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干姜附子汤方(76)

【7.29】大下之后,复发汗,其人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内外俱虚故也。

那刚刚呢在28条它所说的这个损伤津液的这个过程,它说“大汗之后,复下之”,那“大汗之后,复下之“我说这不一定是误治,因为正确的治疗过程也可能会有这样子的处理方法。可是29条呢,它是“大下之后,复发汗”,那这样就是一个相当可能是误治的情况了,因为我们感冒都是从表面到里面嘛,那通常他这个状况可能是下之后发现没好,然后才发现自己错了,然后才又再发汗。那这样的过程呢,当然就会让病人的损伤变得很大,因为我觉得中药哦,尤其伤寒的方子,我觉得很多方都是有病治病,有病则病受之,那无病呢,则人受之啊,所以就是,如果是在误治的过程里面人体受的损伤面是比较大的。那他就是说当你又用了下法,又用了汗法,那身体呢不但有这个津液的损伤,而且你的身体经过这种莫名其妙的搬运的过程,就是本来不应该打这里而打这里,又打那里,把身体搞得乱七八糟。那这样子这个人一定会不但是津液受损,而且他的元气也会受损,那津液跟元气都受损了之后呢,他说“其人必振寒”,就这个人哪一定会虚冷到要觉得要发抖的感觉,然后呢“脉微细”啊,脉呢会觉得,哇……好虚哦,细细的都快把不出来了。他说“所以然者,内外俱虚故也”,就是之所以会变得这么差哦,是因为呢,他的里外都已经被你弄虚了。因为如果你是不适当的下的话,那你的肠胃啦什么都会被打得很虚对不对?然后再发汗的话,表面的元气又会虚一次,所以这样的情况,这个人的能量太不够了,所以他的脉就会很细很弱。

那这一条到底要怎么医疗它呢,其实张仲景不给方,也是蛮有道理的,因为遇到这样的状况,我们很难说一定要给什么方,因为这个状况你用方的可能性的幅度还蛮大的。同学记不记得,有一个我们先用甘草干姜汤复其阳,再用芍药甘草汤复其阴的这个状况,就当他的阴阳都弄得很虚的时候,张仲景提出来先救阳再救阴的这个原则,就是之所以经方派到后来会变成火神派,就是这个先救阳的原则是不是存在的。可是呢,你想想看,像甘草干姜汤这么温和的方,他就说你要喝下去以后过了十二个钟头人才会慢慢暖回来,也就是阴阳两虚的人,你要救阳你也不能够一下用太猛的阳药,因为如果你用得太猛了,他的阴一下子被你烧干了,这个人就毁掉了。所以像这一条当很多读《伤寒论》的人,会想当然的连接到后面有一条,因为很像,就是后面有一条是那个芍药甘草附子汤哦,(【7.39】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他是说发了汗之后,这个人还没好,然后很怕冷,他说就是因为这个人太虚了,所以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当然芍药甘草附子汤的好处是它又有芍药,又有附子,所以芍药也能养阴,附子也能回复阳气,可是历代医家在处理这条的时候,也有人提出来说,在阴阳两虚的时候,芍药附子甘草汤都还是有可能太猛,所以说不定要有更温和的调理方式存在。所以呢,这样的一个状况如果真的出现了啊,要用什么方的话,可能大家要有一个考量,就是因为我觉得等到《伤寒论》上下去哦,大概我们养成一些奇怪的惯性,比如说手脚冰冷,怕冷然后四逆汤就下去了。但是如是这样的一个情况,如果连芍药甘草附子汤这种方都有人觉得它太猛的话,那四逆汤就可能不是那么适合了啊。所以实际上他转成什么证我们再观察,至少这样的一个过程呢我们要晓得,它不一定说是绝对什么方法是最正确的,你要看那个病人的状况,就他的手脚到底有多冰,他渴不渴或者是有没有身体僵硬啦,抽筋的现象,那时候再来想一想要用什么方子哦。

那这个,中医古时候汉朝张仲景很头大的这个下法这件事情,到今天的话其实退烧针也好,打点滴也好,都会有同样的效果,就是让身体的阳气忽然冷掉,让邪气内陷。所以如果你遇到的感冒症状是这个人呢,他感冒之后就先吃什么伏冒碇、普拿疼,或者先去看了西医,打个点滴、退个烧,然后再跟你讲说,我还是很难过,你有没有办法?然后你又非常犯贱的要收那个烂摊子,然后帮他发汗啦怎么样啊,然后之后就可能就会出现这个状况,那出现这个状况的时候其实要收这个最后的摊子,就还蛮考验医术的哦。所以要跟同学讲一下,这个状况看起来其实是一个,这个症状并不复杂,问题是要处理它的时候是蛮考功力的,所以这一点先跟同学说一下。

