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课堂】E/M/T/I/R训练知识——重复跑

名词解释

1、E代表轻松跑(Easy running)/L代表长距离跑(Long distance running)

2、M代表马拉松配速跑(Marathon-pace running)

3、T代表乳酸门槛跑(Threshold running)

4、I代表间歇跑(Interval training)

5、R代表重复训练(Repetition training)/H代表高强度重复跑(High intensity repetition training)

区别:

配速:E<M<T<I<R<H

心率:E<M<T<I<R<H

图4—1说明了一般情况下间歇训练中定速跑和重复的训练回合(W/R)各自所占的训练时间(分钟)。还给出了一些其他信息:每种训练的目的和用处、单次训练中每种训练的训练量、与每种训练相关的VO 2 max百分比和最大心率百分比,以及间歇训练的训练/恢复比。

重复跑—R

R(重复)训练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重复训练的目的:

①通过对同一动作或同组动作的多次重复,经过不断强化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有利于运动员掌握和巩固技术动作。

②通过相对稳定的负荷强度的多次刺激,可使机体尽快产生较高的适应性机制,有利于运动员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

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无氧能力、速度和跑步效率。进行R训练(或者任何训练)的时候,要始终记住你正在努力达成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你想要提高速度,那就必须练习用相当快的速度奔跑,这完全合情合理!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要记住,要想跑得快,你就必须充分恢复过来,这样才能跑得快,并且才能用上正确的技术。如果跑得快但却跑得相当艰难,或者不得不牺牲掉好的技术,相信我,你是不会想要这样的结果的。

如果可以将10×400、每400米跑70秒、两轮快跑间有3分钟恢复时间称为一次好的训练,那么有些跑者,甚至有些教练会觉得以每轮70秒跑10×400、两轮间仅有2分钟休息是更好的训练。而我却认为后者是更糟的训练!试想一下,此次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速度,并在跑得快的同时持续使用好的技术。如果你缩短了恢复时间,就可能得不到充分的恢复,也就无法再用良好的技术跑出70秒的配速,挣扎着完成训练并不能让你达到本次训练的目的。

R训练不适合一群跑者一起参与的群体训练——队伍里总有些人要比另一些人跑得快些,他们会更快地完成一轮训练,并更快地开始下一轮。如果跑得较慢的跑者需要同跑得较快的跑者一起开始每一轮训练,他们(较慢的跑者)就得艰难地跟上较快的跑者的节奏,而实际上他们是跟不上的。猜猜看,这样训练的结果如何?跑得较快的跑者获益良多,而较慢的跑者则是在受苦,并且还没有达成训练目标。

对长距离跑者来说,建议的恢复时间大约是R配速快速跑用时的2~3倍。另一个决定R训练恢复时间的方法是用轻松配速慢跑,慢跑距离跟刚刚进行的快速跑一样。例如,跑R 400米的时候,可以在两轮快速跑之间轻松地慢跑400米,也可以在下一轮快跑开始前步行完成最后的10~20米。

建议将R配速的累计奔跑距离(单次训练)控制在8公里和周跑量的5%之间的较小值上。例如,一位每周累计跑48公里的跑者在进行R训练时的R配速最大跑量为2.4公里(0.05×48)。然而,对于每周跑量大于160公里的跑者而言,我建议将R配速的最大累计跑量保持在8公里,比如说,对于周跑量累计达190公里的跑者,他的R配速最大跑量并非9.5公里,而是8公里。另一经验法则是,每个单次训练回合(R配速快速跑)不应该持续两分钟以上,这就意味着对于大多数跑者而言,大部分真正的R训练是由重复的200米、300米、400米、500米和600米组成的。如果R配速在每400米60秒左右的话,那么重复跑800米也没问题,但能做到这点的跑者是那些可以用将近4分钟或者不到4分钟跑完1.6公里的人。

在不同强度下跑了多久,而不是跑了多少——从这样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始终是最好的方式。不然的话,队伍中跑得较慢的跑者要比跑得较快的跑者多花相当多的时间才能完成训练。实际上,跑8×400时,R配速为每400米90秒的较慢的跑者要比R配速为65秒的较快的跑者多花两分钟时间完成(更别提更多的步数以及与地面更多的撞击了)。稍加思考,你便会觉得或许这位较慢的跑者以90秒的R配速跑6×400更好些,这样,他所承受的压力就跟能够在相同的总时间内完成8×400的较快的跑者所承受的压力相当了。就跟M跑、T跑和I跑一样,表4—4中列出了一些R训练。

■表4—4重复配速(R)训练

注:该表格由“聪明地跑”项目设计的杰克·丹尼尔斯计算器创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