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寻!克!“星”!
近日,山东青岛有许多渔民反映,胶州湾近海海域出现大量海星,给水产养殖带来一定危害。由于海星主要以贝类为食,这也让部分蛤蜊和海蛎子养殖户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在青岛市城阳区红岛渔港码头,总台记者看到很多渔船在穿梭忙碌,一船船的海星也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岸边。工人们称重、装箱,把刚刚上岸的海星装上卡车运走。
一位负责出海打捞海星的渔民告诉总台记者,他们两条船一天就可以打捞3000多斤。“大量的海星对蛤蜊和海蛎子都有害,得赶快捡上来。现在潜水员专抓这个。”
△青岛红岛渔港码头,多艘渔船往来打捞运送海星。
来自河北秦皇岛的收购商郭先生表示,他听朋友介绍说今年青岛海域出现大量海星,因此特意赶过来收购。“4元左右能买一斤海星,今年第一年来青岛收购,以前都在当地收。知道今年青岛海星产量高,准备收回去加工成药材,有药用价值。”
海星收购商和捕捞者付钱、交货,实现了双赢,但当地的水产养殖户却愁眉不展。养殖户赵先生告诉总台记者,别看海星长得漂亮,对养殖的蛤蜊和海蛎子来说却是一个“美丽杀手”,也是近海水产养殖的灾星。
△收购商现场收购刚刚打捞上岸的海星。
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海星出现,但如此大规模的海星已经好多年没有出现过了。赵先生表示,现在正是蛤蜊放苗的时间,如果不赶紧捕捞海星,恐怕会造成更大损失。
赵先生表示,自己今年几乎投上了所有的积蓄,跟其他渔民合伙放养了2000亩蛤蜊苗,没想遇到了这些并不受欢迎的“美丽杀手”。为了最大程度上减少损失,养殖户们纷纷组织人手下海捕捞海星。
“海星钻地笼网,只有潜水员下去摸,也没有别的办法。原先捕捞海星,一艘船有几十斤或一百斤,现在一千斤、两千斤。”
专家:海星成体后几乎无天敌
目前没有好的防治办法,只能人工捕捞
当地渔民告诉总台记者,去年秋天,他们就在附近海域发现了小海星,因为往年也曾出现过少量的海星,所以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今年春节过后,有渔民在近海海域发现了大海星,并发现他们养在海里的蛤蜊,被海星吃的只剩下蛤蜊壳。
海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为何会对水产养殖造成重大威胁?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张光涛告诉总台记者,海星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每年春秋两季产卵,成体后几乎没有天敌,一旦长大,将很难对付。
“海星的危害其实很大。它不光吃贝类,还有过度捕食的习性。它捕食贝类,并不是吃一个打开一个,很可能是弄死十个只吃两个;防治也很难,目前没有很好的方法,海星一旦聚集到高密度的养殖区里,清理难度很大。”
△一位渔民向总台央广记者展示其打捞上来的海星
张光涛研究员表示,早在2007年,胶州湾海域就曾经历过一次大量海星来袭。他认为,大量海星出现可能有两方面原因:
海洋生物繁殖量很大,基本上幼体存活率很低。但如果海洋里的生物群落发生变化,它的幼体存活率会提高,成体就会增加很多。
海星有向食物富集地方聚集的趋势。之前在贝类养殖区做过调查,调查区里的海星非常多,它们一旦出了养殖区后,数量就会少。
张光涛说,目前除了采取人工打捞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快速清理这些海星。但根据以往经验来看,大规模海星连年爆发的概率也比较低。“海星生活周期大概分两个阶段,今年海星成体很多并不预示明年的成体也很多,关键还是看成体的捕食种类,以及海星幼体在水里面浮游时,它的天敌能否有效吃掉它。”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尽快拿出解决方案
确保胶州湾贝类养殖有序、安全生产
总台记者了解到,12日下午,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城阳区海洋发展局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自然资源部北海监测中心有关专家一起,就近期胶州湾海域爆发海星灾害问题,与城阳区部分贝类养殖户进行了交流座谈。
养殖户们认为,海星以贝类为食,繁殖能力强且没有天敌,由于近期水温合适导致胶州湾贝类养殖区周边海域海星大量爆发,已经形成灾害,后续将严重影响贝类投苗生产养殖,希望给予帮助解决。
与会专家就前期对海星灾害调研情况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专业性的指导意见。针对养殖户这一诉求,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将对渔民朋友诉求和专家建议充分考虑,尽快拿出解决方案,给予答复,确保胶州湾贝类养殖有序、安全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