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之角索马里位于亚欧航道上,为何那么穷?

从地图上看,非洲最东端犹如犀角一般插入印度洋,这个地区控锁从红海到亚丁湾的咽喉要道,按说应该是一个无比富裕和繁荣的国度,但事实情况却恰好相反。索马里地区不是一个稳定的国家,北部的索马里兰早在1991年就宣布独立(虽然国家上普遍没有承认),如果再算上1967年建国时就已经独立出去的吉布提,索马里地区一共分为三个部分,即索马里、索马里兰(不被国际承认)和吉布提。

目前上述地区均被联合国公布为最不发达的地区,尤其索马里还长期被海盗问题困扰,那么坐拥条件如此优越的黄金水道,索马里为什么还会如此贫穷并走向分裂呢?起初索马里的历史走向与非洲其他国家并没有什么不同,如果任其自主发展的话,未必会走到今天这步田地。然而随着近代西方殖民国家强势袭来,索马里的独立发展之路中途打断,而且由于英、法、意三国的瓜分,索马里最终分裂为互不统属的三个部分并且其影响延续至今。

公元7世纪时,崛起于红海对岸的阿拉伯帝国将势力延伸至非洲东端,索马里人的祖先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皈依了伊斯兰教。不过索马里人显然不是“非洲之角”唯一的竞争者,在向内陆高原迁徙的过程中,索马里人遭到埃塞俄比亚人的强烈阻击。起初,拥有温和气候和广阔疆域的埃塞俄比亚帝国显然具备更强的国力,从公元13世纪开始,索马里人不断向沿海的荒原退却,同时还要防备埃塞俄比亚人的反噬,而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三个世纪。

公元16世纪,奥斯曼帝国进入北非,共同的信仰使得奥斯曼人力挺索马里人,大批来自埃及行省的先进火器和军队抵达索马里,埃索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逆转。在1529年1531年的两次战争中,索马里让埃塞俄比亚如临大敌,而后者也随即搬来了自己的救兵葡萄牙。在欧洲航海强国的支持下,埃塞俄比亚再次取得优势,而对手索马里也在连年的战争当中逐渐产生民族认同,“非洲之角”沿岸的索马里地区伴随着西方势力的入侵而走入近代。

公元1838年和1859年,英法两大殖民帝国先后在亚丁湾沿岸建立殖民据点,但真正使这一地区的争夺进入白热化还要等到1869年以后,因为这一年苏伊士运河正式开通,“非洲之角”瞬间成为沟通地中海和印度洋的必经之路。1887年,法国将其治下的吉布提地区合并为“法属索马里”,英国则在将今索马里兰地区合并为“英属索马里”的同时,也引入了意大利的势力来制衡法国,而意大利统治区自然被称为“意属索马里”。

如此一来,索马里被一分为三,即使到欧洲势力撤出这一地区之后,因英、法、意三国瓜分带来的遗毒仍旧影响着后世。由于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各自有不同的统治措施和治理理念,索马里地区逐渐发展为文化思维迥然不同的几个部分,其中英国习惯于利用当地部族间接统治,法国倾向于直接参与建设,而意大利则更希望向内陆的埃塞俄比亚扩张。不过战争的失利却最终打破了意大利的黄粱美梦,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兼并了除“法属索马里”(吉布提)之外的所有索马里地区,不过随着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英国也很难继续将殖民统治维持下去。

图-非洲最东边哈丰角

按照“大索马里”的建国理念,索马里人有意将英属索马里、法属索马里和意属索马里合并为一个国家,但这样的愿望却忽视了各部分已然分裂日久的现实。1967年,法属索马里举行全民公投,吉布提宣布独立;1991年,原英属索马里宣布成立“索马里兰共和国”,尽管不受国际社会承认,但事实上已然与南部地区分庭抗礼。此后索马里的分裂局面成为定局,而动荡和贫穷也成为这一地区的典型标志。

文:闫锦鲤,图:风长眼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