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明讲太极拳全集 庞明:太极拳系列讲座之一四 摘录 / 比乐族

庞明老师讲座录像?太极拳之四摘录 上面不许绷劲,呼吸要长一点,这样每个呼吸,一吸,用力使劲缩,锻炼会阴肌和大腿根的力量。你看仰卧起坐时,躺下一起来,里边不是有几块肌肉嘛,腰大肌、腰方肌,增加肌肉收缩的力量。

大腿根用力,一方面加强了会阴的力量,这本身也是一个练精化气的过程,同时,当你练完之后,把手使劲向上撑,使劲一撑,气也跟着上来,这样就把精气升起来。这个坐呢,如果有时间,不困就多坐会儿。坐两个小时不难受,就多坐会儿。这样耗一耗,这是基础,内在气化的基础。开内窍,把命门内窍打开,这是个基础。

附录 四、与松腰法相关的解剖学知识 一、骨学 (一)脊柱 脊柱位于背部得正中,由 24 块椎骨、骶骨、尾骨借软骨、韧带和关节连结而成。 1、椎骨的连结 (1)椎体间的连结:相邻椎体之间借椎间盘、前纵韧带相连结。

1)椎间盘:相邻两个椎体间借纤维软骨牢固地连结。盘的中央部分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称髓核,是胚胎时脊索的遗迹;盘的周围部分,是无数层纤维软骨按同心圆排列组成的纤维环,富于坚韧性,限制髓核向周围膨出。

椎间盘坚韧,又富弹性,在承受压力时被压缩,除去压力后复原,具有“弹簧垫”缓冲震荡的作用。椎间盘还允许脊柱做少量的屈伸和侧屈等运动。当脊柱向前弯曲时,椎间盘的前份被挤压变薄,后份增厚伸直时又恢复原状。

脊柱各部的椎间盘厚薄不同,脊柱胸段最薄,颈部和腰部则相对较厚,所以活动度大。纤维环前厚后薄,故在腰椎间盘损伤、纤维环破裂及脊椎体时髓核容易从后脱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可产生压迫脊神经的症状。

2)前纵韧带:位于椎体的前面,很坚韧,上至枕骨大孔前缘,下达第 1 或第 2 骶椎体,紧贴在椎体前面,并与椎间盘及椎体边缘牢固连结。前纵韧带有防止脊柱过伸和椎间 盘向前脱出的作用。 3)后纵韧带:位于椎体后面,细而坚韧,起自枢椎向上与覆盖枢椎体的覆膜相续,向 下达骶管,它有限制脊柱过分前屈的作用。

(2)椎弓间的连结:连结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称黄韧带,由弹力纤维构成。黄韧带协助围成椎管,并有限制脊柱过分前屈的作用。

连结胸、腰、骶椎各棘突尖之间的纵行韧带,称棘上韧带,能限制脊柱过屈。连结颈椎棘突尖并向后扩展成板状的韧带,称项韧带,由弹力纤维构成,向上附着于枕外隆凸及枕外嵴,向下续棘上韧带。相邻棘突之间有棘间韧带,前接黄韧带,后接棘上韧带和项韧带。

位于横突间的称横突间韧带。有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构成的关节,称关节突关节,属于平面关节,两椎骨之间可做轻微运动。 2、脊柱的整体观和运动 成人脊柱长约 70cm,女性略短,其长度可因姿势不同而略有差异,长期静卧与站立 后相比,一般可差 2~3cm,这是由于站立时椎间盘配挤压缩所致。

所有椎间盘的总厚度约占脊柱全长的 1/4。老年人因椎间盘变薄,骨质萎缩,脊柱也可以变短。

从前方观察脊柱,可见椎体的宽度,从上而下逐渐加宽,到骶骨上份为最宽,这与重 力的承担不断增有关。耳状面以下重力经髋骨传至下肢骨、骶骨和尾骨,已无承重意义,故体积亦迅速缩小。

正常人的脊柱有轻度的侧屈,惯用右手的人,脊柱上部略凸向右侧,下部则代偿性地略凸向左侧。 从后方观察脊柱,棘突于全长形成纵嵴,其两侧各有一纵行的背侧沟,容纳背部的深层肌。颈椎棘突短,近水平位。胸椎棘突长,较倾斜,彼此重叠。

