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农业美?农业美的本质是什么?

导语

一切研究都必须从概念出发,并通过研究的扩展和深入来完善概念。农业美的研究也不例外。不过,在研究农业美的概念之前,先研究一下或正视一下一个客观实在——农业美的存在。

一、农业美的存在

随着观光农业的发展,农业美被不断地创造出来。然而,事实上,在未产生观光农业以前,农业美就已经存在了,问题在于人们是否发现和怎样发现。

1、农业美普遍存在着。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的名语道出了美的普遍性,道出了美的存在的普遍性。显然,美是到处都有的,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但存在于生活中,而且存在于生产中,不但存在于书画、工艺品等之中,而且存在于建筑、工业、农业等之中。一句话,农业中也普遍存在着美,存在着农业美。事实上的确如此,作物植株的健康成长表现着植株美;田园沟渠、道路、林带的有序分布及其与作物的协调、一致表现着田园美;为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需求而采取科学、合理、规范的农业活动,表现着的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有机统一,即也是一种美的表现,或对美的追求。

2、农业美客观存在着。农业美的存在是客观的,只要农业存在,它就存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发现它与否,认识它与否,它都存在着。之所以如此,在于农业的存在是客观实在的,只要人类需要农产品,农业就存在。众所周知,人类每时每刻都需要农产品,即农业每时每刻都存在着。当然,原始农业之前的时空除外。而美是到处都有的,农业美又普通存在于农业之中。因此,作为客观存在着的农业自然客观地存在着农业美;或者可以说,农业美自然存在于客观存在着的农业之中。例如,植株美总是客观地存在于健康成长着的作物植株之中,不管人们发现它与否,认识它与否,它都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如果说作物的健康成长还受到人为因素影响的话,那么更为典型,更有说服力的例子则是作物的叶序,作物叶序有规律排列,抑或互生,抑或对生,抑或轮生,抑或簇生,这就是一种秩序美,而这种秩序美或叫做叶序美则是作物自然固有的,或者可以说,只要有作物存在,就有叶序美存在,或者可以进一步说,自有作物以来叶序美就存在了,存在于作物之中,而不是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行为之中。

3、农业美存在于农业之中。任何美都以一定的物质为载体,书画美以画纸为载体,工艺美以工艺品为载体,建筑美以建筑物为载体,工业美以工业品为载体,农业美也不例外,只能以农业为载体,或者可以说,存在于农业之中。具体地,农业美以农业动植物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田园、水域和环境,乃至整个农村地区(包括农村地区的道路、城镇、集市、村庄、厂矿和自然环境等)为载体;或者可以说,存在于这一载体之中。例如,田园美存在于田园之中,荔枝园美存在于荔枝园之中。这是狭义的农业美之载体,广义的农业美之载体还包括一切农业活动在内,包括栽培、管理、收获,包括生产、加工、流通,等等;或者可以说,广义的农业美还存在于一切农业活动之中。例如,农业生产行为美存在于农业生产行为之中,素质美存在于农业生产者之中。

4、农业美的存在与农业的存在同步。农业美以农业为载体,存在于农业之中,普遍地存在于农业之中,因此,农业美的存在自然与农业的存在同步,即自从农业形成、产生以来,农业美就存在了。事实的确如此。农业是人类最原始、最古老的产业。据考证,在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中就形成、产生、存在了。陈清硕的研究表明,“美”的字源源于农业,源于“羊大为美”(甲骨文)。无疑,当时人类的审美能力还不强,对美的追求远不如今人,但在爱美天性的驱使下也会自觉不自觉地追求美,创造美,在农业活动中就表现为创造农业美。例如,公元前1世纪成书的《汜胜之书》记有“种麦得时无不善,夏至后七十日可种宿麦(冬麦),早种时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实少”,指出了冬麦播种过早或过晚,对于植株性状和产量将有显著影响。这就是追求作物的健康成长,追求植株美。当然,现代农业创造的农业美,原始农业远不可比,观光农业美丽如画,即使是植株美,原始农业也远不可比。

