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奥迪A3入市 豪门争霸开启新格局

自2014年奥迪A3家族上市以来,奥迪A3成功地为奥迪品牌年轻化战略打开了一扇窗,可以这样说,A3的到来为奥迪在年轻化运动化方面有很大贡献。同时,奥迪A3还持续引领中国豪华车紧凑型细分市场,有很多调查都表明,在入门豪华品牌之争里,奥迪A3就是最受关注那个,没有之一。

在面对近两年奔驰推出三厢版A级,宝马推出前驱平台的1系后,2015年进行换代的奥迪A3已经不足以面对新平台、新设计、新动力的竞争对手了。本来全新一代A3应该在日内瓦车展期间进行亮相,而由于疫情原因,奥迪选择了在3月3日进行网络发布,网络直播发布。

新车将在今年引入国产,按照现款A3官方18.92 万的起售价推测,新一代A3在国内的价格应该还会低于20万,这款车不管是在豪华品牌里,还是合资市场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小身姿的战斗感

在大众集团下紧凑型车逐一换代的情况下,A3追随了8代高尔夫的步伐,也采用MQB evo平台。与上一代的奥迪A3类似的是,率先推出的是两厢版车型,这与欧洲人对于钢炮的定义不无关系。

外观方面,全新一代A3的设计相比现款要更加阳刚,前脸采用标志性的六边形大嘴设计,尺寸比现款更夸张。两侧的LED大灯造型更为凌厉,并且可选装矩阵式LED光源,对得起灯厂之名。

前包围的设计风格也更偏向运动,S-line车型的雾灯区域变成了银色的运动装饰,使得新车的前脸更加战斗。如果说老款A3是男女皆宜,那么全新一代A3明显更加偏向年轻的男性用户一些。

侧面线条依旧保持了A3紧凑干练的风格,由于此次只发布了Sportback两厢版车型,所以三厢版的设计风格目前未知。细节方面,全新A3依然采用了贯穿式的单腰线设计,将整个车身侧面划分为上下两层,车门下方还有一条独立上扬的线条与轮拱融合,硬线条配合着车门内凹的设计,让整车的侧面在光影下更具肌肉感。

内饰方面,全新一代A3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老款可升降的悬浮式中控屏不见了,整个中控台微微向驾驶员一侧倾斜,机械冰冷的线条设计有一种理工男的科技感。

总体来说,全新A3的内饰与Q3还是颇为相似的,相比老款更加年轻时尚。对了副驾驶前方也采用了贯穿式空调出风口,银色的面板非常精致,面板上还有一个非常低调的奥迪logo。S-line车型的运动座椅同样战斗气息十足,菱形纹路配合Alcantara面料既好看又能提供出色的摩擦力。

目前得到的消息是,前期发布的A3将全部采用前轮驱动,搭载2.0T发动机与quattro四驱系统的车型将在晚些时候推出。值得一提的是,新A3所有150马力以下的车型均采用扭力梁式后悬架,150马力以上的车型采用多连杆式后独立悬挂,这个设定倒是与奔驰A级颇为相似。(PS:奔驰A级低配为扭力梁,高配多连杆)。

从这次的调整看来,虽然奥迪A3是全球车型,但进化的方向倒与中国市场的需求出奇一致。更具战斗感的外观、航空驾驶舱般的内饰风格,以及更“Sport”的用料,这都是瞄准了最年轻人的那一批市场,入门豪华拼的是什么奥迪非常清楚。至于动力平台优势大小,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2

细分市场透视镜

从奥迪A3、宝马1系、奔驰A级到沃尔沃XC40、林肯MKZ、雷克萨斯CT、捷豹XEL,每一个豪华品牌的“入门者”都在觊觎着、期待着自己能够成为整个品牌的销量支柱、利润的最大来源。不过,残忍的事实是,能称得上吃到蛋糕而不是闻味道的,并不多。

对于现款奥迪A3来说,其实成功的策略并不复杂,无非是终端卖出了几乎高尔夫的价格、品牌的溢价、运动简约的设计线条好看耐看这三点。同理,在这个价位区间的其他竞品能否打败奥迪A3,就看在这三点上是否可以做到更好。

从当前的入门豪华市场表现来看,我认为宝马1系与奔驰A级想要超越的可能虽然有,但并不大。首先,这二者的品牌溢价本身比奥迪还要高。其次,无论是宝马还是奔驰在入门平台上的“降级”都比较明显,二者都采用了新的前驱平台、唯一使用的动力系统。这两点核心让消费者在面对ABB三者的时候更愿意偏向通用平台的奥迪A3,因为这可以给他们带来“高级感”。

如果只从细分市场的角度来说,我认为奥迪A3的真正对手反而是品质升级、价值体系完全跨级的合资品牌,包括全新雷凌双擎、卡罗拉双擎、以及新一代昂克赛拉,甚至包括即将到来的高尔夫8代等等。

随着汽车消费理念的成熟,LOGO升级已经逐渐变成了价值升级、体验升级,谁的体验会更好、实用性更强,消费者都会通过对自身进行需求分析后得出结论,这是如今90后的强项。

其次,豪华品牌的不断下探也缩小了“豪华”二字的意义,在这个存量竞争的市场,一旦价格失守就很难再次回到当初的荣光。拿奥迪A3对比高尔夫、雷凌的并不在少数。

当然,不管怎么说入门级豪华成为高品质汽车消费的主流,这符合汽车行业的发展规律。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有所积累并伴随体验的升级,大大增加入门级豪华品牌成长的节奏。但如何平衡豪华品牌的下探与合资高端品牌的向上升级,这是消费者与市场都需要磨合的问题。最后,在一系列出人意料的角逐中,最终尘埃落定于一种微妙而刻意的约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