腰椎棘突有趋于水平位。 从侧方观察脊柱,可见颈、胸、腰、骶 4 个生理性弯曲,其中,颈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后。脊柱的弯曲使脊柱更加具有弹性,可减轻震荡,从而对脑和胸腹脏器有保护作用。

脊柱的弯曲还与人体重心的维持有关。在胚胎时,脊柱只有一个凸向后的背曲,当婴儿开始抬头时出现颈曲,幼儿开始坐和站时出现腰曲,保留的背曲即为胸曲和骶曲。 脊柱除支持身体,保护脊髓外,还有很大的运动功能,相邻椎骨间的连结时稳固的,运动范围很小,但整个脊柱的运动范围变得很大。

脊柱可作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运动。脊柱各部运动性质和范围,主要取决于关节凸关节免得方向和形状,椎间盘的厚度、韧带的位置及厚薄等。

在颈部,颈椎关节突的关节面为倾斜的平面,椎间盘较厚,故可作上述各种运动,运动幅度也较大。胸椎与肋骨连结,椎间盘较薄,关节突的关节面呈冠状位,棘突呈叠瓦状,这些因素均限制了胸椎的运动,特别是中胸部的运动幅度更小。

在腰部,由于椎间盘很厚,故运动较灵活,但关节突近于矢状位,限制了它的旋转运动。由于颈、腰的运动较为灵活,故损伤多见于颈、腰部。 二、肌学 (一)背肌 为位于躯干后面肌群。数目众多,分层排列,可分为浅、深两群。

浅群主要为阔肌,如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它们起自己主的不同部位,止于上肢带骨或肱骨。深群位于棘突两侧的脊柱沟内,可分为数层;浅层是长肌,其中竖脊肌是主要的;深层为节段性比较明显的短肌,能运动相邻的椎骨,也能加强椎骨见得连结。

1、斜方肌 位于项部和背上部的浅层,为三角形的阔肌,左右两侧合在一起呈斜方形,起自上项 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 7 颈椎和全部的胸椎棘突,上部的肌束斜向外下方,中部的平 行向外,下部的斜向外上方,止于锁骨的外侧 1/3 部分,肩峰及肩胛冈。

作用: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降。 2、背阔肌 为全身最大的扁阔肌,位于背的下半部及胸的后外侧,以腱膜起自下 6 个胸椎的棘突、全部腰椎的棘突、骶正中嵴及髂嵴后部等处,肌束向外上方集中,以扁腱止于肱骨结 节沟底。

作用: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 3、肩胛提肌 位于颈部两侧、斜方肌的深面,起自上 4 个颈椎的横突,止于肩胛骨的上角。

作用:上提肩胛骨。 4、竖脊肌(又称骶棘肌) 为背肌中最长、最大的肌,纵列于躯干的背面,脊柱两侧的沟内,居上述四肌的深 部,充填于棘突与肌角之间的深沟内,以一总的肌腱及肌束起自骶骨背面、腰椎棘突、髂嵴的后部及胸腰筋膜。

肌束向上,在腰部开始分为三个纵形的肌柱,外侧者叫髂肋肌,中间者叫最长肌,内侧者称为棘肌,每个部分自下而上又分为三部。

髂肋肌:位于最外侧,自下而上分为三部:腰髂肋肌、胸髂肋肌和颈髂肋肌,这三部分肌互相重叠。腰髂肋肌起自骶棘肌的总腱,肌纤维向上,借许多腱束止于下 6 个肋骨肋 角的下缘。同样,胸髂肋肌起自腰髂肋肌在下 6 个肋骨角的止点的内侧,向上分别止于上 6 个肋骨角的下缘。

颈髂肋肌起自胸髂肋肌在上 6 个肋骨止点的内侧,止于第 4~6 颈椎横突的后结节。全肌虽然分为三部,但纤维互相重叠,外形上是一块肌肉。

此肌通过肋骨作用于脊柱,一侧收缩时,使躯干向同侧屈;两侧收缩时,则竖直躯干。髂肋肌受肌神经 (C8~L1)后支支配。 最长肌:在髂肋肌的内侧,自下而上也分为三部:即胸最长肌、颈最长肌和头最长 肌。

除起于总腱外,还起于全部胸椎和第 5~7 颈椎横突,止于全部胸椎横突和其附近的肋骨,上部颈椎横突和颞骨乳突。一侧收缩时,使脊柱向同侧屈曲;两侧收缩时,能竖直躯干。胸和颈最长肌受脊神经(C4~L5)后支支配,头最长肌受脊神经(C1~L4)支配。

