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似乎是哲学的绝缘体,与它碰撞不出闪耀的火花!
原创:文章首发于牛虻公众号
——女王节的思考
女性似乎是哲学的绝缘体,并不是说女性不爱智慧,更不是对广大女性朋友们的性别歧视,而是就人类自古以来的普遍现象所做的一个思考。
事实的确如此,翻开各类哲学书籍,起码在我所读过的哲学书中很少涉及,例如时下主流的不同版本不同作者的哲学史中几乎是找不到女性哲学家的。我们所能见到的女性哲学家凤毛麟角,但是并不是说没有,像上个世纪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情人或者媳妇波伏娃就是一个很著名的哲学家。她的成名作是《第二性》,个人没有读过,也就不再多说。
说女性是哲学的绝缘体,这绝非偶然,但也并不是无迹可寻的。为什么说女性是哲学的绝缘体呢?思考这一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是哲学自身的特性;第二是女性的天赋与母性;第三是女性和男性思考问题的差异。
01哲学自身的特性
哲学一词是在近代才传入中国的,中国传统哲学以伦理学为主,在关于认识世界的三对关系上,人对人、人对社会占据主要地位,人对自然相对少一些。而中国哲学发端于先秦诸子百家时期,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思想更趋统一。尤其是儒家思想被定为官方统一思想以后,女性在社会中几乎没有什么地位可言。
在儒家思想中,讲究“夫为妇纲”,也就是女性在中国历史上是没有什么地位可言的。但是也有女强人的存在,然而她们并不能左右整个社会的主流大势。像汉初的吕后专政、唐初的武则天称帝以及晚清时期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基本上是信托皇帝帝位而上位的。也就是说,在大的环境下,女性没有地位也没有权力进行哲学思考。
再来看看先秦哲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中国哲学的萌芽、诸子前哲学和诸子哲学3个阶段:
①萌芽时期。哲学的萌芽是同原始宗教相联系的,主要表现为相信灵魂不死和崇拜自然物的自发观念。在殷商奴隶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上帝神权观念,周灭殷后发展为天命主宰一切的观念,周公提出「敬德保民」、「以德配天」的思想。以《易经》和《洪范》为代表的早期阴阳、五行观念尚未完全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表现了科学思维的萌芽同宗教、神话幻想的一种联系。
②诸子前哲学。西周末至春秋时期,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出现了危机,天命神权也发生了动摇。在《诗经》中出现了疑天、责天的思想。出现了原始的阴阳、五行观念,对自然界的变化作了某些唯物主义的解释,表现出无神论的倾向,同时发展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伯阳父、史伯、管仲、医和、子产、晏婴、史墨等人,可以称为先秦诸子前哲学思想的主要代表。
③诸子哲学。春秋末年,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是中国哲学进入诸子百家之学的开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中,先后出现儒、墨、道、法、名、阴阳等重要学派,围绕着天人之际和古今之变以及名实、礼法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哲学论辩,学派之间既互相斗争又互相吸取,每个学派内部也不断分化和发展,使这个时期的思想斗争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情况,从而促进了哲学的繁荣。(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可以看出,中国哲学从萌芽之初与宗教密切相连,然后是宗法制度息息相关,最后直接是统治思想,作为皇权世袭的中国历代政治变迁,客观条件上是不允许女性有独立自主意识的,“三从四德”将她们牢牢地禁锢在思想的牢笼里。
在西方,哲学是“爱智慧”之学,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思考需要有两个条件:首先是好奇,“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无论在最初还是在现在,人们都是由于好奇而开始哲学思考的;其次,是闲暇,“只有在全部生活必需都已具备的时候,在那些人们有了闲暇的地方,那些既不提供快乐,也不以满足必需为目的的科学才首先被发现”。
