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和您学习五运六气与生辰八字中医班的学生。大概3、4年前,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开始出现腹泻,后来发现只要一吃肉就腹泻,炒菜的油放的多一点也会出现胃脘部胀满、肠鸣拉肚子,出现症状的时候每天都要泻7、8次,所以每天只能吃水煮青菜,吃热的食物会感觉口干口苦、牙疼嗓子疼,吃凉的则胃胀更明显,还伴有隐痛,虽然饿但是又怕腹泻所以很是痛苦。期间也看过很多医生,去医院检查说是胃镜显示胃息肉,其它检查没有任何异常,中西药治疗效果都不是很明显。
后来无意中看到了您在军师府的课程,学习之后试着看了一下自己的八字,确实发现了一些疾病产生的时间规律。男,癸卯年,甲寅月,己卯日,甲子时出生;大运:癸丑,壬子,辛亥,庚戌,己酉,戊申。己土生在寅月弱,月份的气候没有受到影响,日干周围没有生扶的五行,所以日干是弱极,喜金水木,忌火土;同时癸卯年火运不及,运气相合还是不及,为忌的五行偏弱,主运风木生客运少徵应该是不平衡的点,主气风木克客气湿土相对平衡;所以,在火土旺的运年很可能就会出现火土方面的疾病;而我出现这些症状的时间就是在戊申大运丙申流年,大运戊土为忌合年干癸水,却也生申金,丙申流年丙火生戊土,虽然克申金,但金木相冲,木受制则克土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同时运年火土两旺,所以这一年夏天的时候开始出现这种情况,这些都是按照您说的方法步骤分析的,不对之处还请多指导。
之后根据您教授的补用泻忌以及五输穴的治疗原则,刺激脾经阴陵泉,胃经内庭,三焦经的液门,小肠经的前谷、后溪,心经少海,心包经曲泽等穴位,因为我不会扎针,所以就用手指或硬物每天刺激,感觉好像会有些缓解,同时也增强了我要更好的学习传统医学的信心。后面在第一遍听您讲伤寒论的时候,因为没有任何基础,所以就不像之前那么容易吸收了。但我总想着要是能把自己的身体治好,同时还能帮助到家人该有多好,所以就硬着头皮重复听,第二遍的时候好像突然开窍了,思路也一下子清晰了,在您说到“半夏泻心汤”证的时候,我觉得和我的情况非常吻合,“心下痞满”就是胃脘的地方总觉得不适,而且伴有隐痛,应该是脾胃运化失职,寒热互结,湿浊阻滞气机,再看自己的舌苔则是淡红薄白腻,所以吃热的食物口苦口干、牙疼嗓子疼明显就是上热,吃凉的胃疼拉肚子则是下寒。
根据这些,自己按照原方:半夏12g 黄芩9g 黄连3g 干姜9g 甘草9g 党参9g 大枣12枚,去抓了3付药回来喝,服药期间并没有感觉任何不适,吃完三天的药之后试着吃了几片瘦肉,好像没有感觉胃脘腹部明显不适,但后来因为有事耽搁停了两天没吃药,停药期间吃肉还是会出现胃胀、腹泻,所以赶快又去买了10付药回来,每天坚持服药,服药期间一切正常,没有出现任何,之后又自作主张买了10付巩固一下,现在已经停药半个月了,每天都能像之前一样吃肉,而且病情没有出现反复,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学习传统医学的信心。这次特意写出来,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人,中医真的太棒了,一旦对症,效如桴鼓。再次感谢军师府和董老师,有幸接触到传统医学中不为人知的一些内容。