棘肌:在最长肌的内侧,紧贴棘突的两侧,较上述二肌薄弱,又分为胸棘肌、颈棘肌和头棘肌。前者位于胸背面的中部,起自总腱和下部胸椎棘突,肌束一般越过 1~2 各棘突,抵止于上部胸椎棘突;颈棘肌和头棘肌较胸棘肌尤为弱小,位于颈部。

胸棘肌伸脊柱 胸段;项棘肌和头棘肌肾脊柱颈段。棘肌受脊神经(th2~L1)后支支配。作用:使脊柱后伸和仰头,事情有利的审计,对保持人体直立姿势有重要意义。

竖脊肌深部为短肌,有明显的节段性,连于相邻两个椎骨或数个椎骨之间,加强椎骨 之间的连结和脊柱运动的灵活性。 (二)腹肌 1、腹外斜肌 腹外斜肌位于胸下部和腹部的外侧皮下,为腹肌中最宽大的阔肌。

外半部是肌腹,呈 长方形;内半部是腱膜。此肌遮盖胸阔下部及腹内斜肌。以 8 个肌齿起自第 5~12 肋骨的外面,上部肌齿与前锯肌肌齿交错;下部肌齿与背阔肌肌齿交错。肌纤维与肋间外肌方向一致,这可能是由于在种系发生上,肋间外肌与腹外斜肌同源之故(肋间肌随着下部肋骨的消失,彼此愈合而形成腹外斜肌)。

肌纤维向前下方,后下部的肌纤维止于髂嵴前部的外唇;前上部的肌纤维向前下方,在半月线以内和髂前上棘高度以下,移形于宽阔的腱膜。

该腱膜的下缘增厚成为腹股沟韧带,紧张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腹外斜肌腱膜在腹股沟韧带内侧端,即耻骨结节的外上方纤维裂开,形成一个三角形的裂孔。裂孔的内上方的纤维束,止于耻骨联合的前面,叫内侧脚;外下方的纤维束止于耻骨结节,叫外侧脚。

裂孔的外上方两脚之间,借由腹股沟韧带分散来的弓形纤维组织来连结。此弓形纤维叫脚间纤维。另外,从外侧脚附着处分出部分腱纤维,弯曲斜向内上方,经过精索的后方,形成反转韧带,移行于腹直肌鞘前壁。

腹外斜肌受下六对胸神经的前支支配。 2、膈 膈为圆顶形宽阔的薄肌,中央为腱性部分,周围为肌性部分。介于胸腹腔之间,构成 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

此肌起自胸廓下口的周围,前自胸骨剑突,两侧为肋软骨,后至腰椎,肌纤维向中央移形于中心腱。其上有大血管(主动脉和下腔静脉)、食管、交感神经干和迷走神经(第Ⅹ对脑神经)穿过。 膈的起点分为三部分:即腰部、肋部及胸骨部。

腰部:以左脚和右脚起自上 3~4 个腰椎体及最下一对肋骨,另外还起自内侧弓状韧带和外侧弓状韧带。按其位置又可分为内侧脚、中间脚和外侧脚。 内侧脚为三脚中最坚强且最长者,左右不对称,右侧较长,以肌腱起自上位四个腰椎体前面(其纤维移形于前纵韧带);左侧较短,起自上位三个腰锥体的前面。

两侧内侧脚的腱纤维组织自第二腰椎开始向上逐渐为肌组织所代替,只在脚的内侧缘仍保留着腱纤维组织。两侧的内侧脚向上在第一腰椎及第 12 胸椎处,从腹腔干起点上方跨过腹主动脉的前面,相互交错会合而成一伸长的主动脉裂孔,有主动脉及胸导管通过其中。

孔的边缘为腱纤维性结构,故膈收缩时,不会压迫通过这里的血管。两脚的部分肌束于交错后又向上方分开,于正中线偏左侧近中心腱的后缘处,又围成一孔,为食管裂孔,孔内通过食管及迷走神经。

中间脚较内侧脚薄弱,起自第二腰锥体的侧面,与内侧脚之间隔以裂隙,隙间通过内脏大神经。

此外右侧隙还通过奇静脉;左侧隙内通过半奇静脉。 外侧脚最弱,但较宽,与中间脚之间隔以交感干,肌纤维起自两个腱弓,即内侧内侧弓状韧带和外侧弓状韧带。内侧弓状韧带横跨腰大肌前面,为腰大肌筋膜增厚而成,紧张于第一腰椎体侧及第二腰椎横突尖之间。