那接下来呢,30跟31两条啊,他同样是在讲人体的营卫这两种气的互动关系,这两条可以说是在临床上因为蛮少见到的,所以如果要学方,让你常常可以用,显得你很有功力,那这两个方其实都是会用到,但是没有那么常用的方,所以有的时候可能学起来会让同学比较没有成就感。可是换个角度来说哦,我觉得读这两个方哦,在学习的过程里面会给我一种很大的快感,因为呢,它会让你看到说,张仲景的医学,可以有那么细,就是他的医学可以在营卫之间的这种,种种的这种区微细节的变化他可以写到这么仔细。所这两个方剂的这个方证啊,在学习上面还是很有意义的,所以我觉得虽然读起来会有一点难过,但我们还是把他好好的看一看。

7.30】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而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干姜附子汤方

干姜一两(炮) 附子一枚(破八片,炮)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那30条也是一个不太适当的治疗做为开头,就是先用了下法,再用了汗法,然后呢这个人就发生了状况,这个人什么状况呢,就他白天觉得很烦,那烦之外还有燥,那“烦躁不得眠”,你就会想象说,病人啦,要躺一躺多休息对不对?但是在床上翻来翻去,说躺的好难过哦,这样子,这是“烦躁不得眠”。这个“不得眠”不一定是睡不睡着的问题,就是他躺在那边躺的非常的不安稳,而且心情也是非常烦乱的。那这样的一个状况,他也下过了,也发过汗了,理论上这个感冒也打得差不多了,那他为什么在床上会滚来滚去,这么难过呢?同学在这里可要小心哦,不要看到“烦躁”就觉得是大青龙汤证、白虎汤证哦,这差太多了。那他还有一个奇怪的特征,就是呢,到了晚上天黑以后就开始躺得比较平了,那等到了第二天,太阳公公出来了,继续烦燥给你看。就是有这种很明显的昼夜的差别,然后呢他的脉证是怎么样的呢,他是不口渴,不呕吐,又没有表证。那我们说张仲景的书,常常口渴是在标示往阳明去思考的可能性,因为阳明病,无论是白虎汤证或者是承气汤证,人都会很干渴的,那他不渴,所以呢,你就要知道他这个烦躁,很可能不是属于阳明的。就是同学,这些条文哦,内容其实都是很实用的,平常我们在帮人看病时候,就是要把这些条件,一个个排除,一个个扣掉,才能找到他到底是什么病哦。因为有的时候,你看到这人烦躁,他不渴,不呕,无表证,那你还没有等到晚上,就先开药了,所以他要让你在烦躁的时候,你要先有几个条件,看他到底是不是符合这些条件。如果他没有口渴的感觉,没有想吐的感觉,那口渴我们一般标示的是阳明,想吐我们一般标示是少阳。那这个标示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要决定这人有没有少阳证,也不是光看一个呕吐,你可以问他这个身体侧面按会不会痛啊,或者嘴巴苦不苦啊,耳朵有没有觉得塞塞的啊,就是少阳的一整个区块都可以问一次。就是在问诊的时候,我看陈助教在帮人看病,就是要问很多不相干的无聊的问题嘛,每问病人一个问题,病人就说:“你问这个我都没有,你问这个我都没有,这医生好烂哦,都说不准。”那不是说不准,你要先把这些条件排除掉啊,就问了没有才知道这条经先不用处理嘛。

那“无表证”,如果这病邪还是在太阳表,还有风邪寒邪在人的表面,这个人怕风怕冷脉浮,那这些都是太阳病的指标。那他现在呢没有三阳的指标,太阳、少阳、阳明都没有。然后呢“脉沉而微”,宋本是写“脉沉微”那意思一样啊,那“脉沉微”到底是什么脉啊,因为这地方它有一个非常暧昧的标示,就有人说它存在这个标示,有人说没有。就是这个30条它的脉是沉微的,而它31条的脉是沉迟的,那一条是脉沉微,一条是脉沉迟,它到底在标示什么东西?像广东的那位陈大剂陈伯坛,我觉的他提出这标示的这个论点其实还蛮有意义的,他说脉沉微,我们一般六经传变,哪一个经的病是脉沉微的?少阴病,哪一条经的病是脉沉迟的?太阴病。也就是说这个病呢,它脉会变成沉微或者脉变成沉迟,它有在标示出这个人他现在身体里面是那一个部位正在很努力的要让身体好起来,如果是少阴区块在努力的话,他脉会沉微,如果是太阴区块脉在努力的话,他会沉迟,这是一个说法。而这个说法跟另外一个说法并不冲突,另外一个说法我们等一下会讲。