与中国历史类似,把持西方统治地位的是教皇,女性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也是非常低下的。直到启蒙运动以后,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以后,尤其是男女平等的思想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以后,才涌现出个别女性哲学家。如沃斯通克拉夫特、波伏瓦、汉娜·阿伦特等女性哲学家,尤其是沃斯通克拉夫特,这个本身就生活在启蒙运动时代的女性。今天的每一位女性都应该记住她的名字。
沃斯通克拉夫特在1792年发表的《女权辩护:关于政治和道德问题的批评》书里,她公开地为女性辩护,她说:
“女性并非天生地低贱于男性,只有当她们缺乏足够的教育时才会显露出这一点。她认为男性和女性都应被视为有理性的生命,并还继而设想了建立基于理性之上的社会秩序。”
今天,沃斯通克拉夫特被视作是女权主义哲学家的鼻祖之一,而女权主义者们也经常会提到她的生活与作品。
沃斯通克拉夫特
所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抑或从哲学自身的角度来看,哲学史上女性为什么那么少,根源在于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随着男女平等观念的盛行,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涌现很多女性哲学家。然而,女性似乎是哲学的绝缘体还与其天性是分不开的。
02女性的天赋与母性
母性其实是女人的天赋,这一天性是女性的本能。母系社会是人类氏族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即建立在母系血缘关系上的社会组织,是按母系计算世系血统和继承财产的氏族制度,同一氏族有共同的血缘,崇拜共同的先辈。随着原始农业及家畜饲养的出现,作为其发明者的妇女在生产和经济生活中、在社会上受到尊敬,取得主导地位和支配地位。
沃斯通克拉夫特
女性的母性决定了女性天生具有抚养孩子、保护孩子的使命,与男性根本不同的是,她们思考问题是以孩子、家庭为第一要义的。为了抚养孩子、保护孩子,她们耗去了大部分时间,甚至所有的时间,她们没有哲学思考所需要的条件:闲暇。
母性是高贵的,母性是神圣的。她带给了每一个人最初的温暖和爱,而且这也是人性中最简单而又最恒久的。从本能上讲母性也是人类文明滚滚向前的原始推动力之一。在关于哲学思考的时候,自己有过这么一个理解:
信仰,然后理解,是宗教;
理解,然后信仰,是哲学;
既不信仰也不理解,那是爱。
母爱是女性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它既超脱于宗教又凌驾于哲学之上,却又是科学所无能为力的。可以这么说,正是女性的母性耗尽了她们的精血,才导致女性从天性上缺乏哲学思考的空间。
03女性和男性思考问题的差异
如今网络上流行着很多关于两性问题的话题,更多侧重于情感。男性重理性,女性重感性;男性重逻辑,女性重情感;男性多崇尚思辨,女性多注重态度;男性重结果,女性重过程……其实,女性和男性思考问题代表着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男性是理性主义的代表,女性是非理性主义的代表,这才是二者思考问题的根本差异所在。
哲学上所说的非理性主义是什么呢?“非理性的”这个术语,通常含有“为理性所不能理解的”“用逻辑概念所不能表达的”等涵义。非理性主义往往将理性同直观、直觉、本能等对立起来。非理性主义在现代哲学和伦理学中流传颇广。如信仰主义者的非理性主义宣扬非理性的信仰;叔本华宣扬无意识的意志,断言理性和科学不适用于道德范围;尼采宣扬“权力意志”论,主张非道德主义;柏格森宣扬直觉;存在主义宣扬存在不是客体而是主体,“存在先于本质”(萨特),否认道德规律的客观性等等。这些都是非理性主义的表现。
非理性主义的先驱:叔本华
非理性主义作为现代西方哲学的流派之一,它是以反对传统哲学而存在的。而女性的思维方式恰恰是非理性主义的,也就是说,她们的思维方式与哲学是背道而驰的,这也难怪女性似乎是哲学的绝缘体,与哲学碰撞不出火花来。相反,在文学、艺术、音乐、伦理、道德等非理性领域,则是女性擅长思考的方面。
综上所述,女性思维方式的非理性主义特征,加之时代与环境所致,历史上才会出现这种女性似乎是哲学绝缘体的现象。随着男女平等思想的盛行,还有女性独立自主意识的增强,属于她们的时代应该就会到来。
20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