按:《伤寒论》: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伤寒论》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这三个方剂都是补中健脾,燥湿化饮,调理寒热的方子,临床使用以心下痞,呕吐,腹泻为目标。本方是由小柴胡汤化裁得到,即去柴胡、生姜,而加黄连、干姜。方中黄连、黄芩,清热燥湿,降泄浊逆。半夏醒脾和胃,燥湿和中。干姜温中理脾和胃,防止苦寒药伤中气。人参、大枣、甘草,补益中气,健脾和胃。心下痞,为心下满闷,按之柔软并不疼痛之症。仲圣谓由太阳病或柴胡证误下而成。但临床所见,有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而成者,有嗜酒酿痰而成者,有脾胃虚弱而成者,原因众多,故不能被误治一说所限。此案病因则属于特定气候导致个体体质在特定时间发病。所以,只要是上见呕吐、恶心、噫气,下有大便失调的症状,都是因为脾胃升降失调,不能斡旋上下也。因脾胃居中央,脾胃和则纳化衡常,升降有序。若寒邪直中,或湿困脾阳,则脾气不升而生寒;辛辣厚味,燥伤胃阴,则胃气不降而生热。寒热互结,则升降运化障碍,致水为饮,谷为滞;津液气血化生不足,则脏腑肢骸因之而虚损。临床可见寒热错杂、虚实共有之诸多证象,如面红目赤,头重眩晕,鼻衄龈肿,口干咽燥,口苦口臭,胸中烦热,吞酸嘈杂,心下堵塞,食后不下,暖气则快,胃脘高起如拳,肠鸣腹胀,稍冷即便溏,或大便干秘,舌边尖红赤、苔黄白或灰白而腻,用热药则下寒减而上热增,用凉药则上热减而下寒重,及形瘦休倦,四肢乏力等症状。三泻心汤寒热并用以和阴阳,苦辛同施以调升降,补泻共进以理虚实,三法同冶于一炉,使脾胃得复,寒热得化。故凡脾胃虚弱,升降失度所致之寒热错杂,清浊无序病证,皆可用本方治之。黄岑、黄连、干姜量可据寒热之多少予以增减,宜小不宜大。半夏泻心汤,以主治中虚湿热痞证为基础方,以主治湿热下注证为临床扩大应用。病变证机:脾胃虚弱,浊气壅滞,湿热内生,以此而演变为中虚湿热病理病证。审证要点:根据心下痞满,或疼痛,困倦乏力,舌质偏红,苔黄腻,脉虚或数为用方审证要点。生姜泻心汤,中虚湿热水气证:心下痞满或疼痛,嗳腐食臭,腹中雷鸣,或下利,或呕吐,舌淡,苔薄黄或腻,脉滑或弱。用方思路:正确使用生姜泻心汤,以主治中虚湿热水气证为基础方,以主治湿热水气下注证为临床扩大应用。病变证机:脾胃虚弱,湿热内结,水气内生,饮食不消,以此而演变为中虚湿热水气病理病证。审证要点:根据心下痞满,或疼痛,嗳腐食臭,四肢无力,苔黄略腻,脉弱或滑为用方审证要点。甘草泻心汤,中虚湿热痞利重证:心下痞满或疼痛,下利日数十行,腹中雷鸣,干呕,心烦,不得安,少气乏力,舌淡或红,苔薄黄,脉弱。用方思路:正确使用甘草泻心汤,既是主治中虚湿热痞重证的基础方,又是主治湿热疫毒证(口腔黏膜、颊膜溃烂,喉痛,咽烂,阴痒,阴中溃烂,不欲饮食,恶闻食臭,面色或白或青或黑,表情沉默,精神不振,身热,失眠,烦躁,舌红,苔黄腻,脉滑或数)的基础方,还可治疗湿热下注证。病变证机:脾胃虚弱,湿热内结,中气壅滞;或湿热蕴结,灼损经气脉络,以此而演变为中虚湿热病理病证。审证要点:根据心下痞满,或疼痛,气短,或倦怠,溃烂,舌偏红,苔黄略腻,脉弱为用方审证要点。想要系统学习这些内容,关注“军师府、易经天下”报名董老师中医与命理、五运六气与生辰八字课程。
董剑峰,学院派执业中医师,行医十数载浑浑噩噩,背方抓药视病加减,治好有三无效有七。责己愚钝又不甘心,所幸之,有七之中尚无事故。细思,极恐!何也?剧毒之药常从我手入患者之口。如今忆起甚是可笑,此话留待后续。而立之年,吾儿患重症眼疾,虽为医者却束手无策,求之西医祷之神明。然苍天眷顾,多位未曾谋面之仙师均通过生辰八字告知儿有眼疾。此前多曾听闻某某神医无需望闻问切即可治病救人,未曾轻信,今日眼见为实,立志追随。自此之后摈弃学校所学,于阴阳术数入门,短短三年,不仅将“北京同仁眼科医院”给吾儿定义的无法治愈的眼疾治愈,《伤寒》《金匮》真正学透,且真正悟通人身疾病的产生、发展、愈后的规律,以及治病理法,言人疾病、治病救人多有奇验。
前有孙思邈先生之教诲,卜医结合之学未能流传后世,令今之学者痛惜不已。现将所学传道受业,使医卜之术薪火相传。国之瑰宝应广而传之,惠泽普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