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课堂学生睡觉的原因分析
职校课堂能解决好课堂睡觉问题就是一大胜利。职业教育教学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课堂睡觉问题。“重罚,严打,形成习惯就解决了”。可能这只是一厢情愿。对于经过千辛万苦到初级中学请来的学生,这种方式只会造成大量的流失。要解决这些问题,一定要先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通过我多年的观察,大概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一、 不按要求作息
不按要求作息,这是造成学生课堂睡觉的重要原因。职校的学生处在半成人状态,精力充沛却不能释放,叛逆特点也很鲜明。对我们的作息制度往往不会认真执行。晚上十半睡觉,他不一定会按要求睡觉。管理到位的学校可能会好些,但也不会100%的学生执行到位。总会有一部分在寝室里折腾至很晚才入睡,看视频,聊QQ,刷微信,玩游戏等等。管理不到位的就更糟糕了,断电了还在吵闹,点名后再翻围墙出去上网,夜市鬼混,天要亮了再翻回来睡觉,或者跑到其他寝室惹事等等。这些行为使这部分学生晚上的休息得不到保障。再加上中午又不好好午睡,上课出现睡觉就在所难免了。
二、 原有不良学习习惯的延续
进入中职的学生,特别是普招,甚至是下到初级中学请来的学生,很大一部分学习习惯不好。上课不听讲,不记笔记,不认真读教材,自由散漫,不思进取。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吃苦耐劳的毅力,不愿思考问题。这些原有的不良学习习惯直接延伸到了中职。
三、 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
互联网时代让知识更新较快,编辑在课本上的知识,经过几轮的审查,再印刷成教材发到学生手中,有些就已经过时了。学生通过互联网学到的相关知识比我们根据教材讲授的还要先进。对于这种陈旧知识我们教师不注意更新和补充的话,学生就把我们看扁了。不少时候,我们教学的内容不注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只按自己的理想和教材的要求去执行,到致教学内容距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很远,也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人们常说的摘苹果,跳一跳摘得到,他就会跳,如果他怎样努力都摘不的话,他就不跳了。我们教学的内容如果无趣无味,也会让学生不感兴趣。如何把教学的内容变得有趣味,就考验我们教学人员的智慧了。还有我们给学生的反馈太慢,也会使他们失去兴趣。
所以教学专家刘良华对学习作的三个比喻“学习就像认地图,讲究体系;学习就像学走路,讲究鼓励;学习就像打游戏,讲究及时反馈。”非常有道理。
四、 对教师失去敬畏
学生失去了对教师的敬畏,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变成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人,那学生在课堂上不睡觉或者不玩其他东西,可能倒转来是一个不正常的人。如果教师人格魅力不能吸引学生,相反成了他们憎恶的对象,可能课堂上就不只是睡觉那么简单了。
还有教师的学识问题。他们进入中职的时候,新的环境可能会让他们心中一动,职校的老师可能会不像原来的老师那么招人烦吧?职校玩的东西又多?他们试一试的心理其实是我们教育他们的最好机会。但如果碰上一个给不了他们什么的老师,或者不能承载他们人生希望的老师的话,他们刚刚冒出的那一点火花很快就熄灭了。
再就是教师的教学态度,不认真做准备,不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和能力,不认真做教学设计,把课堂当做教师自己的表演场地,观众的感受考虑得很少,教师自己演完了,教学也就结束了。在课堂中,学生好像成了多余的人,一节课下来一脸茫然,无所收获。这种教学态度让学生失望甚至愤怒。
一些教师表达能力不强,语言缺少感染力和激励性,学生听着味同嚼蜡。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教师都应该是语文教师。其实就是强调表达能力要强。不能因为不是语文教师,就可以表达得平铺直叙,无滋无味。
一些教师自己的人生观念也让学生失望。常常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在学生面前常常呈现一些阴暗的东西。或者以贬低他人抬高自己,暂时获得少数不明事理的学生的佩服,但时间一长,这种踏着别人的身体前进的行为终将被学生看不起。这样的教师会让学生越来越反感,哪里还有尊敬可言。
还有教师的教学能力问题。音量、语调、语速,都不注重变化,方式方法单一,把课堂搞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气。呈现课件的色彩也暮气沉沉,这样必然出现课堂睡觉现象。
五、 学习环境不适合读书
还有我们教室的色彩也很重要,教室的色彩要有利于学生学习,简洁而不失活力,庄重而不显压抑。教室里的摆件也很重要,不利于学习的东西不能放在教室里。即使是有利于学习的东西,也要放在该放的位置。不能影响学习环境的和协。还有学生的座位的设置也很有学问,有些班级人数二十几个,却密密麻麻排在前面几排,后面空起一些杂乱的课桌椅。还有哪些学生安排在哪个位置,多长时间轮换。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我们用扩音器上课,一定要注意音量,音量过大,声音刺耳,学生会觉得累,即使不睡觉,也不能有效地参与我们的教学。呈现的课件清晰度不够,或者字太多,字过小,让学生难看清楚,这些都影响学生参与的热情。
总之,中职课堂学生睡觉不是一两个简单的原因形成的,它是多方面原因综合的结果。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方联动,各个部门做好自己的工作,综合治理才能产生明显的效果。当然这里面也还有些策略问题,我将在下一篇文章作专门的阐述。
欢迎大家提出新观点来商榷。
作者简介:汪德旭,中学高级教师,贵州省盘县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科研处主任,贵州省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兼职研究员,三级心理咨询师,曾被评为省优秀教师,县科研型教师,多次任优质课评委,送教下乡多次。联系QQ号:1070999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