那“身无大热”,这个“身无大热”在这一条证里面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重点,因为这个病证他本来要讲的是什么呢,他本来要讲的就是,当你的身体被下过,本来这个邪气还在营卫这些比较表面的地方,被误下了以后,它就全部都陷进来,然后你发现他还有牵连到外面,赶快紧急发汗,然后再发了。那这样子你会不会觉得说,原来我们生病的状态是营卫之气挡着这个病邪,那现在全部被扯进来,然后全部丢出去,那你的身体很可能会发生一个状态,营气平常就走在脉管比较稳,因为它属阴比较稳,但是卫气就可能被你这个动作打散掉了。如果你的卫气被打散了,然后邪气又还没有去干净,那你的身体就是处在一个表面这个保护你像是大气层一般的卫气非常稀薄的状态,而且这卫气里面还掺杂邪气这样一个状态。那当你的卫气很虚的时候,又有邪气掺杂在里面的时候,你的身体会有什么样的特征呢?就是啊,我们昨天在一开始教太阳篇的时候,有跟同学讲说,人的营卫是好像,卫气是比较在白天出来在外面保护我们,到了晚上卫气会收到营气里面去休息,然后得到滋养,等到第二天再出来。所以白天容易出汗,跟晚上容易出汗是不同的,是不是这样子,就它一个属于营,一个属于卫,就是白天是属于卫气的时间,晚上是属于营气的时间。所以有人说我们应该早睡,早睡的话可以让卫气回到营气里面休息。那如果一个人他的卫气很弱,又掺杂着邪气,白天的时候这个很弱的卫气想要跟邪气作战,可是又打不掉这个邪气,那我们说正气不能把邪气摆脱掉时候,人会烦躁,那白天处于卫气的时间,它很努力的工作,想要把邪气打掉又打不掉,这个人烦躁的不得了,到了晚上呢,它说我上班时间已经超过了,打卡收工,就回家休息了,那这样就不打了,就明天再见,就是工作的烂摊子明天再收就好,那这样子的话他晚上就因为下班了嘛,所以就不打了,所以晚上就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了。

可是啊我这样子讲其实听起来会有一点没有说服力,因为这个说法听起来有点太玄幻,整个这讲法有点形而上,那有没有佐证可以证明它的的确确是这样运作的呢?首先第一个佐证是这个汤剂,这个干姜附子汤的走法,刚好是可以补到卫气的,这是一点,而且临床上也是有效的哦,有效是最主要的。那另外一点就是,这个条文其实存在着另外一个跟它成对的条文,跟它成对的条文是什么条文呢?就是将来在教柴胡汤的时候,会教到的这个热入血室的问题,就是《伤寒论》里面有提到一种感冒是女人特别有的专利,男人没有的,就是女人在MC来的期间如果感冒的话,她的感冒会呈现一种比较特殊的状态,因为我们前面讲麻黄汤证,不是都有讲到说,如果麻黄汤证能够喷鼻血,就可以把邪气喷出去,然后麻黄汤证就会好,那可见身体如果有血要流出去的时个,是一个可以趁机可以排邪气的机会,所以鼻血又叫做红汗,那女人月经期间到了,是不是也等于有血要离开身体,是不是这样子?那身体的抵抗机能,就会觉得说,我们赶快趁机把这些邪气全部往那里丢啊,就是往月经的血里面丢。那身体能够借用从这个太阳区块或阳明区块,把它丢到子宫的这个月经的血里面呢,它可以借的路径是我们所谓的少阳区块,就是身体侧边的三焦之气流动的地方,借这个区块来丢,所以女人在月经期间的感冒,常常会转成少阳病的小柴胡汤证。比如说家人啊,比如说我表妹好了,她感冒,她跟我讲的症状是太阳的感冒,桂枝麻黄汤证之类的,我就是把个脉,一把脉,咦,怎么你的脉已经变成弦脉了,不是浮脉了,那你就会说是不是MC来了,她说对对对,就是MC来的时候,她会自然的所有的病邪会被赶到少阳区块,然后随着血出去。那在这个过程的时候啊,月经刚好要来的时候这个转移的过程的时候,我们都知道身体要把病邪转到经血里面去排除嘛。那个时候呢,《伤寒论》后面就有这个条文,说这个女人会什么呢?“昼日明了,暮而讝语,如见鬼状者。”就是她白天会很清醒,好像身体什么动作都还OK,可是到了晚上呢,就会开始跟看不见的人乱讲话,那张仲景就说,那这个你就不要医她,等MC血流出去了,就会好了。所以当邪气跑到营血之中的时候,人就会产生另外一个跟这个条文颠倒的症状,就是白天好好的,晚上发疯。那我们就知道说,《伤寒论》里面是有这个成对的条文存在的,而热入血室是确确实实知道那个邪气是往血里面走,所以我们就知道这个地方呢,邪气是比较在卫分的。

