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慢 | 阴雨纷纷的清明节,犹忆起城南旧事的水彩画。

清明时节烟雨纷纷,这个时节人总是喜欢回忆,那个年代,那些人,那些故事.....

如果选一部最能反映老北京南城风貌的文学作品,相信许多人会把这一票投给《城南旧事》。静谧的四合院,胡同中悠扬的叫卖声,西交民巷大街的驴打滚儿,天桥的喧嚣热闹,还有保姆口中低徊婉转的童谣……这是作家林海音儿时的北京南城,也是属于那个时代独有的老北京风情。

据说,当年台湾格林出版社总编辑郝广才为了寻找给《城南旧事》配插图的画家,跑遍了大江南北。当他拿着几位画家的作品给林海音看时,老作家一眼就相中了关维兴的画。关维兴的作品清新、温润,带着淡淡的哀愁。这正是林海音记忆中北京的味道。为了说服关维兴替《城南旧事》画插图,林海音亲自给他写了一封信:“如果您真能为拙著画图,必能为之增添另一种艺术价值,海音何幸也!”

面对老作家的殷切之情,关维兴最终同意了。不过,他从小长在白山黑水间,并不熟悉老北京的味道。为了寻找老北京的影子,当年已52岁的关维兴穿大街走小巷,四处探访。

上世纪九十年代,天桥早已没有了杂耍艺人,走街串巷的挑担小贩也成了过去。他从书中找,与老人聊,想象当年的样貌。

《城南旧事》中最打动人的还是老北京人与人之间的温存、和善,还有那不疾不徐的日子。书中小英子在花树藤下听宋妈讲故事,到瑞蚨祥替兰姨娘挑选布料,都是再平常不过的生活场景。这些寻常的生活细节在关维兴的描摹下惟妙惟肖。林海音看完这些插图后,不禁感叹:“(关维兴)完全抓住了我文章的感觉。”其实,这些插画不但抓住了小说的感觉,也抓住了那个时代的感觉,抓住了读者的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