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下午茶丨汉画像砖上的舞乐宴飨

1985年,当时的南阳地区文物工作队在各县进行普查的基础上,重点调查了7个县的22个乡镇,进一步摸清画像砖分布区域。在新野县樊集乡普查时,征集到数方颇有价值的画像砖,这些散存在群众家中的珍贵画像砖,是由当地文化专干刘国庆收集,并于同年5月移交给南阳地区文物工作队。此后,对樊集乡吊窑的文物保护工作引起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关注。1986年3月,南阳地区文物工作队针对新野县樊集乡发现的汉画像砖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并对以前曾遭破坏、后又封填的墓葬进行清理,出土了一批画像砖和随葬品,为研究南阳汉代画像砖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该画像砖为长方形,高36厘米、残长76厘米、厚12厘米。据当地群众介绍,此砖是1977年新野县樊集乡在建设中学时出土,由当地群众收藏。后来,该画像砖收藏于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如今在南阳市博物馆展出。

画像左为高大的厅堂,堂内为拜谒、舞乐等,主人跽坐于榻上,榻前两人跪于席向主人拜谒,下有两人席地而坐,张口对语。其中一人身后有侍卫,堂中间有供主人观赏的乐舞;一女伎挥袖而舞,足下一盘,一男优作滑稽戏,二乐人伴奏,其中一人击拊,另一人弹琴,画间有鞋多双,画上为车骑出行。右下一牛,浑身锥状毛,极其凶悍。古人以席为坐具,《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坐皆避席伏。已魏其侯为寿,独故人避席耳,余半膝席。”整个画像采用模印烘制。

这种介于绘画和高浮雕之间的艺术品,寓巧于拙,寓美于朴,体现了汉代雕刻艺术的时代特点。厅堂建筑呈高浮雕状,由四柱支撑,柱下有基础,柱端有重拱,厅堂内有舞乐稽戏、拜谒、对话等多种活动。人或跽坐于榻上,或席地而坐。榻前、席侧鞋子多双,说明跽坐时跣足。席间有方盒、樽及杯盏多只。击乐者、舞蹈者、跪拜者,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人物情节连贯,富于变化,且组合均衡,动态富有节奏,画像呈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是汉代贵族阶级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对研究汉代建筑史也大有裨益。                                                                                          (尚帅)

· ENJOY ·
🎨 编辑 / 李京洋
📋︎ 初审 / 王冰 杨东梅
📝 终审 / 王笑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