那至于说这个“脉沉而微” ,我刚刚说“脉沉而微”的第一层意思呢,是标示他的少阴区块在努力做一些什么事,这是第一点;那另外一点呢,这个「脉沉而微」也可以这样说,就是人那个脉哦,如果你刚按到这个脉就觉得这个脉很有力的话,你会知道这脉是浮起来的,按到比较底下才有力,那就知道这脉是沉在底下的,是不是这样子?发果我们说这个人在比较表面的气是卫气,里面的气是营气,那“脉沉而微”也可以是说这个人的卫气,好像这个人的他的看不见的能量的身体的这个屋顶被拆掉了,所以把到的脉,是没有屋顶的脉,那陈伯坛先生在讲这个事情就是说啊,他的太阳区块的卫气,已经被你乱医一通被剥掉了,然后剩下一个太阳底面的,太阳的楼下的少阴在那边顶着,上面的一层气被剥掉了。那这个上面一层卫气被剥掉,还有一个特征,就是这里讲的“身无大热”。因为卫气是抵抗病邪的最代表性的抵抗力之一,如果你有足够的抵抗力去抵抗邪气的话,照理说会发烧才对啊,可是他身体又没什么烧,“身无大热”,不能说完全没有烧,就是烧不太动的样子,那你就知道他这个正气其实是很弱的,那么我们要怎么样去补充他的这个卫气呢?

那在这边哦,我们要想说,之前我们说,表阳虚,卫气里面阳气不够,于是这个人就会疯狂流汗不止,要虚脱一样,然后小便不利,那我们就会用桂枝加附子汤,桂枝附子汤是一个很代表性把阳气带到卫分来的汤剂,那这里为什么不是要用桂枝<加>附子汤呢?其实这里不用桂枝<加>附子汤的理由哦,就是它的下一条为什么要用桂枝新加汤的理由,也就是我们今天这堂课一开始的时候讲到说,有一些时候,你可以透过太阴去走太阳,有一些时候,你要透过少阴去走太阳,因为太阳是得到很多不同层面的能量资源的一个区域。那桂枝系统的药是从太阴去支援太阳的,可是这地方的太阳它最需要的支援,并不是来自于太阴,而是来自于少阴,所以它的脉呈现出来的特征是脉沉微,而不是脉沉迟,就是有此一说,这说法是蛮合理的。

那么干姜附子汤呢,我们来想一想哦,其实附子这味药,基本上你吃下去不一定会让你觉得很热,也就是附子它的力量虽然是纯阳的,但是它的力量是比较在于走通你的全身,所以它推送药的速度会很好,但是附子这味药却不一定是热药,那相对来讲附子要热的话,通常要加什么?加干姜对不对?因为干姜可以提供足够的暖度,让附子带着干姜去运行,那这样子才会有暖的感觉。

那我们大家再来回忆一下前面这个我们要先复其阳再复其阴的甘草干姜汤,它就是甘草跟干姜两味药,让甘草这种很缓的药,让干姜的药性慢慢的发挥,然后这个人会慢慢的变暖。那如果你需要这个人快一点变暖的话,甘草干姜之外你还可以加附子,就变成什么?四逆汤。那桂林本的四逆汤是有人参的,宋本的是没有人参的,基本上它的结构是甘草、干姜、附子。那四逆汤在这里为什么不要用啊?其实是这样子,因为四逆汤一旦有了甘草,第一个,药效会变得比较缓和;第二个是,凡是用了甘草的药,这个药物会变成从中焦作用,比如说我们的脾胃跟肌肉是一体的,你一旦用了甘草,这个药性走出去的时候就会从肌肉这边传过去,所以是手脚很平均地慢慢地暖回来,那四逆汤的药性。那现在要修复的并不是手脚冷,而是最表面的一层卫气没有了,那我要让药走到更表面去。那我们说越阴柔的药越走里面,味道越浓的药,越走里面,这个药性如果它越粗糙,它的阳就越多,就可以走到比较外面,药的精粗;所以他要做一种很粗糙的药才能让它走到最表面去,而干姜附子汤跟白通汤算得上是《伤寒论》里面最粗糙的几个方之一了,那它的这个粗糙是怎么个粗糙法呢?首先它干姜一两啊,我们这个桂林本是写炮,但是宋本是写不炮,那这个方子你用炮干姜或者干姜都可以。不过话又说回来,同学你在看《伤寒论》的方的时候,他如果说干姜要炮啊,大家不可以到药店去买炮姜哦,因为药局的炮姜已经完全烧成炭了,那就很不热了,那不行。张仲景的干姜炮的是干姜再稍微烤焦一点点,让它那个热力再温和一点点而已,那我们那个炮姜已经几乎是变成不热的止血药了,就没有什么用了。