二、农业美存在的原因

任何存在都是合理的,都是有其理由的,农业美的存在也不例外。那么,农业美为什么会存在,为什么能够存在,特别是在人们还未有意识地创造以前就已经存在?原因主要有如下四方面:

1、自然赋予。大自然就象造物主一样,不但赋予人类一个生存环境,如大地、天空、海洋、万物等,而且赋予人类不少自然美,如美国的黄石天然公园,我国的泰山、黄山等。这些地方充分显示着天然之美、自然之美,是自然赋予的,并不是人为创造的。大自然不但赋予山川、河流等以自然之美,而且赋予农业以自然之美。农业的自然美有两方面表现:一是作物的自然美。自然生长着的农作物,有的茎、枝、叶、花、果协调一致,表现着自然美。小麦、玉米、水稻都属被子植物,茎垂直于地面而直立着,叶每节只着生一片而互生着,花呈穗状花序(如小麦和玉米的雌花序等),或圆锥花序(如水稻和玉米的雄花序等),这是一种美,一种自然美,一种植物自然美。二是田园的自然美。有的田园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协调一致,互依互存,表现着自然美。如峡谷中的农田、山岭上的树木,无—不是一种自然美。又如,有的田园广阔平坦,一望无际,有的田园高低起伏,好似波浪,这无疑也是一种自然所赋予的自然美。

2、人类爱美天性驱动下的无意识农业活动行为。高尔基说:“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高尔基的名语道出,大凡人类都爱美,男人爱美,女人更爱美,大人爱美,小孩更爱美,古人爱美,今人更爱美,喜爱美好的事物,付以美好的行为,无论在什么地方,总希望那里充满“美”,无论到什么地方,总希望把“美”带到那里去,让生命在“美”中放出光芒。在爱美天性的驱使下,人人都是艺术家,作家、画家是艺术家,工人、农民也是艺术家,他们都在各自的活动中展示美,作家、画家把美表达到作品里图画里,工人、农民则把美表达到工业中、农业中。人们在创造农业美中有时往往是无意识的,这在原始农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即使在现代农业中也很为普遍。例如,在水稻栽培中,人们往往讲究栽培规格,抑或4×6(寸),抑或3×7(寸),抑或其他规格。这时,人们考虑的、或有意识的行为是用这些规格,使水稻植株分布均匀,通风透气,受光率高,从而实现水稻的高产优质。然而,人们的这一行为却往往在无意识中创造了农业美,整齐一致的规格使水稻表现出秩序美、整体美。

3、人类爱美天性驱动下的意识农业活动行为。在爱美天性的驱动下,人们在创造农业美中,有时往往又是有意识的,这在现代农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即使在原始农业中也有所反映。例如,在观光农业中,人们尽管也考虑农产品的高产优质,但是其作物种类的适当选择,田、林、水、电、路的合理布局,观光旅游景点的科学营造,无不透现着人们对美、对农业美的意识行为;或者可以说,都是人们对美、对农业美意识农业活动行为的结果。

