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鹏:一个八零后的电影情怀

带着儿子去看了一场3D动画片电影,这是儿子第三次在影院观看儿童影片,看着儿子激动的神情,手舞足蹈地想抓住近在眼前的各个镜头,我心里也乐开了花,不由得想起了我的观影生涯。

电影之于我,不存在那么复杂的剧情片、恐怖片、科幻片……在我的电影库里,只有四类片子:一是影院电影,二是露天电影,三是当年的录像片,四是电脑下载。

先说影院电影。不算带儿子看的这三次,至今我一共在电影院看过三部(次)影片。第一部是上小学四五年级左右在华县电影院看过的《女子别动队》,现在只记得刘威扮演的国民党军队的教官,后来叛变小日本,被女子别动队的队员们消灭这样的场景;第二部是在读初一的时候,同样是在华县电影院观看的《新中国第一大案》,从此记住了两个大贪污犯的名字——刘青山、张子善;第三部是前几年和同事去省城办事,在西安的一个电影院看的《一九四二》,看完颇有感触,回来后还写了一篇观后感。以上三次观影,前两次看的都是胶片电影,华县电影院的设备很一般,感觉只是比农村的露天电影多了一间房而已,把屁股底下的板凳或砖块换成了硬板座椅。而省城的就不同了,座椅是软的,空调是凉爽的,画面是立体的,音响还是环绕效果的,档次相当高,观影效果当然绝佳。

我经历的露天电影,应该是那些年农村人最深刻的记忆了。那个时候,只要是谁家过红白喜事,别的礼行和酒席质量且不说,单是晚上这场电影必不可少,要是没有这场电影,村里人就会议论:“你看谁谁谁啬皮成啥样子了,这么大的事,连个电影都不给乡党们放。”

所以,露天电影因着这个缘由,就在广大农村大行其道。到了晚上,家家户户不论是老人、小孩,还是姑娘、媳妇、小伙子,全部带着小凳子,三三两两早早来到大银幕的对面占好位置坐好,一边坐等电影开始,一边谝闲传,小孩子则是不断的疯跑打闹,这应该是村子里面最热闹的时候。影片内容以武打片和战争片居多,也最受欢迎,并且观影者不限于本村人,周边或更远一点的人们也过来凑热闹,当然,当别的村子过事放电影的时候,本村人也会走上一段,结伴前去赶场子,窜个村子过一过露天电影的瘾。然而现如今,我却再也找不到当年的那种激动澎湃的感觉了,那些岁月逝去了,连同当时的情怀一样,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第三类——录像片。1994年我到外地上学之后,录像已经开始流行开来。刚开始,录像片放的是录像带,后来发展成VCD、DVD影碟机。当然,内容依然千篇一律,无论录像机还是影碟机,依然是港台片一统天下。

当时的“古惑仔”“赌神”系列片,影响了好几代青少年。而在录像厅“看通宵”“包场”,也开始在年轻人中流行开来,当然也包括一些中学生混入其中。因为监管不够严格,包夜场的电影往往带有浓重的“情色色彩”,关中土话中的“看黄带”就是当时一种另类的流行说法,观众则以社会无业青年、民工、学生为主。后来由陕西省拍摄的纪实电视剧《12·1大案》中也有很真实的表现。

第四类——电脑下载电影。一部电影值不值得去影院看?我的建议是等等再说。或许看过的人会告诉你:不值得去。你就省了这笔费用,如果有人说值得一看,你也且先等等,因为他觉得值得去看,对于你却并不一定,你就等着热度降下来了,再考虑要不要去看,而这时候,这部电影往往已经开始在网上观看,甚至在网上下载了。

而我最喜欢在电脑上看电影,一个人对着一部电影,整个世界都是你的。这种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

对于电影,我们这一辈出生的人有着说不完的情怀,从最初的战争片、主旋律抗战片、内战片,到后来的港台片,又经历了中国电影大繁荣的时代,不得不说是幸运的,而且是非常难得的。所以电影情怀更加敏感和复杂。只不过,对于我们而言,电影是那么重要,又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这是一种矛盾,更是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的转换的结果。

附件:

观看《一九四二》有感

早听闻冯小刚导演拍了一部描写当年河南人大逃荒的影片,一直没有勇气去看,怕看了闹心,因为我很早就知道这段历史,而且这段历史的沉重,让我每次看到或者读到,心情都异常复杂和难受。

不巧因故去省城,还是躲不过。在朋友的撺掇下,去影院奢侈了一把,观看了《一九四二》这样一部让人闹心的片子。看后感触颇深,并作文以记。

我一直很喜欢冯小刚的作品,我觉得,冯氏的作品能够体现最深层次的人文情怀,而且有民族心,更有责任感。比起咱陕西乡党张艺谋而言,我更推崇冯氏的作品。

张艺谋的大场面、大制作,让我觉得华而不实,内容空洞,哗众取宠,假大空得很,简单说就是不接地气;冯氏则完全不同,从《集结号》到《唐山大地震》,再到《一九四二》,无不贴近现实、对照历史,能后丝丝入怀,丝丝入扣,甚至扣人心弦,触动灵魂,让人观后为之动容,思绪万千。