那附子是一枚,我们桂林本是写用炮附子,宋本是写一枚生附子,但在这里用生附或炮附都是还可以的啦,那这个生附子一枚是确确实实有到汉代的三两,可是炮附子一枚就没有到汉代的三两了,可是我通常在用药的比例上面,我还是会附子,因为就算用炮附子,我也放到三这么多,就是干姜一、附子三这个重量,因为我们现在这个附子的品质已经在下降,用多一点,感觉上比较好。那它的煮法是三碗水煮一碗水,然后顿服,顿服就是一口气这样喝下去,那我们都说药煮得越久,它的药性会越柔和对不对?像是桂枝汤七碗水煮成三碗水对不对?它煎煮的时间有四碗水这么多,有四个时间单位,那四逆汤就是三碗水煮成1.2碗水,只有 1.8 碗的时间单位,那后面31条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他是用十二碗水煮成三碗水,就是煮很久很久,让这个药变得比较偏阴柔,像小柴胡汤也是十二碗水煮到三碗水这么久。那这个方子它是三碗水煮一碗水,它的时间是很短的,那这个时间代表他要取这个药性最阳最粗的部份。不过这个煮法上面,我就觉得我们现在煮这个方剂哦,这样子煮会不会有一点险啦,我想如果你是用炭炉煮或煎药壶煮,都不太险,但是用瓦斯炉煮,可以刚好煮出把你毒倒的这个……就是附子会煮到一个半调子的状态,会把你麻倒的这个状态,就是附子的毒性是要经过煎煮可以让附子的毒性分解掉。我在一开始教跟同学讲附子的毒性我会说,如果是生附子也好,炮附子也好,因为炮附子现在很多家都炮的不好哦,所以有同学吃个什么附子汤、真武汤就被麻倒了,那这是代表它的炮制过程比较不好,如果你要用炮附子要用这种短时间煎煮的做法的话,我想炮附子还是到生元去买,因为生元的炮附子确定是不毒的,所以煮的时间短也没有关系,但是一般我们家左邻右舍买的附子,如果你很快火这样子三碗煮一碗这样子吃的话,通常会被麻倒,所以这是一个附子在使用上的问题。那附子要分解它的毒性是滚的越厉害,它毒性分解的越快,那我们曾经教桂枝汤的时候估算过,桂枝汤的七碗水煮三碗水,煮掉四碗水的时间单位,如果是用古时候的炭火来煎药的话,可能是半个钟头就煎完了,那意味着这个三碗煮一碗如果是同样的火力的话15分钟就煎完了,那15分钟能够让附子的毒性分解吗?有希望,那个希望就是,如果你是用那个我在香港街头看到那个卖煲仔饭的那个瓦煲啊,他们还是用炭炉煮的,那炭炉火真的很旺哦,热度很高,锅子放上去没有几分钟就哇的大开,就如果是那么强烈的火,有可能在15分钟内附子毒性分解完,可是我们一般瓦斯炉这样小小火很乖巧的煮的话,可能没有办法,就是用瓦斯炉或者是用煎药壶呢,就要煮差不多一个钟头,才能确保附子的毒性分解掉。那煎药壶其实火力是很弱的,就是插电的那个,通常刚刚好三碗煮一碗也要一个钟头啦,所以就它滚一个钟头三碗水才变一碗水。所以附子就是如果你要用古时候的煮法,是比较险一点,但不是没有希望,那我们现在用煎药壶,就宁可让它煎慢一点,让它滚的时间有到一个钟头,这样子的话毒性比较能分解完全。但是先不论怎么煮,其实我们现在可以用科学中药,反正是干姜一附子三嘛,但是科学中药的话,我想想看,科达的附子三瓢也是会把人麻到的,然后明通的话也有希望,好像顺天的比较不会把人麻倒一点,我不知道庄松荣有多好,有没有人吃过?

那如果是生附子用在这个方,因为宋本是用生附子嘛,那我们说生附子是有破阴实的效果。那用生附子它的能量就是,因为我们说一个药材通常它的药性的倾向,就是生用比较偏泻,熟用比较偏补嘛,那生附子的话就比较能够把卫分的邪气赶出去,可是你说这个卫分的邪气不走,它是为因你的卫分的阳气已经太弱了,所以邪气才掺杂在里面。所以这方子如果你是用熟附子用炮附子补充阳气,它邪气自然也留不下来,所以这方子用生附、炮附的差别不会很大。而且呢,生附子跟姜一起煮之后,它的药效会变得有点像炮附子,所以你就当做是生附、炮附之间。只是同学想想看,我们一般煮《伤寒论》的方剂,如果是煮成三碗的话,你放一枚附子,那平均每一碗里面只分到三分之一,如果一枚是三两的话,每一碗只有汉代的一两那么重的附子的药性在里面,可是这个是一枚附子就煮一碗喽,所以这里附子的浓度是非常高的,就一次就喝下去。那当然一次喝下去,那接下来怎么办,一般使用经方的医生是说,如果你喝下去还没有好透,你接下来可以用四逆汤收工哦,但是这个汤就喝那么一次。这样子喝下去后,就是煎煮时间那么短,药性还很粗的这种干姜、附子这种最阳最热的两味药,那它会怎么走?那如果我们知道甘草干姜汤会怎么走,因为甘草干姜汤吃下去后,因为干姜本来就是一个不太会跑的药,生姜会跑,干姜不会跑;那干姜跟甘草吃了之后会怎么样啊?干姜、甘草吃了之后它那个暖度是慢慢慢慢从脾胃到肺这个地方,把你的肺的气变暖了,因为我们的肺跟我们的全身的气都是相通的嘛,所以他全身会慢慢暖回来,所以甘草干姜汤是走肺这个地方。那四逆汤呢,多一个附子的话,它会好像比较是平均的走在四肢这样子。那如果我们再把甘草拿掉会怎么样呢?那想当然会知道它的药力会往表面冲对不对,一旦失去了甘草的话,这个药就再也没有中间轴的坐标点,那就是哪里属于身体最阳的部份,它就往哪里走了,所以它大概就是可以到达身体的表面,那这是一点。那另外一点就是,如果我们不要用这么玄幻的方法来看药性的话,我们就用一个比较单纯的说法,就是四逆汤它是用来救逆回阳,那个回阳当然是回肾阳了对不对?那少一味甘草的干姜附子汤,其实它的作用点,大概也是以肾为主,因为附子到底是比较属于肾脏的药,那如果你把四逆汤能暖肾阳的效果,把它的这个附子加重三倍,然后再把甘草拿掉,那它就会好像暖肾阳的效果突然变得很猛,那很猛的效果是怎么的呢?肾是少阴区块嘛,你要把这个热药丢到少阴,可是你又故意让这个热药很会跑留不住,那它就从少阴冲破屋顶跑到太阳来,所以就会把太阳区块这个卫气的臭氧层破洞把它补起来了。就是把这个药故意丢进少阴,但是丢进一个少阴容不下的药,让它从少阴这样子喷上来,这是有此一说,那在实际上吃这个药感觉有一点类似哦。