外侧弓状韧带跨过腰方肌前面,为腰方肌筋膜增厚而成,紧张于第二腰椎横突尖于第 12 肋骨中部之间。 肋部:为隔之最广大的起点,以多数肌齿起自下位 6 个肋软骨的内面(最下部数肌齿起于肋骨),其肌齿于腹横肌的肌齿相互交错,肌纤维自各个方面中心腱的侧缘及前缘。

胸骨部:由两个小束构成,起自剑突后面,两束之间于正中线上有一不明显的裂隙。介于上述三部分起点之间往往留有三角形的小空隙,是为薄弱区,空隙的尖端指向中心腱,底向周围。

例如,在胸骨部与肋部起点之间的小空隙叫胸肋三角,在腰部外侧脚与肋部之间的小空隙叫腰肋三角。这些空隙处于胸腹腔仅隔以两层浆膜(即胸膜和腹膜), 所以比较薄弱,是膈疝容易发生的部位。

中心腱:位于隔的中央,形如“凸”字形,分为前叶及两侧叶,为一光亮而坚韧的腱 纤维组织性腱膜,由腱纤维束错综复杂交织而成。这些腱纤维束一部分是独立存在的,一部分与来自各方面的肌纤维束相延续。

在右叶与前叶交界外有腔静脉孔,其中通过下腔静脉。 膈为呼吸肌,收缩时其圆顶稍微扁平而下降约 1~3cm(主要活动部分为膈的周围部分,其中心腱部分变化不大),使胸腔扩大,帮助吸气。

膈的顶部在驰缓时升高,胸腔容积因而缩小,帮助呼气。它与腹肌共同收缩时可以增加腹压。 (三)大腿肌 大腿肌位于股骨周围,可分为前群、内侧群和后群。 1、前群 前群有缝匠肌和骨四头肌。 (1)缝匠肌 使全身最长的肌,呈扁带状,起于髂前上棘,经大腿的前面转向内侧,止于胫骨上端 的内侧面。

作用:屈髋关节和屈膝关节,并使已屈的膝关节旋内。 (2)股四头肌 使全身体积最大的肌,由四个头即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

股直肌 位于大腿的前面,起自髂前下棘,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分别起自股骨粗线内、外侧唇;股中间肌位于股直肌的深面,在股内、侧肌之间,起自股骨体的前面。四个头向下形成一个腱,包绕髌骨的前面和两侧,继而下延为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

作用:是关节强有力的伸肌,股直肌还有屈髋关节的作用。 2、内侧群 共有 5 块,位于大腿的内侧,分层排列。浅层自外侧向内侧又耻骨肌、长收肌、和骨薄肌。在耻骨和长收肌的深面,为短收肌。

在上述肌的深面有一块呈三角形的宽而厚的大收肌。内侧群肌均起自闭孔周围的耻骨支、坐骨支和坐骨结节等骨面,除骨薄肌止于胫骨上 端的内侧以外,其它各肌都止于股骨粗线,大收肌尚有一个腱止于股骨内上髁上方的收肌结节,此腱与股骨之间有一个裂孔,称为收肌腱裂孔,有大血管通过。

作用:主要使髋关节内收。 3、后群 位于大腿的后面,共有 3 块肌肉。 (1)股二头肌位于股后的外侧,有长、短两个头。

长头起自坐骨结节,断头起自股骨 粗线,两头合并后,以长腱止于腓骨头。 (2)半腱肌位于股后的内侧,肌腱细长,几乎占肌的一半。与股二头肌长头一起起自 坐骨结节,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 (3)半膜肌在半腱肌的深面,以扁薄得腱膜起自坐骨结节,此薄腱膜几乎占全长的一 半,肌的下端以腱止于胫骨内侧髁的后面。

作用:后群三块肌可以屈膝关节,伸髋关节。屈膝时骨二头肌可以使小腿外旋,而半 腱肌及半膜肌则使小腿旋内。

(四)下肢肌 1、腰大肌 在脊柱部两侧,呈纺锤形,上部于腰方肌的内侧,中部居髂肌的内侧。起自第十二胸 椎体、上 4 个腰椎体和椎间盘的侧面,以及全部腰椎横突。肌束向下逐渐集中,联合髂肌的内侧部,形成一个肌腱,穿过腹股沟韧带的肌腔隙,贴于髂耻隆起的前面及髋关节囊的钱内侧面下行,止于股骨小转子。

