、盆腔痛、性交痛、白带增多)而受到忽视。
超声声像表现:子宫体积正常或略大于正常;宫腔线分离,宫腔线不清晰,可见许多密集的光点散在分布,边缘不整齐,回声强弱,也可见线状或片状液性暗区。CDFI 宫腔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
临床表现:可表现为下腹痛、不规则阴道出血。
超声声像表现:早期内膜形态可正常,中、晚期病变处边界不清,宫腔内见不规则,强弱不等的杂乱回声及积液,基底层与肌层之间的低回声中断,侵犯肌层时与肌层分界不清,肌层内可见不均质回声,晚期在宫颈内口、宫颈两侧可见低回声或不均质包块,内膜厚度增厚。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有阴道流血、阴道排液、下腹疼痛等。子宫内膜癌早期妇科检查可无异常发现,晚期可有子宫增大,合并宫腔感染或者积脓时可有压痛,癌灶浸润周围组织时子宫可能固定,子宫旁可能扪及不规则结节。转移至腹肌沟淋巴结可在腹股沟区扪及固定包块。
超声提示子宫内膜不均质回声,建议行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