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子和面子
鲁迅写道:面子是中国精神的纲领,只要抓住这个,就像过去的拔住了鞭子一样,纲举目张,全身就都跟这走动了。
足以说明面子在人心中的位置,人人都知道“死要面子活受罪”,但没有人放的下。面子就是在意别人眼中的自己,但实际是内心不接纳自己的表现。
所有的人都在寻求认同的模式:一种是自我认同;另一种是他人认同。当信心不足时,就在寻求他人认同。用“面子”支撑内心的自卑。
那种为了面子支撑起来的人生都不是自己的人生。真正的人生是完全接纳自己。只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人生才属于自己。
用面子支撑里子,是没有勇气接纳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卑心理。只是程度不同。没有完美的人,有人觉得矮了,胖了,瘦了,高了。有社会地位的觉的没有和谐关系,有和谐关系的又觉的没有别人那么成功。
因为每个人都在关注自己稀缺的东西,什么是稀缺?就是拥有的满足不了需要的。但生活是多面的。只关注稀缺,就不会关注天空,也不会关注大地。
阿德勒曾举了这样的例子:三个小孩在狮子笼子前面。一个孩子躲在母亲的背后,全身发抖的说到:“我要回家”;第二个小孩站在原地,脸色苍白,声音发抖的说:“我一点都不怕”,第三个小孩盯着狮子,问妈妈:我可以向他吐口水吗?
这三个孩子都感受到自己的劣势,并按照自己的模式表达出来。一个表现刻板印象的自卑;一个表现出自卑者常用语掩饰不完美之处的手法:否认;还有一个表现出自卑者惯用的行为:假装自己很强大。
那种为了面子假装的强大也是自卑的表现。真正的强大,只会关注自己,无须证明给谁看,除了你自己没有人在意你的长相。
与其为了面子掩饰自己,不如让里子强大起来,有时候低头,也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只管奔跑,何必在意风向。顺风不见的好,逆风也不见的差。
当你真正学会放下别人的认同,就有了欣赏自己的勇气。学会欣赏才不会抱怨,才会随遇而安。李叔同放下别人向往的生活,变成了著名的弘一大师;释迦牟尼放下王子的身份,成了影响千百年来的佛陀。
我们成不了“弘一”,也成不了“佛陀”,但可以成为真正的自己。为了面子生活,那不是自己,而是别人眼中的自己;为了里子成长,才是真正的自己。用一份淡定,一份从容,一份不卑不亢走自己的路,感悟自己的人生。
在李叔同的“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的诗里感受生命最重要的东西,道出了人生的放下,珍惜,相聚,拥有.....这才是我们想要的面子。