此肌与髋关节囊之间,有一个很大的滑膜囊,称为髂耻囊。此囊常于髋关节相通,故髋关节囊感染时其脓液可蔓延到此囊。

此肌收缩时,可屈大腿并外旋,当大腿固定时,则屈脊柱腰段而使躯干前屈。腰大肌受腰丛的肌支(th12、 L1~L4)支配。 2、臀大肌 几乎占据整个臀部皮下,与臀部皮下脂肪组织共同形成臀部凸隆的外形,为一不规则 的四方形的扁肌,较厚,覆盖臀中肌的后部级其他臀肌的全部(阔筋膜张肌除外)。

此肌以广泛的短腱起自髂后上棘到尾骨尖之间的部位,计有臀后线以后的髂骨背面,髂骨下部和尾骨的背面以及两骨之间的韧带、胸腰筋膜和骶结节韧带,肌纤维平行斜向外下方,至股骨上部,止点有二,上部(大部分)移形于髂胫束的深面;下部(小部分)止于股骨的臀肌粗隆。

该肌在跨过股骨大转子外面时,已被腱膜替代,在此腱膜与大转子之间,有一个很大的臀大肌转子囊,该囊的下方还有数个小滑膜囊(约 2~3 个),均位于臀肌粗隆附近与臀大肌肌腱之间,这些滑膜囊均称为臀肌股骨囊。

臀大肌与坐骨结节之间往往有臀大肌坐骨囊。当身体站立时,该肌遮盖坐骨结节,但当坐下时,则后者不被遮盖,从这一点也可以说明肌纤维是不能经受长期挤压的。

此肌收缩时,可伸大腿,并稍作旋外,当大腿固定时,则使骨盆向后倾斜,维持身体直立姿势,臀大肌受臀下神经(骶丛 L5、S1、 S2)支配。

(五)会阴的局部解剖(会阴肌) 1、概述 会阴是指封闭骨盆下扣的全部软组织。此区呈菱形。其境界:前为耻骨联合下缘,后 为尾骨尖,两侧为耻骨、坐骨和骶节结韧带。由两坐骨节结之间的连线可将会阴分为前、后两部:前部位尿生殖三角,后部位肛门三角。

临床上,常将肛门和外生殖器之间的软组织称为会阴,即所谓狭义的会阴,在此皮肤深面,有一个腱性结构,称为会阴中心腱,有多个肌肉着。 2、会阴的层次结构 会阴的结构可分为前层和深层。

(1)会阴浅层会阴的浅层结构在尿生殖三角和肛门三角区基本相同,均由皮肤、浅筋 膜和浅层肌构成。 会阴的浅层肌位于浅筋膜的深方。在尿生殖三角内有会阴浅横肌、球海绵体肌和坐骨 海绵体肌;在肛门三角内有肛门外括约肌。

(2)会阴深层会阴深层的主要结构为尿生殖膈和盆膈,两膈共同封闭整个骨盆。 1)尿生殖膈由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及二层筋膜间的横纹肌组成,位于尿生殖三角最深部,介乎于左、右耻骨、坐骨之间,男子有尿道膜部穿过,女子有尿道和阴道穿过。

尿生殖膈横纹肌中围绕尿道膜部者,称为尿道膜部括约肌,在女性,围绕尿道和阴道,则称为尿道阴道括约肌肉。 2)盆膈由盆膈上、下筋膜嵴二层筋膜腱的集体肌肉构成,位于肛门三角的深部,封闭 骨盆下口的大部分,其中央有直肠穿过。

肛提肌为一对宽而薄的肌,起自骨盆壁内面,左、右联合呈漏斗状,凸项下方。肛提肌与肛门直肠关系甚为密切的部分,称为耻骨直肠肌。

该肌起于耻骨的后面,左、右两者经直肠的两侧,至直肠后方互相连接,构成“U”形襻,围绕在直肠壶腹与肛管结合处,并有肌纤维止于肠管的侧壁和后壁。肛提肌为盆膈的主要部分,具有支托和固定盆内器官的作用,并能协助肛门内、外括约肌肉紧闭肛门,尤其是耻骨直肠肌对收缩肛门起着重要作用。

