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是阴历二月即卯月的起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周易·说卦传》讲:“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意为:众生万物在震卦之气中出现,因为震卦的方位在正东方。中国的周易哲学早已认识到时间与空间是一体的,与正东方相匹配的是仲春的卯月,准确的说就是惊蛰节气;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
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惊蛰时节,天庭常有雷神击天鼓,于是人们也在这个时间段来制造鼓。《周礼·冬官考工记第六·筑氏玉人》曰:“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这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充满诗意的天人合一的艺术哲学。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其意为:天地万物欣欣向荣,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此时人与天地之气相应,应“广步于庭”,即寻觅风和日丽之时,闲庭信步,随花傍柳,常去踏青,而且要慢走,衣着穿戴要宽松、舒适;“披发缓形” 为的是在“发陈”的基础上除旧布新,从改变不适当的起居方式、 饮食习惯到调摄精神;“以使志生”,逐渐萌生健康向上的志向。就像春芽萌动,它有蕴蓄、动作和潜能。即想着生发不能扼杀,想着给予不可掠夺,想着奖赏而不应处罚。随着新春拉开序幕,开始全新生命。
中医认为肝脏藏血,人“卧则血藏于肝,动则血运于储经(络)”的生理机能正与春气的机能相对应,所以那种背逆春意的心理状态肯定要伤及肝血,只有在春天做好精神准备,才谈得上夏长、秋收、冬藏。
从五运六气的角度来讲,惊蛰正处于“辛丑岁初之气”中,主气与客气皆为木。此时容易出现“风湿相搏(抟)”,即风邪与湿气混合侵人的情况。所以适当户外活动,梳理筋骨、疏肝利胆、通畅经脉,可以防止风邪与湿邪引起的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痿。
宋·舒岳祥
松声夜半如倾瀑,忆坐西斋共不眠。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
临流欲渡还休笑,送客归来始惘然。
掩卷有谁知此意,一窗新绿待啼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