所以在这个方子里面就会让人想到说让跟下一条相比,它比较是从少阴那边赶快的填补太阳表面的卫气。那可是可能这里还会给人留下一个疑点,就是你怎么能断定这个方真的会修补到人的卫气呢?我们说附子暖肾,干姜暖脾,为什么吃了这个汤不是觉得肚子暖暖的,背后暖暖的,你怎么知道它一定会补到卫气?用药这个东西一旦讲到这些形而上的东西,它都是很虚幻的,这是我们这一堂课从开始到现在讲这些营卫的问题,我想如果是学西医的听了,他大概会觉得很怪吧,因为这个营卫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形而上的医学,就是你在身体的解剖上面没有办法找到很适切的证据来说明《伤寒论》看到的这样的人体图。

那像我们说有的时候我们要调营卫,有的时候要修补营,有的时候要修补营卫,现在是给你一个修补卫气的方子,那如何可以知道它一定可以修补到卫气呢?那我自己是有过这样一个实验哦,就是在这本书前面的篇章,很久以后会教到的一个篇章,有一个部份是在讲奇经八脉之病。那奇经八脉之病,当然是更高层次的医学哦,那这个书里面也是讲了一些原则而已;他说,奇经八脉里面,有一个脉叫做阳维脉,那阳维脉呢,顾名思义就是维系着人体的阳的部分的一个脉,他说呀,阳维脉如果受伤了,这个人的皮肤会总是湿湿的。那在《伤寒杂病论》里面他就写说,如果你要修补阳维脉的话呢,就要调卫,就是要调补人的卫气,这个皮肤湿湿的这个感觉,请同学不要跟桂枝加附子汤那个人体出汗不止那个相提并论,就是人很容易出汗,皮肤都是湿的嘛,但是阳维脉伤了,皮肤湿是不一样的,因为我遇到过一次,就是那个人的皮肤他不是在出汗,可是你摸他的皮肤,觉得好像摸到青蛙的皮,觉得好像摸到市场里面已经砍成一块一块的鸡肉的鸡皮,就是那种感觉,就是凉凉的,摸起来这个皮不是干的,可是他又不是出汗,就是这样一种感觉。我们家附近有一个邻居,他就这种皮肤,但他还有很多其他病啊,那些病我也没治好,算是我医术还蛮烂的,那你说他有那样一个皮肤,摸起来凉凉的,像摸到青蛙还是死掉的鸡的皮这样子。然后我就想起来说伤寒杂病里面哦有阳维伤当调卫,那这个卫要怎么调啊?那最直接调卫的话,如果以《伤寒论》来讲就是干姜附子汤了,那我就叫他喝看看,那就煮一煮啊,煮差不多一个钟头,就煮45分钟吧,他就喝了,那喝了几次之后啊,再摸他的皮肤,果然就比较像正常人,就干了。所以这汤呢,能不能修补到人的卫分呢,可能是可以的,我说这个皮肤皮常湿的这个状况,同学会不会跟流汗搞不清楚啊?就是那个触感是不太一样的,所以从这点来看的话呢,我们也可以想到说,的确是这个方剂它一层一层的,就是有甘草或者没有甘草,或者再加上附子,它可以走到哪里或者是再走到哪里啊,那这样的一个方剂。