三、神经系 (一)神经系的区分神经系可分为中枢神经系和周围神经系。 (1)中枢神经系包括位于颅腔内的脑和椎管内的脊髓。

两者都含有躯体神经中枢和内 脏(植物)神经中枢。 (2)周围神经系包括与脑连接的脑神经(12 对)和与脊髓连接的脊神经(31 对)。两者都 含有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 躯体神经分布到皮肤和运动系;内脏(植物)神经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两种神经都有感觉(传入)和运动(传出)纤维,分别由周围向中枢和有中枢向周围传递神经冲动。内脏运动纤维有根据其作用不同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二)脊髓 脊髓位于椎管内,呈前后稍扁的圆柱形。

脊髓上端在平齐枕骨大孔处与延髓连接,下端缩小呈圆锥状,称为脊髓圆锥。成年人圆锥末端平齐第一腰椎下缘,新生儿平齐第三腰椎。由脊髓圆锥下端向下延为细长的终丝,止于尾骨后面的骨膜,有稳定脊髓的作用。

终丝已无神经组织。 脊髓前、后表面正中线,各有一纵沟。前面的纵沟较深,称为前正中裂,后面的沟较浅,称为后正中沟。在前正中裂和后正中沟的两侧分别有成对的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在前、后外侧沟,均有成列的根丝出入。

有数个根丝组成神经根,前、后各 31 对根。在前外侧沟者,称为前根,有运动纤维组成。在后外侧沟者,称为后根,有感觉纤维组成。前、后根在椎间孔处组成脊神经。每一后根未与前根合并之前,形成一个膨大,即脊神经节,内含假单极神经元细胞体。

后根纤维即为此神经元的中枢突。 与每对脊神经前、后根丝相连的一段脊髓,称为脊髓的一个节段,因此脊髓分为 31 个节段:即脊髓颈部(C)由 8 节段、脊髓胸部(T)有 12 节段、脊髓腰部(L)和脊髓骶部(S) 各有 5 节段,脊髓尾部(Co)1 节段。

脊髓全长粗细不等,由两个膨大部:上方的称为颈膨大,由此发出神经支配上肢;下方的称为腰骶膨大,发出神经至下肢。

膨大的形成是由于其内的神经细胞和纤维较多所致,它的进化发展与四肢的进化发展成正比。 在胚胎三个月以前,脊髓与脊柱等长,所有脊神经都平行伸向外出相应的椎间孔。从胚胎第四个月起,脊髓生长比椎管慢下来,而其头端连接脑处位置固定,结果脊髓相对缩短。

脊髓上部各节段与相应的椎体位置关系大致相当;但以下的脊髓节段益高于相应的椎骨,神经根也向下斜行至相应的椎间孔。腰骶尾段的前后根出椎间孔之前,在椎管内垂直下降围绕在终丝的周围,仿其形状称为马尾。在成人第 1 腰椎以下已无脊髓。

附录 五、易筋经?膜论 人之一生,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内而精气神,外而筋骨肉,共成其一身也。脏腑之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内,血脉主之。周身上下动摇活泼者,此又主之于气也。故修炼之功,全在培养血气。

精气神无形之物也,筋骨肉有形之身也,必先练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若专培无形而弃有形既不可,专炼有形而弃无形则更不可。所以有形之身必得无形之气相依而不相违,乃成不坏之体。

设相违而不相依,则有形者亦化而无形矣。 故炼精必须炼膜,炼膜必须炼气。然而炼精易而炼膜难,炼膜难而炼气更难也。要先从极难极乱处立定脚跟,后向不动不摇处认斯真法。务培其元气,守其中气,保其正气,护其肾气,养其肝气,调其肺气,理其脾气,升其清气,除其浊气,闭其邪恶不正之气,勿伤于气,勿逆于气,勿忧思怨怒以损其气。

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能行于筋,串于膜,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能起能张,则膜与筋齐坚齐固矣。

如炼筋不炼膜,而膜无所主,炼膜不炼筋,而筋无所依,炼筋炼膜而不炼气,则筋膜泥而不能起,炼气而不炼筋膜,则气痿而不能宣达,流串于筋膜,气不能流串,则筋不能坚固,此所谓参互其用,错综其道也。

俟炼至筋起之后,必宜倍加功力,务使周身膜皆腾起与筋齐坚,著于皮,固于肉,始为子母各当,否则筋坚无助,譬如植物无土培养,岂曰全功哉。 般刺密谛曰:此篇易筋以炼膜为先,炼膜又以炼气为主。