4、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马克思说:“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马克思对美的论述既揭示了人类社会进步的实质,也揭示了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真正目的。无疑,人类社会的进步包括农业的发展;或者可以说,农业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一个部份,农业发展是构成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部份。因此,可同理推之,农业的发展应该是人类对农业美的追求的结晶;或者可以说,人类对农业美的追求的真正目的在于促进农业的发展,人类对农业美追求的力度愈大,即广度愈广,深度愈深,愈能促进农业的发展;甚至可以说,农业的美学程度可以作为农业发展的一个标志,或衡量标准,农业的美学程度愈高,农业的发展程度也愈高,人类对农业美的追求每实现一个质的飞跃,就意味着或标志着农业的发展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从抽象的角度来说,人类追求农产品的高产优质、农业的发展是合目的性的,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科学、可行、实用的措施也是合规律性的,即就是一种美,因为所谓美,就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有机统一。从实例的角度来看,农作物的健康、优美长像,正是农作物高产优质的外在表现。例如,国际水稻所推出一种理想株型水稻新品种。其株型特点:一是分蘖少,只有6~10个分蘖,但都是有效分蘖,且穗大,每穗籽粒200~250粒;二是茎秆粗壮坚硬,根系发达,可支持和承重,不易倒伏;三是叶片厚而挺拔,叶色深绿,可充分吸收和利用阳光。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比现代高产品种国际稻IR72高10%~15%。由此,一是稻株生物量和谷草比高。稻株生物量达21t/hm2,其中60%为稻谷,40%为稻草。而传统水稻品种的生物量仅为10t/hm2,其中3t为稻谷,7t为稻草。现代高产水稻品种的生物量也只有20t/hm2,其中稻谷和稻草各10t,谷草比为50:50。二是稻谷单产高。单产高达12.5t/hm2。在相同的土、肥、水条件下,比现代高产水稻品种的产量10t/hm2高出25%。作物的长像是这样,田园的外貌也是这样。田园的整齐划一,沟渠、林带、道路、田埂的协调统一、错落有致,也正是高产、稳产农田的外在表现。例如,高产稳产水稻土要求田块平整,规格成型,沟渠配套,能灌能排。静态是这样,动态也是这样。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虽然透视着人类对农业美的追求,但其美学程度是十分低的,与此伴随着的生产力水平也是十分低的。牛犁耕种的传统农业,人类对农业美的追求进了一步,植株讲长像,种植讲规格,田园讲平整,排灌讲分家,道路讲畅通,环境讲保护,其美学程度大大提高,从而推动着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生产力水平。设施(如水利设施、机械设施、棚栽设施、电气设施等)应用的现代农业,人类对农业美的追求更进一步,特别是人类对农业美的追求由无意识阶段进入意识阶段,田园综合治理,田园、道路、沟渠、林带、生产设施(如机井、电网、大棚等)协调、和谐、统一,田园方格化、林网化、园艺化,观光农业尤为突出,从而促进农业发生质的飞跃,登上新的台阶,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水平。

三、什么是农业美?

什么是农业美?或农业美的本质是什么?所谓农业美,就是以农业动植物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田园、水域和环境,乃至整个农村地区(包括农村地区的道路、城镇、集市、村庄、厂矿和自然环境等)为载体,通过这些构成要素的“宜人”外观及其按照美学规律的合理组合,特别是以田园景观化、村庄民俗化、自然生态化的形式,形成的既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又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的农业景观。具体地,包含四层意思:

一是农业美是一种以农业动植物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田园、水域和环境,乃至整个农村地区(包括农村地区的道路、城镇、集市、村庄、厂矿和自然环境等)为载体的农业景观。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应的载体。建筑物以建筑材料(如砖、灰、沙、水泥、钢筋等)为载体,电视机以金属、塑料、集成线路等为载体,稻谷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为载体;或者可以说,这些载体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式组合,便构成其相应的物质。例如,稻米一般由12.9%的水分、77.6%的淀粉、7.3%的蛋白质、1.1%的脂肪、0.3%的粗纤维和0.8%的灰分构成;或者可以说,水分、淀粉、蛋白质、脂肪、粗纤维和灰分按分别占12.9%、77.6%、7.3%、1.1%、0.3%和0.8%的比例,并通过一定的生理生化形式,便可组合形成稻米。显然,离开了这些载体(或构成因素)或其中的一、两种载体,便构不成相应的物质。缺少水分或淀粉或蛋白质或脂肪或其他成份,便构不成稻米;这些成份不通过相应的生理生化形式也形不成稻米。物质产品是这样,审美产品也是这样。建筑美以建筑物为载体,工业美以工业品为载体,园林美则以山水、亭阁、花木等素材构成的园林为载体;或者也可以说,这些载体按一定的比例和方式组合,便形成相应的审美产品。例如,园林地形处理理想的比例是:水面约占1/4~1/3,陆地占2/3~3/4,陆地中平地为1/2~2/3,山地丘陵为1/3~1/2。也显然,离开了这些载体或其中的一、两种载体,也构不成相应的审美产品。园林地形处理若不按以上比例处理,抑或水面过多或过少,抑或陆地过多或过少,抑或陆地中平地过多或过少,抑或陆地中山地丘陵过多或过少,这样建造起来的园林地形就不美,园林也不美。同理推之,农业美必须以以上载体为载体,离开了这一载体就无所谓农业美了;同时,这些载体必须按美的规律有机地组合,否则,所形成的农业美也不美或不甚美。

