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辞典》第五百九十八首《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刘禹锡)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三】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中唐·刘禹锡·七言律诗】
拼音版
chóng lín shì yì huáng chéng xiàng,sān chù míng cán liǔ shì shī。
[作品介绍]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此诗是公元815年作者被贬赴任途中对其挚友柳宗元《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一诗所作的深情回答。全诗结构严密紧凑,行文流畅,用典贴切自然,诗情厚重凝练,深切悲怨,动人心魄,感人肺腑,体现了作者与友人患难与共的真挚情谊。
[注释]
[译文]
被贬出京城十年后,我们二人同时接召赴京,却同时再被贬往边荒之地,同行千里渡过湘水后又不得不彼此分手了。
我虽是再次充任连州刺史,却与西汉黄霸两任颍川太守截然不同,更是自叹不如三次被贬黜的柳下惠。
想要归去的目光随着北归的大雁消失在天边,心中愁肠百结之时却又听到了凄厉的猿啼。
柳州和连州有桂江相连,每当桂江向东流经连山之下时,我将和你相互凝望,低头吟诵《有所思》。
[作者介绍]
壹/
刘禹锡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夏初。十年前他和他的挚友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革新活动,被贬放湖湘远郡。是年正月刚得召还长安,时仅一月,因游玄都观,写了《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触怒权贵,又被排挤到更加荒远的岭南州郡去。而柳宗元这时也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两人同出长安南行,到衡阳分手,柳宗元作《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一诗赠刘禹锡,《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则是对柳宗元诗所作的回答。
文学赏析
名家点评
贰/
元和十年(815),刘禹锡从贬谪地朗州被召回京师,时仅一月,因游玄都观,写了《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诗中有“玄都观内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之句,执政者认为是讥刺,又把他外放为播州(今贵州省遵义)刺史。由于裴度替他求情,才改为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刺史。柳宗元此时也再贬谪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刺史。两人同路出京南行,到衡阳分手,柳宗元写了《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一诗,刘禹锡诗是对此诗的酬答。
诗的前两句,叙述了十年贬谪的共同经历。“国”,即国都,指长安。“歧”,是路的岔口,指分手处。两人在相同的政治迫害下度过了十年贬谪生活,刚召回京师,马上又再贬外任,胸中有多少失意、忧虑、幻灭和愤懑啊!句中蕴涵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
三四句抒发感慨,典故用得很妙。“黄丞相”,指黄霸,西汉宣帝时任颍川太守,政绩天下第一,升为京兆尹,后再回颍川,政绩更为突出,受到朝廷褒奖,入朝为相。唐朝的刺史相当于汉代的太守。刘禹锡永贞元年被贬为连州刺史(未到任),此次再贬连州,也是前后两次。表面看颇似黄霸出任颍川,但实质不同。引用此典既是自嘲又是发泄胸中不平。“柳士师”,春秋时鲁国人柳下惠,担任过士师(掌刑法的官)的职务,因“直道事人”,曾三次被贬黜。柳宗元和柳下惠同占一个“柳”字,同是“直道其人”,同被“三黜”,二柳简直“合二而一”了。如此巧妙、贴切用典,可谓天衣无缝。“名惭”,是对自己与柳宗元齐名,感到自愧不如,表现了对柳宗元的敬重之意。
五六两句描写到刘、柳两人离别时的凄切情怀。“归目”,向北望的眼光。“回雁”,向北飞的雁群。两位迁客并影荒郊,翘首仰望,深情地注视着北归的大雁,一直到消失在天际的云影之中。思乡、伤别的怅惘刚被引起,猿猴断续哀鸣更使人断肠。诗境变得何等凄历!
诗的最后两句,设想别后人将两地分离,情将两地相牵。“桂江”,即漓江。“连山”,连州的山。如果坐实说,柳州和连州并非水系相连、山脉相接。但解释不宜过分拘泥,“桂江东去连山下”不过是从大范围、大背景下说的,借以衬托他们的友谊深厚,生死不渝,永难阻隔。“有所思”乃古乐府篇名,此处引用,语意双关,可以说是刘、柳二人两地思念、绵渺不绝的真实写照。
叁/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这两句如实描写了刘禹锡与挚友柳宗元当时的处境状况,写的是:老朋友啊,你和我同时遭贬,被迫离开长安已经十年之久,现在又一起奉召还京,怎料从千里之遥的贬所归来不久,却又遭到贬谪的厄运,你我又要分开。追述起往事,简单扼要又语意深厚。“十年”极写时间之久,“千里”极写距离之长,对仗可谓工整;同时又为下文的展开创造了条件。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黄丞相,指西汉时的贤相黄霸。黄霸受到汉宣帝的重用,曾两度出任临近长安的颍川太守,“化大行,名声闻”(《史记·张丞相列传》)。杜甫有诗云:“籍甚黄丞相,能名自颍川。”(《送梓州李使君之任》)而自己与黄霸相比,再次被贬为连州刺史,也是两度,可谓重临,但却是为君主所摒弃,不再受重用,这种迫害与黄霸相比当然是事异了。
诗人通过“重临”“事异”,把彼此矛盾的两件事情扭结在一起,既是自我解嘲,同时也暗含了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和牢骚。柳士师,指的是春秋时期的柳下惠。柳下惠,姓展名禽,春秋时期鲁国人,曾为狱官(即士师),《论语·微子》上记载“柳下惠为士师,三黜。
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说的是柳下惠在任期间,因“直道事人”而三次遭贬,字里行间流露出愤激之情。白居易有诗云:“展禽任三黜,灵均长独醒。”(《和〈思归乐〉》)这里用以比作同样品格、同样“三黜”过的柳宗元。柳宗元先被贬为邵州刺史,未到,再贬为永州司马,这次应召还京后,又被贬为柳州刺史,正是“三黜”。“名惭”,说的是作者认为自己的名声比不上柳宗元,这是自谦之词,同时也表达了对柳宗元的由衷敬佩之情。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这两句从对往事的追述中回到现实的场景,写的是:两个人一起抬头仰望,目光追随着那北归的雁群,直到天的尽头。正当愁肠满腹时,远处又传来猿猴的声声哀叫,此情此景怎不让人肝肠寸断!“正遇”两字,写出了愁上加愁,痛上加痛之感。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桂江,即漓江,是柳宗元赴柳州的必经之所。连山,指刘禹锡要到达的目的地连州。“有所思”是古乐府名篇,这里只是用其字面意。这两句是写:老朋友啊,如今你要溯湘下桂奔赴柳州,“我”也要越过连山去连州上任,我们就此分别吧,以后的日子定要长相守望,经常吟咏对彼此的相思之情啊。借写二人相距之遥衬托出二人深厚的友情,即使千山万水也阻隔不了朋友之间的挚笃之情。
这是一首深情款款的送别诗,表现了“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晏殊《踏莎行》)的哀怨情感,写的极其哀婉,感人至深。诗的前四句追述二人相似的人生经历,写出了二人所遭遇的挫折,尤其是用典极为高妙,用柳士师来比柳宗元,不仅姓同,而且事切,可谓一语双关。后四句描写二人歧路分别,自是愁绪满腔,借哀猿啼叫的悲苦来衬托离别之人内心的忧愁,真是“更听断肠猿,一似闻弦雁”(吕本中《生查子》)。这番“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啊。
接着作者又设想了二人分别之后的场景,“相望长吟有所思”,从彼此双方落笔,写出了这对志同道合却又不得不离别的友人之间生死不渝的情谊。这首诗叙事清晰,脉络分明,于山水之中写离情,于怅望之中写哀思,词尽篇中,而意馀言外,是一首优秀的赠别诗。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