然此膜人多不识,不可认为脂膜之膜,乃筋膜之膜也。脂膜腔中物也,筋膜骨外物也。筋则联络肢骸。膜则包贴骸骨。筋与膜较,膜软于筋,肉与膜较,膜劲于肉,膜居肉之内、骨之外,包骨亲肉之物也。其状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气串于膜间,护其骨、壮其筋,合为一体,乃曰全功。

(0)

相关推荐

  • 腹内斜肌与膝痛

    腹内斜肌短缩,会拉动骨盆旋后和影响骨盆旋前的幅度.这种情况引起膝关节的疼痛还是很常见的. 腹部的腹压不稳定,也会引起骨盆的不稳定,同样也会引起膝关节的疼痛.所 以,腹部的组织有问题,会影响到膝关节的不 ...

  • 解剖 → 腰部筋膜和肌肉(转载)

    解剖 → 腰部筋膜和肌肉(转载)

  • 呼吸时,有哪些肌肉参与?

    呼吸时,呼吸相关肌的收缩和舒张实现了呼吸运动.你知道常见的呼吸相关肌包括哪些吗? 1.平静吸气肌:膈肌.斜角肌.肋间肌: 2.用力吸气肌:上后锯肌.下后锯肌.胸锁乳突肌.背阔肌.竖脊肌的部分(胸髂肋肌 ...

  • 明师讲道 经方与现代临床系列讲座整理文稿

    来源:民间中医网 大家好,能听到吗?非常高兴今天在这里给大家汇报一下自己在临床上不是很成熟的实验的案子,那么当然有一些失败之后如果有机会,在其它老师的实验的一些案件,因为主题是讨论经方与临床,最多的一 ...

  • 太极拳系列讲座之一  庞  明

    原文地址:太极拳系列讲座之一  庞  明作者:造福人类 本文作者 庞 明 教授系养生名家.对人类的健康事业的推广不遗余力, 谨以本文对庞明先生高亮人格与弘扬养生文化的感恩.尊敬. 太极拳系列讲座之一 ...

  • 先明太极理,再练太极拳

    在太极拳练习者当中,有不少人练习太极拳出现了膝盖疼痛的现象,或者是半月板损伤.膝关节扭伤.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对太极拳的理解上出 ...

  • 太极拳的“非明师无以成学,非勤练无以顿悟”究竟是什么意思

    青柏资讯关注2021-02-22 11:26陈家沟有"三年一小成"之说,如果你练多年尚不能"成",那就有问题了.选择一位有真传的名师,头一年学拳架至招熟,第二年 ...

  • 中国诗歌报:王才干写给庞余亮、龚学明和顾坚的诗

    每一瓣回忆都是芦苇编成的 读庞余亮新作<顽童驯师记>有感 文/王才干 星空下,草塘边 有一群捂不住笑语的回忆 爱让稚嫩的,笨拙的,心痛的-- 都长出了一双翅膀 ――蛙鸣,流水,雪花 还有芦 ...

  • 太极拳玄机275:明拳理到底要明白啥?

    2019-12-18 11:33·太极拳玄机 太极拳拳理指的是前辈已经成文的经典理论,如巜授密歌>巜太极拳论>巜十三势行功心解>巜太极拳体用全书>等. 一层功夫一层理.且不说功 ...

  • 诗事‖庞博版影像霍俊明诗歌分享会

    N 庞博版影像霍俊明诗歌分享会 诗评家.诗人霍俊明 诗人雅墨瀚香,张二棍,王单单,桑子 诗人王单单 作家,中国作协创部<作家通讯>编辑部主任周李立 诗人.河北大清坊酒业董事长北野 诗人芷妍 ...

  • 李传洪式太极拳李明新先生系洪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

    李传洪式太极拳李明新先生系洪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 吾志 作者:李明新 武林先圣有规仪, 德高艺厚方为师. 功有大成开宗派, 著书立说莫居奇. 术出洪式呼李传, 发展创新化精简. 毕生体悟不自秘, 明教暗 ...

  • 太极拳,须明“物我一体”之理。看杨澄甫宗...

    太极拳,须明"物我一体"之理.看杨澄甫宗师之精彩拳论:"不动为无极,已动为太极,空气磨动而生太极遂分阴阳". --允升园记之太极篇(116) 王宗岳<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