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旭志:“元圣”的故事

前情

第5集 新周公吐哺:鸡蛋卜卦

元圣的故事

夏旭志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第四子。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孔子尊为“元圣”(大圣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极其深远。

《周公解梦》相传为周公所作,据说一分钱稿费也没拿。周公觉得委屈,跑到地下问他老子周文王(蹲在纣王大狱中写《周易》的那位)。周文王瞪了他一眼:“我写《周易》还没拿过稿费,《周公解梦》在《周易》的基础上幻化而成,焉能有稿费?”气得周公半死。呵呵!笔者戏说而已,不过据专家考证《周公解梦》的确是按《周易》的易象推演而来。

史书载:武王卒,成王幼,周公摄政。武王临终前愿把王位传给弟弟周公,并说不须占卜,可当面决定。周公涕泣不受。武王驾崩,十多岁的孩子太子诵继位,是为成王。周公开始了辅佐幼主的生涯。这个桥段,三国时期的刘备在白帝城把阿斗托孤给诸葛亮时,又“演”了一遍。所以有人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管叔、蔡叔、霍叔等不服,散布谣言,说周公要篡夺皇位,联合殷王族武庚(纣王之子)和东夷几个部落以“清君侧”的名义反叛。当年,周武王灭商兴周后,封武庚管理商朝旧地(今河南省安阳市),遗民大悦。为防武庚叛乱,周武王在朝歌东部设卫国,管叔为卫王;西南部为鄘国,蔡叔为鄘王;北面为邶国,霍叔为邶王,共同监视武庚。按理说,周武王老人家这一通忙活,本意是让三兄弟看住武庚。结果,武王一闭眼,一蹬腿的功夫,这三个家伙便蠢蠢欲动起来,吃里扒外,勾搭、怂恿武庚作乱。

当年周公可是和姜子牙一起辅佐周武王灭商的,老虎都灭了,岂容苍蝇嗡嗡乱叫!他亲自东征,平定叛乱(诛武庚、杀管叔、放蔡叔,废霍叔为庶民),灭奄(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后大封诸侯,营建成周洛邑(河南省洛阳市)。又制礼作乐,为西周典章制度的主要创制者,主张 “明德慎罚”,以“礼”治国,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础。

周公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在周王朝立足未稳的情况下,二次克殷,统一东方,建立以成周为中心的军事中心;政治上确立了以宗法制度为核心的嫡长制以及分封制;文化上制礼作乐集周礼之大成。这几桩大事,哪一桩不是轰轰烈烈、可圈可点?

贾谊评价曰:“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韩愈为辟佛老之说,大力宣扬儒家“道统”,提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的统序。

治国可不是卜卦,而笑李飞叨版的《周公吐哺》,却偏偏从“鸡蛋卜卦”(姬旦卜卦)铺展开来:

周公躺在藤椅上,彻夜未眠,像烙烧饼一样,烙了背面烙正面,居然想起《论起个好名字的重要性》。简明的告示:“免费免费,周公姬旦免费帮人测卦算命,占凶卜吉。”被山东口音的礼官读出“车祸现场”的感觉:“棉絮棉絮!粥,公鸡蛋,棉絮,棒耶!吃瓜涮面,沾胸补鸡。”闹了一个大乌龙,一群人来要粥,要棉絮,还有要公鸡蛋吃瓜涮面的……哈哈,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周公在故事中,哪里是卜卦,分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故事被铺垫得妙趣横生:看似不相干的几拨人,看似无厘头的出场,实则辅牙相倚、环环相扣。一直到故事末尾,听众才恍然大悟,以手覆额:原来如此!历史故事读出侦探小说的味道,实在新鲜。

白面书生,是成王所派,成王已觉察出管、蔡、霍有谋反之意,想铲除他们,又不敢一搏,周公便装模做样地卜卦:“管叔——管教他输也。”老者问卦,周公说留意五更,提醒要留意纣王之子——武庚。第三位问诛杀三监和武庚是否是时机?周公答:人心所向,可诛。看到这里,不由得佩服起周公的聪明睿智和编者的脑洞大开。

仆人将信将疑地打开院门,一队人马已伫立雨中,果是成王延请周公回朝。“鸡蛋要走了!”一个百姓趴在周公脚下痛哭:“您走了,我们以后找谁算卦呀?”周公从怀里掏出一本限量版《易经》来,递给他……

这个“彩蛋”太搞笑了,看到这里,不由得开怀大笑。“元圣”——周公的形象便栩栩于脑海,连同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便再也无法忘记。

刊发于2021.2.4《劳动时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