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木匠之家》等二则图文(1978年)
73、乡村木匠之家
眼前的这幅画,画面充满了温馨的乡间生活气息。咳,这是多么熟悉的场景!室内所有陈设与家什,尽皆取自当地真实生活,固然不必说了。而且其人物的安排,也都完全依照自己心中留下的对那时生活的感知与记忆。这画面前景的主要角色——乡村木匠,当然也就是这家的家长了,正在专心一意地凭眼光对手中的木活儿“吊墨线”。而那手中的木具,仅凭其“体量规格”,似乎也可以推断出,当时木料的来源,已是相当艰难了。别看这房屋全是木板构造,可那绝对都早已是“过去式”;现实则是:队里哪怕要砍上一株就如这木匠手中木材般粗细的树儿,也必须得由队长亲自批准才行。闲话休絮。画中最显生动的,其实是作为背景部分的那几个人物。看,那位正蜷坐在弧形大灶台后的“家长母”,脸庞和身影都被灶火映得红红的,却微微地转过身,象是在爱怜地招呼着她家的两个孩子。那两个孩子,显然是正在嬉闹,其“攻击”与“避让”的动作,客观地说,还显得挺“有型”的。最有趣的是有只“桩尾狗儿”,正十分投入地舔着右侧孩子伸出的赤脚脚底。那是为什么要舔,不用我说,凡是对乡村生活比较了解的人,都应该推想得到……总之,这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农村家庭生活场面,曾经平平和和地出现在这个世界过,它偶然被我发现并激起了我的感思,且事后又被我用自己手中的画笔表现了出来,或者毋宁说是记载了下来,于是这世间就多了这幅幅面不大的纸质油画,由此也还就有了这篇读者诸君正读到的文字。
74、又一次安置检查
这儿展示的这个场面,不知读者诸君看了是怎么一种感觉。反正,我自己即使今天看了,真的也都可以说是觉着触目惊心、久久不得平静。画成于1978或79年,正是我立志要将一些“不合时宜”的情景用手中的油画笔表现出来的高峰期上。这里先就从画的题目说起吧。既称是“又一次”,可见这“安置检查”,当年在乡下,确是说得热闹、办得拖沓的事儿。那是当时“李庆霖告御状”后,国家一再声称要彻底解决知青在乡下立足艰难的现状,而事实上,因为种种原因,则哪可能解决得了!譬如我队吧,那笔随我与伙伴下乡的“安置款”,除添置了点最基本的用具,还预留下一点租房费之外,就早已被队里全数挪用掉了,所以我等一直都只好就这样对付着在房东家住。当时,过不多久便就又有一次这种几乎可以说是徒劳无功的所谓“安置检查”,因为差不多每个生产队,都总是有着种种托词,可以让事情近乎无休止地拖延下去的。既是这样,兼之每次这“检查者”们来了,还得我等劳神费力的办招待,所以当时,我真的是只要提起这事儿,气都不打一处来。况且那时我在乡下的出路基本上已经是被阻绝的了(原因前文曾说过),这人心底也就早有了一种类乎悲壮的“天不怕地不怕”的气概。基于此,象画中所表现的这“又一次安置检查”来临了吧,我坚持着只要随常煮顿饭给参与者们吃就行了。可伙伴哩,一来是整个对“出去”之事还存有幻想,二来,因此也就认为,来者是绝对不能得罪的,所以还是坚持着定要去杀只鸡“办招待”。当然这样一来,画中也就有了他这正在对一只无辜的“乡村土鸡”剖腹开膛的背景场面。说到这儿,顺带简介一下:画中左侧着深色装蓄“飞机头”者,即为本社的“知青管干”。最后听说其真的是因为许许多多为非作歹的行径,而在“新时期”开始的时候,彻底“栽”了。但这时候,唔,看,这人是多么的踌躇满志啊:正一边嗑豆抽烟,一边装模作样地翻弄着被查的帐本(明白人都不难推测这帐本的真实性)。而在场的“被查者”中,一个象是讪讪地伸手在解释着什么;另一个,喝,那斜睨的眼神,恐怕就已经很能说明一切……另外,画中正面站着的那高个儿,自然便代表达某本人了。观其悲凉、愤懑且是无助的神情,兼其潦倒落魄的整个模样,就是现在,我也都只有摇头苦笑的份。——好,不啰嗦了,就介绍到这儿吧。余下的,请读者诸君自行在画中去体会。为了便于对照理解,这儿将从前已发过的我这“居室”的室内景写生油画再次发上。此外,不妨还将当时队里一步步为我与伙伴添置的全部“家当”列个清单如下,也好让大家看看,当时所谓最基本的安置,都包括了些什么——
一口铁锅
一只盆子
一把火钳
一把菜刀
一只锅铲
一个筲箕
一副土碗
一把竹筷
一床粗篾席
两个斗笠
两副锄叶、锄卡
两把镰刀
(以上物品须花钱在供销社买)
一捆干牛草(铺床用)
一个灶前草蒲团
一盏用旧墨水瓶做成的煤油灯
一只石头水缸
一架双人木床
一担水桶
一块菜板(兼水缸盖)
两根锄把
两个背篼
一个竹编的“碗篮篮儿”
(以上物品本队自己可以得来)
除此之外,再加上随同租房已有的一个小小粮食柜,一张木桌与三根半长凳(因有根长凳只剩下一边有腿)。
江南蜕心堂:原创艺文渊薮……
扫一扫或按一按,关注“童山雷”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