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版《省刊专刊》入选作品:詹重君(江苏)
舌尖上的记忆
文/詹重君(江苏)
今日立秋,但真正的秋凉要在秋老虎肆虐之后才能到来。立秋,各地有不同的习俗,有吃西瓜的,吃桃的,吃饺子的,北方叫贴秋膘的等等不一。我的家乡在立秋这天有擀秋子豆的习俗,当然这都是老黄历了。但小时候的记忆还就是挥之不去。
每到立秋,那金灿灿黄苍苍带着焦斑的秋子豆的香味,总是把人的记忆拽回到过去。我记得立秋这天,我妈一大早就起来和面,先将面粉用糖晶化成的水和透,再加上菜籽油,整团面看上去黄黄的。面团必须要揉熟透才有劲道,做成的豆才有嚼头。然后将面团揪成小块块再揉搓成一根根面条状。最显手艺的时刻到了,秋子豆的各种形状全在切的功夫上。只见我妈在切的时候,左手不断变换着面条条的角度,切出来的豆,一会儿是棱形的,一会儿是三角形的,一会儿是圆不圆方不方的,总之形态各异。
将切好的豆放在竹扁子里摊匀放在院子里太阳下晒,并且不断地给豆翻身,否则上面的晒硬了,下面还是软的。
最期待的时候到了。傍晚,父母歇工回到家,母亲开始炒秋子豆。我和两个妹妹扒在灶台边,看着秋子豆在大铁锅里翻滚跳跃,就象一个个小木偶在跳舞,锅铲触碰铁锅发出的嚓嚓声甚是悦耳。不一会儿,豆香四溢,馋得我们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我们迫不及待地要先尝为快了。我妈赶紧先盛十几颗放在灶台上让我们解馋。不管烫不烫,我们抢着望嘴里塞,舌头烫麻了也不肯吐出来。剩下的几颗抓在手里,手心烫红了就左手倒右手右手倒左手也不舍得扔掉。
吃晚饭的时候,每家都把凉床子抬到大门口,扇着扇子拍打着恼人的蚊子,尽情地享受着劳累了一天的粗茶淡饭。晚饭后,左邻右舍端着自家的秋子豆让孩子们交换品尝,那种浓浓的乡情刻骨铭心,永生难忘。
直到长大了才知道立秋吃秋子豆寄托着人们对本年度庄稼的殷切希望。那金灿灿的秋子豆,象征着稻穗的饱满殷实硕大。秋天不仅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气候最宜人的季节。秋天的美也是成熟的,它不象春那么妩媚,夏那么赤热,冬那么含蓄,它带给人们的是踏踏实实的希望。那沉甸甸的稻穗俯身弯腰低头不语,各种诱人的瓜果铺满庄稼地,引得鸟儿翩翩起舞,秋霞映红了人们的笑脸,可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嘴里嚼着酥酥香香甜甜脆脆的秋子豆,闻着秋风带来的田野的芳香,傍晚看着满天的火烧云,好一幅“稻花香里话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秋韵图,怎一个爽子了得!
尽管现在超市有着琳琅满目的食品,但散发着淡淡的醇醇的麦香的秋子豆总是让人回味悠长,经久难忘。
也许是上了年纪的缘故,小时候的回忆总是那么美好,其实那个年代,人们总是饥肠辘辘温饱堪忧,但就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大概总是处于饥饿状态,所以对这土的掉渣的自制的小零食总是难以忘怀,真应验了一句老古话,什么最好吃?饥了最好吃。不经意间,想起了明朝那个把乞丐做到了极致的朱皇帝。他当了皇帝后,吃腻了皇宫里的山珍海味,玩够了天下的美女,赏够了艳乐曼舞,竟然想起了自已讨饭时饿昏在一个破庙里喝的泔水汤,还美其名曰:珍珠翡翠白玉汤,我不禁哑然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