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江口红树林保护区
前些时间看了他人的介绍,曾经逐一寻访过传说中的龙海十景,这十景分别是:古火山口、江东桥、镇海卫城、南太武山、九龙江口红树林湿地、龙池岩寺、白礁慈济祖宫、天一总局、林氏义庄和紫云公园,那日从六鳌回来,天色尚早,于是顺道前往九龙江出海口去感受传说中的红树林湿地风景。
穿过成片的村庄和田野,导航把我们带到了龙海市浮宫镇外的原野,这里河汊纵横、池塘密布,芦苇丛生,是典型的河口形貌。沿着狭窄的水泥路前行,沿途云光水色,绿草青山,大好田园风光。道路尽头是一座长长的堤坝,堤坝外侧弥望的是翠绿的灌木,这里应该就是九龙江口红树林保护区了。
九龙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范围涉及角美、紫泥、海澄、浮宫等四个乡镇二大块的部分红树林湿地及水域,总面积796.6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河口湿地、红树林、水禽、鸟类等。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具有呼吸根或支柱根,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长成小苗,然后再脱离母株,坠落于淤泥中发育生长,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在中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的海南岛、广西、广东和福建。赤道地区的红树林高达30米,在热带的边缘地区,如在海南岛,红树林一般高达10~15米,随着纬度升高,温度降低,红树林可不足1米。
眼前这片1988年由省政府批准成立的九龙江入海口红树林保护区,规划面积3000亩,原有红树林1165亩,共有红树林种类五科五属六种,即木榄、秋茄、海漆、老鼠簕、桐花树和白骨壤。保护区成立后,人工种植3435亩,现在保护区红树林面积达到4600亩,是目前地球上红树林分布最北缘,生长最好的区域。
走近红树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铺天盖地的绿色,迎面扑来,高高低低、密密麻麻、郁郁葱葱,沿银光点点的九龙江堤岸线绵延不断,一直延伸到远方,像无边无垠的芦苇荡,连绵数十海里,景色壮观迷人。目前,九龙江口红树林已成为一个良好的科研教学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和科普观光基地。
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红树林区还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徒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红树林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1958年8月,厦门曾遭受一次历史上罕见的强台风袭击,12级台风由正面向厦门沿海登陆,随之产生的强大而凶猛的风暴潮,几乎吞没了整个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但在离厦门不远的龙海海滩上,因生长着高大茂密的红树林,结果该地区的堤岸安然无恙,农田村舍损失甚微。另外,红树林的工业、药用等经济价值也很高。
行走在长长的堤坝上,一边是波光粼粼水草丰茂的湿地,一边是绿意盎然一望无垠的红树林,夏日的晴空云彩绚烂,海上的清风徐徐送爽。沿途有工人正忙着修复堤坝,红树林正开着细细的米粒似的小花,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香气。长堤旁排开一组木箱,养蜂人正在查看劳动的收成。一切都是那么静谧,自然、和谐。
长堤拐个大弯,眼前突现一大片宽阔的水域,这便是九龙江的入海口。汹涌的江水长途奔流而来,在这里得到了尽情的宣泄,海洋敞开的宽广怀抱平息了她奔跑的欲望,变得安静而平缓,开阔的水面泛着缕缕波光,只在近岸处才和礁石偶尔碰撞出几朵浪花,旋又一个转身变幻成旋涡擦身而过。几艘渔船突突地驶过,拖着长长的水花,然而转瞬间又恢复了平静。风微微地吹,空中一点一点的白影闪动,需仔细辨认才能看清白鹭自在地飞。稍远处水的中央,一条细长绿色的带子横亘江心,我猜测那是绿洲中更美的红树林带,可惜没有船只可以横渡。更远的水天交接处,一架长桥缥缈,那是新建的厦漳大桥,桥的那端,就是我们家的所在。
最美的还属天上的云彩,如山如屿,如团如絮,以湛蓝的天空为舞台,变换着光影,演绎着夏日黄昏无比绚丽的风景:彩云与白鹭齐飞,沧海共长天一色。
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