不过在学这些东西的时候,我想同学啊都要有一个横向的整理功课的一种思考角度,就好比说当它每个条文里面出现了一个同样的词句的时候,比如他说“烦躁”的时候,同学在复习功课的时候就要想,还有那些其它的条文有烦躁,可能白虎汤证有烦燥,然后茯苓四逆汤证有烦燥,然后大青龙汤证也有烦燥,《伤寒论》有很多其它相关的“烦燥”的条文,吴茱萸汤也有烦躁。那你要想想说,同样是一个烦躁,我们到底要怎样来分辨它们的烦躁是那一种的,我想这是一个大家复习功课时候,自己要想办法做的一个功课,因为《伤寒论》在临床上最重要的是辨证的技巧。就像说太阳篇我们讲到“喘”,我们下一期课要教麻杏甘石汤,它也是一个以喘为主的。那当看到这个太阳篇的“喘”字的时候,你就要想到太阳篇有那几处有喘,比如说小青龙汤证会有喘,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证会有喘,然后葛根黄芩黄连汤证会有喘,麻黄汤证也会有喘,这样再加这个麻杏甘石汤就有五种不同的喘,那这五种不同的喘你要怎么分呢?那麻杏甘石汤证有它的特征,它的肺是又干又热的,所以他的右手的寸脉是鼓起来的,然后咳的声音是很干咳那种铿铿铿的声音;然后呢,小青龙汤证的话,它有喘的话,它一定是吐出来的痰是稀稀的,它是肺里的水太多了,所以它有它的特征;那麻黄汤证的喘,那这个人一定是脉浮紧啦,怕冷啦,没有汗啦,那葛根芩连汤的喘就不用分了,因为葛根苓连汤正在拉肚子嘛,在拉肚子就拉肚子为主证就好了,喘当作副证看就好了;那桂枝加朴杏汤的话,那就是脉浮缓,一般程度的恶风,他呼吸道开始不顺了,那这样就桂枝加朴杏汤。

所以学《伤寒论》的时候这些地方的功课啊,倒是不可以偷懒的,就是同样是一个“喘”字,那你要分得出它有那些喘。那如果你真的做了这个功课的话,我想会觉得学《伤寒论》学得很心安,因为《伤寒论》它在我们生活中最好的一点之一啊,就是它非常切合实际。如果你不是从这个角度去接触中医的话,而是脑海里面只在想些什么五脏六腑阴阳,什么肝阴虚啊,什么肝血虚啊,什么脾胃之阴不足啊什么的,那如果你遇到今天我们刚刚读过的这个干姜附子汤证,那请问这是五脏哪一个脏哪一个腑虚啊实的?这都不是嘛,或者是我们刚刚讲到的这个病人常自汗出,那这个跟哪一脏哪一腑的阴阳虚实有关系嘛,没有关系,所以一般中医在讲那些黑话,其实根本够不到《伤寒论》在处理的那些范围的,就是讲的那些其实在这些病没有什么用。所以张仲景在教学上面他是先教你看六经区块怎么样分人体的层面,而这种分法并不完全对应哪一脏哪一腑,而是人体有这些的层面。当然今天我们要谈的层面都是很粗浅的,因为将来等到同学学到风湿篇的时候,你会重新学一次看到这个风这个湿走在哪一层,它有什么症状,就像这样子的一个分层的方法,是临床医学非常有效的一种处理方法。可是那个不是中医的那些黑话可以包含的范围,那些黑话讲得太多的人,不太处理得好这些东西,所以人的最表一层卫气如果出现破洞了,那就是干姜附子汤。

《石室秘录》里面日治法这个天师讲说,这个白天病变得比较严重,就是平常有发寒热或发烧或怎样,是白天烧晚上不烧的,那你就要在天亮以前先喝药,在你的卫气出来的时候,趁机把这东西一起抽干净。因为傅青主跟张仲景的方子是各有妙处,像张仲景他是从少阴去开太阳,那傅青主这个东西是从三焦去开太阳,他是走柴胡汤的系统,就是从三焦之气开出去,然后把邪气赶开。因为卫气有四个源头,你走那一个都还算对,所以他是用柴胡系的药,三焦开太阳,然后用一些袪邪气的药混杂在补气的药然后走三焦,一样是可以做到他要做的事情,那这是他治白天。不过白天的这个状况用仲景的干姜附子汤就很好用,所以傅青主这个方显得是有一点可有可无啦。但是晚上这个治法的这个方子啊,就傅青主的方用得很漂亮了,就是说他用的是很多滋阴的药,然后在滋阴的药里加一些能够袪邪的药,那傅青主这种在阴药里面袪邪的药,其实用的是,他的漂亮的程度是远远超过很多其它医者。怎么说呢,一般我们说对付肿瘤好了,那现在很多大陆的新研究,什么对付肿瘤什么雷公藤啊,什么白花蛇舌草啊这些又毒又厉害的药,肿瘤没有了,人命也去掉半条了,像那种药都显得很蛮,很没医术可言。