一边是莺歌燕舞、贪腐成风,另一边是狗噬饿殍、卖儿鬻女,甚至易子而食。两相形成鲜明比对,足以说明统治阶级和普通大众之间深邃的鸿沟和根本无法调和的矛盾。

比起那一辈的苦难,我们目前的幸福简直是天堂。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不让历史重演是每一个国人的责任,一个大学校长曾经说过“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每个人都能牢记过去,切实负责责任,努力工作,共同为着民族复兴而努力,一九四二年的悲剧,一定能从中华民族未来的日子里彻底消失。

(0)

相关推荐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阿拉善观影变迁史:从露天影院到现代影城

    对于今天的巴彦浩特居民来说,天热时坐在冷气充足的电影院里看一场喜爱的电影,是再寻常不过的一件事了.但若时光倒回40年,能够搬着自家板凳,坐在暑气未消的空地上看一场露天电影,那就是一件能让周围邻居奔走相 ...

  • 2020年,我们还能去电影院看电影吗?

    一晃,已经是6月了,距春节前夕影院暂停营业,已经过去半年了.大家都期待着电影院恢复营业,重新看上新电影.但疫情又开始反复,似乎又变得遥遥无期了. 新浪娱乐的一篇电影院从业人士的访谈中,一位影院从业人士 ...

  • 电影院看电影的人那么少,不会亏本吗

    小编几十年都没去看电影了,不知道现在电影院啥情况!估计是不会有多少人想去看的,现在家里就是电脑.手机等各种电子设备,自己在家就能看电影,既方便又自由自在,干嘛花钱去电影院,自己找罪受! 不知道电影院怎 ...

  • ​成为电影大国

    成为电影大国 作者 ▏ 平叔 现在最难下决心的是进影院看电影,总觉得找不到看电影的理由和激情. 多久没进过电影院了? 我想了好久,最后一次大概是<集结号>.电影前半部分还好,因为银幕上打得 ...

  • 佛罗伦萨|今夏的露天电影看到过瘾!

    近期写文章,好像都要以"因受疫情影响--"开头. 露天电影,却因为疫情更受欢迎了.在意大利,露天电影是每年夏天的晚间活动之一,吹着凉爽的晚风,捧一个冰淇淋,看一个和夏天有关的故事. ...

  • 一个八零后的自白

    现在不少年轻人,储蓄不多,单身很久,消费不低,悦己不倦.就谈谈这个现象吧. 有这么一波人,他们发明了一个词形容自己,"韭菜". 韭菜这种生物,立华我也是有所耳闻,作为一种食物,地里 ...

  • 一个八零后“韭菜”的自白

    现在不少年轻人,储蓄不多,单身很久,消费不低,悦己不倦.就谈谈这个现象吧. 有这么一波人,他们发明了一个词形容自己,"韭菜". 韭菜这种生物,立华我也是有所耳闻,作为一种食物,地里 ...

  • 【沪说】一个八零后的上海年味记忆

    [沪说·第21期]丁酉年·元旦 首先,请允许天袁地访的袁童鞋和马丁祝您新的一年幸福安康,合家美满.并且,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与鼓励,让我们能一直进步.本期天袁地访·[沪说],由马丁同学说说他的上海年味 ...

  • 八零后艺术家黄远鹏的油画,用笔很果断,有惊人的质感和绘画才华

    写生帮2021-05-01 17:17:33 写生随想 拉木草 90-60cm 2020年 写生是绘画艺术赋予我们的一种恩赐,它使我们变得真诚.朴素,从而更加热爱生命. 傍晚 100-90cm 202 ...

  • 一个努力的八零后女画家一一坎迪斯·博汉农

    2020年美国风景艺术大赛国际艺术大奖赛    双年展    艺博会    境外展览 坎迪斯·博汉农1982年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北部的一个乡村,从小就喜欢画画.所以才有了今天创造出充满现代和美感的艺术 ...

  • 八零后中年人心酸:当我们为生活疲于奔命时,生活已离我们而去

    公司的一位女同事,分享了一个很让人感动的小事. 有一天同事下班,那天她刚好很烦,因为白天被一个傻B客户折磨得心力交瘁,差点高血压都犯了. 下班之后她去幼儿园接女儿,开车的时候因为还在想工作的烦心事,就 ...

  • 读图:八零后出生时的中国彩色老照片(图)

     题记:上世纪八十年代,彩色胶卷逐渐普及,此组图片,那时色彩.

  • 一个九零后操作系统从业者的思考

    格致论道讲坛 今天 以下文章来源于远川科技评论 ,作者芒果果粒橙 远川科技评论 饭统戴老板小伙伴们的科技后花园,用投资视角,扒巨头秘史,没有客气,只有硬核! 一个科技媒体的命运,既看自我的奋斗,也看历 ...

  • 八零后艺术家韦明思的画,前几张色彩太绝,最后一张简直当代新秀

    写生帮2021-04-24 05:15:00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感谈 文 / 韦明思 侗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广西三省交界地带,侗家人世居于此,过着朴实的生活.侗乡保持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