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入世的精神:忍辱
前文回顾:
忍辱:梵音羼提波罗密,译名忍辱到彼岸。忍,是忍耐,是修行人的能忍之心,辱,是侮辱之境。当侮辱我们的境界现前怎么办,要能忍,这样才能修行用功,不能忍,就会被境所转,不能修行用功。
忍辱有三种:
生忍,就是众生忍,对于众生能够忍耐。我们生在此娑婆世界,常常会遇到需要忍辱的境界,遇到别人要骂你、打你、欺辱你的境界。我们佛弟子,平常修行用功就要准备,遇到这样的境界能够忍受,否则,遇到这样的人,心里立马就会冒火,起嗔恨烦恼。
弥勒菩萨忍辱偈云,“有人骂老拙,若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气力,他也少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不了道。”
菩萨入世救世,在教化利益众生的过程中,无论遭遇任何逆境,发生任何不幸,皆应克制自己,安然忍受。这样的忍辱功夫,需要修行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做得到,初发心的人难得做到,但是难得忍也得忍。
法忍,对外面的气候,大寒大热,或者遇到饥饿、口渴等境界所逼迫,能够忍。法忍就是一切诸法的忍耐,也叫无情忍。法,就是这些无情法,或者大热天、大寒天,要吃饭时没有饭吃,要喝水没有水喝,都要忍耐。
杨岐禅师有偈,“杨岐乍住屋壁疏,满床尽撒雪珍珠。缩却项,暗嗟吁,翻忆古人树下居。”禅师初住杨岐山,只搭了一间茅草棚子,墙壁疏漏,冬天下雪飘到床上,冷得受不了,但是当心里想到古时候的出家人,连茅棚都没有,日中一食,树下一宿,遇到下雪天又怎么办呢。为什么古人能忍,而我就不能忍呢,当杨岐禅师这样想的时候,得了安心之法,冷不怕,就能够忍耐就不冷了。
生忍和法忍都属于世间法,不需要学习忍耐,如果不能够忍耐,当遇到不顺心的境界现前,不能够忍耐的话,又怎么用功呢。
无生法忍,这里的忍字是安忍,安住不动的意思。要了解无生法,首先要知道有生法。一切诸法,在有情这一方面,有生住异灭四个相,在无情这一面,有成住坏空四个相,总之,一切诸法,都是有相之法,因此也就是虚妄之法。
相对于此,无生法则是真如实相之理,无生无灭,无生法忍就是安住于无生法。我们修行就是要证得这个不虚妄的真实之法,证得真实之法我们就了生死、成佛道。
在娑婆世界修行,要证得这种无生法忍是非常困难的,因此释迦佛开示了我们一个殊胜方面的法门,要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莲花一开,见到阿弥陀佛,听到阿弥陀佛一说法,即悟无生忍,当时就悟得、就证得无生法忍。
我们平日里念完佛,要念回向偈,“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广度一切诸含识”。我们打念佛七,每天念一天的佛,到晚上大回向,念净土发愿文,“莲花开后见慈尊,亲听法音可了了,闻已即悟无生忍,不违安养入娑婆”。
花开见佛,就悟无生,很容易证得无生法忍,自己生死了脱,同时有了智慧,有了辩才,有了神通,回到娑婆世界来广度一切众生,满菩提大愿。
总之,菩萨入世教化众生,当忍受一切内外顺逆苦乐等境,安住不动,何止克制自己,且空人我相,不生烦恼,远离过患,身心安隐,成就自利,化诸有情,皆令和顺,是名利他。二利究竟,庄严佛道,名忍辱波罗密。
菩萨修行,由初发心,直至成佛,于其中间,既要本着容忍宽恕的精神待人接物,处世办事,还要对内在身心种种苦乐、悲喜的感想加以忍受;由生忍进而法忍,进而无生法忍。
忍辱,实是一种美德,不但能抑制人的嗔火,还能融化人的仇恨。特别是入世救世的菩萨,若缺乏忍辱,如何担当大任?因此佛在经中,处处劝人修行忍辱。对于上求佛道,经历五十五位真菩提路时,所证法喜,及下化众生,所遭遇种种障碍与成就,皆能安忍,逆境不嗔,顺境不喜,以完成忍辱波罗密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