那像傅青主治疗子宫肌瘤他用的药是什么呢?是鳖甲跟荸齐,鳖是一种能够在水里面钻泥巴的东西哦,鳖跟乌龟不一样,乌龟不好动,鳖还蛮好动的。所以他说如果身体里的血分跟阴分有邪,你丢一只鳖下去它就会钻会挖,那就很适合放到子宫肌瘤这个方子里面,中国本草说荸齐这种药物呢,你跟铜钱一起嚼,铜钱都会烂掉,所以它能够化铁消金,但是吃到人体又害处不大,他就用荸齐跟鳖甲来破子宫肌瘤,那这样就显得用药是非常之漂亮,因为他用的药很没有伤害性,就是能够去除邪气,但是不伤正。那在这里的话,鳖甲跟何首乌哦,跟白芥子一起来把阴分里面的邪气拖出来,这算是用药用的很漂亮的作法,所以如果这人是晚上特别病的难过的话,那就用这样的方子可以处理,这两个方子是可以通用在很多地方的啊。那因为下面讲义还没做好,还没发,后面就是讲说如果你晚上会发寒热,而发寒热的时候又带有一点点烦燥的话,那代表阴邪里面还有掺杂阳邪,所以再加一点补气药吃下去,那是下面一节的内容。

那再下面呢,就是张仲景讲说,白天烦躁不得眠,晚上安静,或者是白天明了,晚上会发神经乱讲话。这种东西虽然都是有道理,但是都不是绝对的道理,怎么讲呢?就是白天能够烦躁不得眠,代表他至少还有一点卫气可以跟邪气抗争,如果他的卫气已经虚弱到完全没有的话,那他连白天都不会烦躁了,就是全天候下班的状态,就没有什么上下班的问题了。所以张仲景或者傅青主他们就……就是说他们有其它的状况,就是将来教到少阴厥阴篇同学就会看到,有些情况真的是已经是完全亡阳了,阳气都已经完全没有了,那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所以在这一条呢,一般医家称为这个证叫做“无阳证”,但是不说“亡阳证”,因为真正的亡阳证还可以更严重一点。 那这是这一条的一个状况。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26~50)

    ​第26 讲水气病. 大家好,我们上课. 我们上次课,在太阳变证中主要讲了心阳虚的一组证候,心阳虚,心脏失养,动力不足,如果出现"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的,那麽治疗用 ...

  • 伤寒杂病论—干姜附子汤【一点资讯】

    [7.30]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而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干姜附子汤方 干姜一两(炮)附子一枚(破八片,炮)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 ...

  •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 五苓散方(123)

    五苓散主证VS日本人抓主证的方法 我们要接续上个礼拜的课,把五苓散的条文把它带完.因为五苓散这个方子,用途算得上是很广,所以要把所有的主症稍微过一下,让同学比较好在临床上面能抓主症.我们上一次说到五苓 ...

  •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甘草干姜汤方(47)

    [6.30]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 ...

  •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旋覆花及接骨方(13)

    旋覆花及接骨方 那这个大补汤,<辅行诀>里面那个大五脏汤跟大泻五脏汤哦,它的药味并不是大泻汤都是泻药,不是哦.有时候大泻汤也是补药,只是能够让它安定下来的补药.但是,大补汤比大泻汤一定多出 ...

  •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 葶苈大枣泻肺汤小半夏汤方(225)

    葶苈大枣泻肺汤 小半夏汤等方 葶苈大枣泻肺汤,这个肺里头的压力太高的时候,就是水压太高就用这个方,"支饮不得息",整个人的胸口撑胀的.塞满的,简直是喘不过气,呼吸困难的,有痰.有咳 ...

  •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 泻心汤类方(177)

    三黄泻心汤证 我们如果不说这个三黄泻心汤跟附子泻心汤的话,半夏.生姜.甘草三个泻心汤呢,它的主服法都是要先用比较多的水煮到差不多六碗,然后把渣渣捞掉,然后再光煮那个汤,把它收到三碗.那这样的一种煮法, ...

  •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 历史名方逍遥散(144)

    历史名方逍遥散 逍遥散,它是一开始是宋朝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后来有一些人把它做了一些加味,加了这个栀子跟牡丹皮这两个清郁火,凉血热的药,它就变成所谓的加味逍遥散.我们学逍遥散,它前面讲 ...

  •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仲景方之术与桂及方药(117)

    苓桂术甘汤它是一个比较治痰饮,就是中焦的痰饮,可是我今天不太能够在课堂上面把这个汤讲得很透,因为我没有办法把所有其他的汤一起拿来做非常详细的比对.也就是说,张仲景的书里讲痰饮,有的时候你真的要用力的去 ...

  •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 桂枝甘草汤及加味方(113)

    桂枝甘草汤 [7.33]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桂枝甘草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我们在<咳嗽篇> ...

  •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麦门冬汤等数方(82)

    [14.19] 咳而上气,咽喉不利,脉数者,麦门冬汤主之. 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炙)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