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这话没错,但大部分喜剧人都理解歪了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这句话最早应该是陈佩斯说的。即便不是他第一个提出来,他也是把这个观念普及开来的喜剧人。

陈佩斯是喜剧艺术家,早年有多年的喜剧从业经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作品,后来专门从事长篇舞台喜剧表演,还开办过喜剧班授业解惑,在喜剧理论方面也有专业的具有深度的见解。

喜剧都有一个悲剧内核,类似的话陈佩斯肯定是说过的,但问题并不在于这句话存在错误认识,而是一些业内喜剧人和很多观众,都把这句话错会意了,导致如今的小品变得前面笑后面哭,哭又哭不出来,在那里硬煽情。这不是陈佩斯表达的本意。

01

其实看看陈佩斯早年的小品,比如《吃面条》、《胡椒面》、《警察与小偷》、《主角与配角》,基本上都不带有什么悲剧性,就是让观众一股劲儿地乐,带有一些思考是可能的,但说不上有什么悲剧色彩。陈佩斯在春晚上的小品,似乎只有《王爷与邮差》算是带有悲剧性,但更多时候呈现出来的还是让人思考的状态,还不至于像悲剧。

之所以提出悲剧理论,应该和陈佩斯后来从事多年大型舞台喜剧的创作表演有关。他与央视决裂之后,执意开始做剧场喜剧,《阳台》、《戏台》等作品轮番登场,也都赢得了赞誉。这些喜剧当中,是可以体现出陈佩斯的喜剧理论的,尤其是《戏台》,其中的舞台和人生的映照变化,是带有一定的悲剧性的。

但由此是不是可以说,只有这样的喜剧才是好喜剧呢?也不尽然。你没有办法否定陈佩斯八九十年代小品的经典性,只是把人们逗笑,并不是什么原罪。

02

问题就在于,喜剧小品创作者后来把陈佩斯这句话粗浅地处理成了闹剧开头,煽情卖惨结尾,也就是小沈阳前段时间抨击的“喜头悲尾”模式。

事实表现出来就是,一些喜剧竞演节目和春晚舞台上,经常充斥着这样的作品,开始的部分闹腾得厉害,没几个结实包袱儿,到后面就急转直上平添价值,上升到宏大叙事主旋律主题,让人肃然起敬,加上煽情音乐的烘托,非要让观众看难受不可。

要知道一段十分钟的小品想要表现悲剧性,是非常非常难的,不能硬来。硬来还不如只让大家踏踏实实地笑,否则两头不讨好。

其实陈佩斯的真实意思不是这么肤浅,他更直接的表述其实是,喜剧要让人笑着又有点伤感,不断把观众的情绪在两极里来回跳,看着看着观众就看到了喜剧人感受到的那个生活的内核。

03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不认为喜剧一定要带上悲剧色彩,如果所有作品都是这样,那它就不是喜剧而是正剧。既然叫做喜剧,那它本身还是以喜剧的整体面貌呈现,只不过不刻意地表现出来让人思考的严肃部分,甚至让人感觉到一丝丝忧伤,那当然是相当难得的,而且很多时候也可遇不可求。

看一下当前热播节目《金牌喜剧班》,年近70岁的陈佩斯白着胡子,对现场的喜剧表演进行点评。他的评论与导师郭德纲和英达最大的不同,就是不客套不娱乐,讲的还是他那套专业的也显得有些孤独的喜剧理论。

不管这个时代已经进行到什么样,娱乐性到了一个什么程度,孤独高傲的老者陈佩斯还是在继续讲,继续授业解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