二是农业美也是一种能够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农业景观。大凡美的东西都能给人以美感。雕塑作品通过空间形成理性、意志、崇高,形成生命、运动,给人以美感。建筑作品则通过空间形成的节奏韵律,形成力量、速度,给人以美感。音乐作品则以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为物质手段,通过表现人的审美感受,形成一定的“音乐形象”,给人以美感。其他形式的也不例外,农业美同样不例外。农业美是这样一种景观,通过作物的茎、枝、叶、花、果的合理构成,形成作物之美,通过田园的作物、沟渠、林带、道路、田埂和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形成田园之美,通过农村地区的田园、道路、城镇、集市、村庄、厂矿和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形成乡村之美,等等,从而唤起人们的美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可见,纯粹追求或主要追求农业物质产品的农业,尽管多少也有一些美的成份,但不能算作是农业美。例如,一般的大田生产,生产的目的纯粹是追求农业物质产品,从种植到管理到收获都是考虑这一问题,尽管农作物也健康成长,植株间也横直成行,但是田块大少不一,田埂杂草丛生,沟渠弯弯曲曲,林带宽度不一,道路分布无序,整个田园杂乱无章,不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因而不能算作是农业美。

三是农业美又是一种能够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农业景观。农业美不仅仅追求艺术美,追求审美产品的生产,而还追求物质产品的生产,即不是为美而美,而是为农而美。具体地,农业美不仅仅追求作物的茎、枝、叶、花、果的合理构成,追求田园的作物、沟渠、林带、道路、田埂和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追求农村地区的田园、道路、城镇、集市、村庄、厂矿和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等等,而且还追求农作物的健康成长,农产品的高产优质,并且通过对美的追求,实现农作物的更加健康成长,农产品的更加高产优质。基于此,纯粹追求或主要追求所谓农业审美产品的所谓农业,尽管多少也有一些农业物质产品的生产,但也不能算作是农业美。比如,大城市中的公园,有树、有果、有花、有草,也有其倚依的大自然,虽美得令人陶醉,美得令人留连忘返,但只能算作一般的艺术美、园林美,而不能算作农业美。这样的实例比比皆是。海南省海口市的万绿园,地处海边,面积宽广,是一个开放式的、名符其实的公园。那里种有许多热带树木,其中就有典型的热带果树——椰子。那里的椰子也开花也挂果,但目的主要是为了美,为了与其他热带树木一起构成万绿园之美,因此,只能算作一般的艺术美、园林美,而不能算作农业美,即不能与主要为了生产椰子的椰树而形成的椰林美相提并论。

四是农业美还是一种实现农业更上一层楼的美学归宿。即农业美不但是一种运用美学理论,按照美学规律,根据审美需求,设计、塑造的美丽图景;而且是一种通过美学与农业的有机结合,使农业在美的图景中实现物质产品的丰产丰收,或更高层次的丰产丰收,或离开美学建设便难于取得的丰产丰收。从理论上来说,美是一种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有机统一,这在农业方面的表现就是,为了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这一符合人类需求的目的,而在农业生产的种植上、管理上采取一系列合乎规律的、合乎农业运动规律的科学、合理的措施。显然,这种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愈统一,或统一得愈好,农业美的程度就越高;或者可以说,农业美的程度愈高,这种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愈统一,农业就愈能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当农业美发生质的飞跃的时候,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便能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从实例上来看,旅游观光农业既生产农业物质产品,又生产农业审美产品,还生产农业生态产品,即既有一般的农业物质产值,又有旅游收入,还产生生态效益,一石三鸟,产值增加,效益提高。

(作者系中国都市农业职教集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农业美学、土壤科学等)

我们给你帮助转发是最好的支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