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怎样过年的呢?每个朝代都一样吗?哪个朝代的习俗最多呢?

中华上下五千年,数不清的朝代,数不清的习俗,我想任何一个人都很难将中国古代各个朝代,各个地区的春节习俗整理出来,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文化不断发展,春节习俗也不断的在进行变化。

在秦汉时期,随着农耕文明的进步,中国社会逐渐脱离早期的原始宗教崇拜,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一时期,年作为岁首的春节,是君臣之家加强关系的一种社会活动,而民间多作为乡里家庭聚会的良辰。

在汉代,过年的时候,首先要祭祀祖先,整个家族要按照尊卑等级列坐在先祖排位之前,全家人依次向家长敬酒;其次,要拜贺宗亲乡党,在家庭祭祀和庆祝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走出家门去亲族和邻里去拜贺。

魏晋南北朝时期,岁首朝贺仍然是朝廷大典,老百姓清早起来后,先燃放爆竹驱除恶鬼,然后依次拜贺尊长。

唐朝人特喜交际、爱热闹,正月初一,长安城里家家户户都设着酒宴,邻居们相互拜年,走到谁家吃到谁家,这还有个专门的名目,叫“传座”。

唐代岁宴之上,必不可少的节物有屠苏酒,另一种叫椒柏酒。敦煌文书中所记录的节候赏物,就有“岁日赏屠苏酒、五辛盘、假花果,胶牙饧”。 

大年初一早晨,唐朝人喜欢在院里竖起一根很长很长的竹木竿,底部埋扎在土里,竿顶飘悬着纸或者布做的长条型旗子,在寒风中抖动,这叫“幡子”。后来这种风俗传到日本,演变成了“鲤鱼飘”。

宋朝时期,是中国社会文化最发达的时期,中国人的春节习俗很多始于宋朝。宋代人过年开始吃饺子,宋朝称饺子为“角子”。宋代已普遍开始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除夕、春节放爆竹之俗便逐渐盛行,宋代的除夕夜,爆竹之声通宵不绝。

清朝皇帝开笔书写“福”字,开始于康熙朝。到年节时,康熙帝开笔书“福”,赏赐大臣和内值人员。以后逐渐成为定例,并定于每年腊月初一开笔书福。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清代姚文瀚《岁朝欢庆图》描绘了过年阖家欢庆团圆的场面,将新春时节欢快和气的团聚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

春节期间,街上也会更加热闹,民间艺人纷纷上街表演自己的绝活。当年的天桥底下,有说相声的,唱曲的,表演杂耍的,可谓热闹非凡。

到了明朝,过年习俗十分隆重,接灶神、贴门神、除夕守岁、十五赏灯会都已经盛行。

民国政府曾经为了推行公历,想要将传统节日按照公历来进行,但是效果不佳,也只能让老百姓过春节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春节这一迄今为止流传历史最久,流传地域最广的节日,成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